乌兰布通这仗,之所以打成这德行,是双方战场统帅的特点和本质所决定的,最大根子,是福全这个论资排辈和派系规则,加皇家外戚大佬的身份混上总指挥职位的,从此战明显暴露出,福全是个平庸,无能,进攻乏术,战法呆板,还特怕死的本质。 否则,葛尔丹这种看似布置精明的扎营,从全局看,前出清军大营如此之近,胆子够肥,好像艺高人胆大似的,其实如果遇到对方一个合格的经验比较丰富的统帅,葛这种小算计,实际不仅没有,而且是自寻死路,只会全军覆没。
因为很简单,福全只会指挥清军靠数量优势,明知地形不利,对方这么扎营,肯定留有猫腻,居然不怕围攻,清军一味的按部就班的进攻,正中葛的下怀,等于整个战斗都在葛的意愿和如意算盘里进行,福全之无能,可见一斑。
这仗,对于清军其实很好打,进攻1小时,发现势头不对,就该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清军步军2万多,在没受什么损失的情况下,严阵以待,守住正面阵地,毫无问题。
然后命令清军八旗清兵2万,土谢图2万蒙古骑兵,绕些远道,分别各自从两侧向准部后方包抄运动,葛所依赖的所谓小河沟泥塘什么的,不可能延伸几十里地都这样,总有局部地段是空挡,清军是骑兵,也不会在乎这点绕路。
这么干,葛尔丹在那块高石头那望远镜,当然看的门清,这时,他必然就慌了,因为准军大营的背部,根本无法防守,面对清军这种优势骑兵的两路包抄,准军进攻基本也是凶多吉少,不管先打哪一路,另一路都会冲进大营大开杀戒,准军大营有很多眷属,老弱妇孺,和部分步兵,和大量骆驼,给养,弹药储备。
葛我估计真正能野战的骑兵也就2.3万,敌军两路骑兵到达位置,那葛只有一个选择,冒险留3千骑兵守大营,2万骑兵扑向清军八旗主力骑兵,因为准军总不能等敌军先冲锋先发挥马匹冲击优势,而窝在大营承受冲击,更完蛋。
那么,2万对2万,双方好像都无兵力优势,但准军将士,心理总得惦记大营家眷老小,就不能集中心思去恶战。
这时候,土谢图这2万军就显示出清军的兵力优势了,土谢图心思肯定是在有限保证自己不受多大损失的前提下,消灭葛尔丹。 他肯定会先不动,观望清准骑兵交战战况,如果清军溃败,他也扭头跑路,如果清赢了,他当然大快朵颐,顺风仗,又能立功,又能捞战利品,积极性最高了。
如果清准骑兵不分胜负,双方伤亡都很大,且精疲力竭,那土谢图军的机会就来了,他无论冲进准军大营,还是做为以逸待劳的生力军加入主战场,准军都完蛋了,葛会被全歼,并杀死,清廷会取得乌兰布通大捷。
实际上,福全实战种只会一个战线强攻死打,没去大范围机动包抄,没有发挥兵力富余的优势,而让主力骑兵和土谢图凑场面,实际却没事干,干站了一整天,是很反常,很愚蠢的。福全大能耐就是很有自知之明,呆板的打了一整天窝囊仗,士气蹉跎,明智的全军及时撤退了,而葛居然也没全线反扑追击,这2个货,真是一对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