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的王步高老先生,对古汉语音韵应该是有相当造诣的,口语入音都比较到位。“翁”字读音还与经典韵书相符,汉代《说文解字》:“翁:頸毛也。从羽公聲。烏紅切。”后来唐、宋修的韵书,“翁”字切音都沿用《说文解字》。所谓“烏紅切”,就是说这个字的读音即“紅”字的韵母,古代平声不划分阴阳,现代可用拼音表示[ōng]。不可误解为:“翁”的读音由“烏”的声母与“紅”的韵母相切。客家梅州音读[wóng]即由“烏”的声母与“紅”的韵母相切,但并不符合“烏紅切”本意。现代普通话读[wēng]、号称最存古的粤语广州西关音读[yōng],皆与经典韵书不符。但王步高读“永遇乐”的“乐”为“音乐”的“乐”,鄙人就不敢苟同了,“永遇”是2个字,不是1个词语,不能修饰“乐(音乐)”字,只能与“乐(快乐)”组成动宾结构。据传永遇乐词牌起源于送别,则其本意为祝愿对方长久得遇快乐。
王步高引吴世昌《词林新话》指李清照这首《永遇乐·元宵》5字不合律,王步高查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指出吴世昌所指不合律的5字,只有其中1个“出”字可平可仄,其余4字确实出律。鄙人也查到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以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为定格,以这个定格为准,李清照《永遇乐·元宵》实际有多达12个字不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