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吧 关注:1,545贴子:11,189

《攀登者》观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这个观后感,我打了一晚上腹稿,但临了要写了,却不知怎么开头。
我对这部电影有很强的共鸣,但促使我写观后感的,是几篇我不太赞同的影评。因此,我决定将我的观后感写出来,希望那些仍然犹豫要不要看这部电影的人作出决定。
温馨提示:观后感与年龄、人生经历、所受教育(不是指受教育程度,而是指受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我的观感仅供参考。另外,观后感包含剧透,介意的慎入。


IP属地:天津1楼2019-10-04 18:56回复
    一、电影主题
    这部电影既然选择在9月30日上映,那么电影主题一定是爱国主义。但如何体现爱国主义,是我要说明的部分。
    有不少影评都批评道,影片所涉及的大背景,也就是中尼边界之争、中苏决裂未提到。但我认为,虽然影片中没有明确提到尼泊尔,但“捍卫主权”、“寸土不让”台词已经清楚明白的交代了这个大背景,还要怎么表现这个大背景呢?难道你们想让导演找几个尼泊尔人,再找几个群演充当中国谈判专家,让他们坐一块谈边境问题,再来句“贵国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难道你们想让导演把唐国强、刘劲这些老艺术家请来再扮演一次伟人们,大手一挥,“我们一定要等上珠峰”?至于中苏决裂,一封来自苏联教练的信已经表现出来了。一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是要观影者自己体会和领略的,如果什么都要导演和演员明明白白地,像剥洋葱一样表现给你看,这部电影看完了也就看完了,你不会在走出影院后还想二刷,还想去搜索有关这段故事的相关历史。导演和编剧采用了“留白”(不知道这个比喻对不对)的手法,将影片蕴含的爱国主义“犹抱琵琶半遮面”,更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那个年代,中国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谁会闲着没事跑去登山呢?那时,从没有人从北坡登上过珠峰,哪怕是21世纪,可怕的珠峰仍然吞噬掉了许多试图攀登她的人的生命。其实登山队的名字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中国登山队。为什么要登珠峰?因为国家需要。没解决温饱问题,普通老百姓谁也不会自己跑去登山,但国家为了捍卫领土,就需要有人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顶,所以国家组建了这只登山队。国家告诉他们,你们需要登上去,然后他们就不惜一切代价登上去,没有人知道在那段路上埋葬了多少那个年代中国登山者的尸体,就为了“国家需要”。
    老队长仅有的几句台词也比较明确的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在观影之前看过花絮,里面有句台词是“登上去,活着回来”,但影片中将这句台词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老队长的这句“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登上珠峰”,原台词记不住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暗含爱国的台词还有很多,“你想让中国再低十年头吗?”、“一个民族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这个问题能有什么进步!”等等。
    再有就是道具的表现。先说说那面五星红旗。1960年登顶的时候,三个人在山上留下了五星红旗,1975年再次登顶,有个细节,他们没有再带国旗上去,而是找到了原来的那面,让它再次飘扬在珠峰之上。然后来说说觇标,重点不是觇标,而是由觇标引发的一句台词:“中国的高度”。
    我觉得,从宏观上讲,这部电影的爱国主义主题已经非常鲜明,没有必要通过直白或重复的手法再表达什么了。剩下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怎么体现爱国主义了。


    IP属地:天津2楼2019-10-04 18:56
    收起回复
      二、影片矛盾
      一个故事要讲下去,就必须要有矛盾,产生矛盾、表现矛盾、解决矛盾,这个故事才算结束。正如许多影评所指出的,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在曲松林身上,由丢失的摄影机所引发。因为丢失了摄影机,中国1960年登上珠峰的壮举不被世界承认,让全世界登山届看了中国15年笑话,曲松林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哪怕赵政委说“我们的强大,不需要向世界证明”,曲松林仍然没有放下。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国家荣誉。没有人想看到国家被全世界笑话,尤其是那个年代,中国真的需要向全世界证明,所以曲松林恨方五洲,并对李国梁格外严格。
      关于主要矛盾,许多影评都有说到,不再赘述。下面说说影片中的支线矛盾。个人认为,支线矛盾共有三条:方五洲和徐缨的那句话、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照片、杨光和赵虹的腿。
      有许多影评认为,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就不应该有感情戏,看着很尬,应该剪掉。我不这么认为。借用一个影评者的话“人要先爱人”。目前存在的爱国主义影片,又一个共性主题:舍小家,为大家。过去的《冰山上的来客》如是,如今的《飞天》亦如是。如果没有“舍小家”,就体现不出“为大家”,所以感情戏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不爱兄弟、朋友、爱人,不曾经历过这些美好的感情,那么他对国家的爱也是空洞的。正是这些感情戏的存在,更能体现出英雄人物在面对取舍时的艰难抉择,烘托他们的爱国形象。如果真的将这些感情戏剪掉的话,我想我的观感体验不会这么强烈。
      1.方五洲和徐缨。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心照不宣,只差最后这句话来完成临门一脚。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那个时代,爱情的表达方式也不过如此了,连求婚都要借助一首情诗。“我要娶你”这四个字,放到现在,无论男女都可以脱口而出,而对于一个硬汉来说,徒手攀爬废旧工厂甚至还更容易些。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爱情,浪漫而庄严;婚姻,美好而郑重。这段感情戏的存在,丰满了方五洲的人物形象,两次登山,他都是选择从珠峰顶回来以后再向徐缨求婚,徐缨也为了方五洲登顶,加入登山队,最后牺牲在珠峰上。两人的行为表现均贴合爱国主义影片“舍小家,为大家”的共性主题。另外,有许多影评认为徐缨这个人物完全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小女人,关于徐缨的人物形象,我会在第三部分重点阐述。
      2.李国梁和黑牡丹。两人在珠峰大本营上相遇,暗生情愫,但并未点破,黑牡丹偷偷给予李国梁照顾(尽管好心办了坏事),李国梁也偷偷拍黑牡丹的照片。如果李国梁没有死,二人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可惜没有如果。不知道已经看过影片的观众有没有注意到,黑牡丹一开始是被分配在后勤队中的,负责为突击队提供服务,她与其他后勤队员一起在冰裂缝搭建金属梯,去北坳营地、前进营地搭建帐篷,但是李国梁牺牲后,他成为了突击队中的一员。不考虑真实的历史,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你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来为你实现”。
      再提一点,李国梁死后,黑牡丹手里出现了李国梁的信,镜头给了信一个特写,里面有黑牡丹的照片和一张写了字的信纸。影片没有交代信是怎么来的,信纸什么时候写的,我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真实历史中,刘连满因为搭人梯体力耗尽放弃登顶,让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继续向前,刘连满没有使用队友留给他的氧气瓶,而是写了一封遗书。我猜,李国梁的这封信有可能就是遗书。那次攀登,他们没有8600米以上的攀登经验,极有可能一去不回,可能所有队员都写了遗书,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信念上山,如果我的猜测没错,这个小细节将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
      3.杨光和赵虹,这两人之间看起来不存在爱情戏,两个人的对手戏共有三场,这三场戏基本上是赵虹在这部电影中的全部戏份,因此,我便也拿出来说一说。第一场,赵虹治好杨光的腿后,满脸微笑地噎方五洲:“方队长,你们的任务是登上珠峰,而不是在我这里躺着”。第二场,赵虹告诉杨光他有不适合登山的遗传病。遗传病这个情节,在后面的剧情中并没有任何后续,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多余,但我在思考“人为什么登山”这个问题时有了答案。人为什么登山?有人为了完成任务,有人为了实现理想,有人为了弥补遗憾,杨光呢?他是为了他的父亲。与之前两对男女不同,这是另一种人物形象。他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理想和使命感,只是单纯地想去离他父亲最近的地方,这与二人的第三场戏为影片最后的彩蛋提供了基础。
      不少影评认为杨光的行为不符合逻辑,实则不然。我们试想一下,一个随队医生,肯定是要为所有队员生命负责的,当她发现有队员可能患有不适合登山的疾病,应当怎么做呢?正常来讲,一定是上报组织,把这个人从队伍中拉出来,不让他登山。但赵虹没有,她隐瞒了杨光的病情,这让杨光可以随队上山,杨光内心一定是感激的。所以阳光的行为逻辑是这样的:在突击营地休息时,队友生病,杨光向赵虹求救时不慎碰到了烧开的热水,赵虹被热水烫伤,杨光匆忙将赵虹的裤子剪开,此时风力过大,营地被吹走,十二人只能挂在金属梯上摇摆求生,尽管赵虹的睡袋仍在,杨光心有愧疚,仍然将自己腿部的睡袋剪下来套给身边的赵虹。这里涉及到两个常识。一个是急救常识:当被严重烫伤时,需要立即将患部周围的衣物剪开,以防与皮肤粘连导致二次伤害,所以杨光当时立即就将赵虹腿部的裤子剪开了,杨光没忘掉这个细节,所以才有了剪睡袋的举动。第二个常识:我们在上中学时曾学到气压的部分,老师会告诉我们由于西藏地势高,气压低,所以西藏的水刚烧开时只有50多度,因此需要多少一会,杨光碰倒开水时,锅口正冒着热气,可见并不是刚烧开,因此水温是不低的,再加上周围的极端天气,温度是零下几十度,皮肤在这种环境下,哪怕是碰到50度的水估计也是受不了的。


      IP属地:天津3楼2019-10-04 18:57
      收起回复
        三、人物形象
        人物如何表达爱国主义呢?请注意,影片中两次登顶分别发生在1960年和1975年,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是非常淳朴和含蓄的。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非常艰难的两个时期。1960年,中国甚至还有不少文盲,1975年也好不到哪去,情侣书信往来都要先抄一句伟人语录。这个故事主人公们,在真实的历史中就是一个个小人物,比如1960年三个登顶者,一个是伐木工人、一个是消防员,还有一个是警卫员。那个年代最朴素的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表达他们最淳朴的爱国热情的呢?我将以争议较大的徐缨为例,寻找问题的答案。
        徐缨真的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小女人吗?她的人物形象有没有体现爱国主义呢?
        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有时候并不在影片里。
        首先,撇开她的情感因素,这是一个什么人?这是一个气象学者。队员称她为“主任”,可见,她的学术成就一定不低。那么,她是怎么成为一名成就不低的气象学者的呢?1960年,徐缨已经是气象学的在校学生,并在方五洲登顶后不久获得学校安排的留苏名额,出国留学,从影片中推测,她应该是1973年前都没有回过国,一直在苏联研究气象学。电影告诉我们,她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联系爱人方五洲,但由于国家重启登珠峰的计划,方五洲已经前去报道。此时一个气象学家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注意,我问的是气象学家的第一反应,而不是徐缨的第一反应。中国在这之前只从北坡登顶过一次,可以说珠峰北坡上的气象还没有那个中国学者勘测过,可能国外的学者都没有,这对于一个气象学家来说是非常诱人的。诱人,就一定要加入吗?世界上有许多山比珠峰矮不了多少,不一定要去珠峰,珠峰已经吞噬了不知道多少登山者的性命,获得第一手资料就意味着冒险。有许多出国人士都说过:出国之后才知道祖国是多么可爱。因此,徐缨在第一时间加入登山队,负责气象组,就是爱国的第一个表现。不要跟我说她是为了方五洲,我之前已经提过“人要先爱人”,她爱国和爱方五洲并不矛盾,对两者的爱使她加入登山队,这并不矛盾。
        其次,有人反复提到一个词:“原型”。不错,方五洲、曲松林、杰布、黑牡丹、李国梁、杨光都有原型,那徐缨就一定也要有吗?不少影评者认为徐缨没有原型,她就不应该有戏份。那我就要问了,你看过的所有电影,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吗?如果非要掰扯原型,那么徐缨也是有原型的,她的原型就是那些为登山献出生命的气象、水文等等科学勘测者的缩影。她的奉献与牺牲就是致敬1975年死在珠峰上的中国科学家。
        再次,回归徐缨这个人物本身。诚然,这是一个小女人,她与其他所有的女人一样渴望爱情,她一直在等方五洲那句一直没说出口的话,这没有错。她也是一个学者,不管她是为了方五洲还是为了国家来到登山队,这不矛盾,不能把二者分割开。请允许我再次重复这句话:“人要先爱人”。这两种爱将徐缨这个人物丰满起来,又间接充实了方五洲的人物形象。
        有影评者认为徐缨的死太假,明知身体状况不允许,,不顾其他队员的反对一定要爬到更高地方与方五洲取得联系,是对队员的不负责。这种看法简直滑稽。对一件事、一个人进行评价,首先要把它放进当时的历史背景里。我们刚刚评价徐缨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再加上这个人物、这件事所处的年代是1975年,不要以现在某些当官的嘴脸来对那时的领导进行比较和衡量。那时候的领导们向来是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的,所以,徐缨主任一定是征求了队员们的意见,并将那些没有体力或身体状况不佳的队员留在营地,并做好妥善安置后才进行登山的。徐缨牺牲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方五洲何时能够登上第二台阶,那么方五洲是怎么知道可以登顶的呢?答案脱口而出:其他气象组成员,也就是说徐缨牺牲后,她的组员继续他们的任务,并最终完成了。研究珠峰气象并保证突击队员安全登顶是气象组的任务,徐缨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一任务之上的,这也与她担心方五洲的安全并不矛盾。
        评价一个人,不能把他的大我和小我割裂开,这二者是紧密联系,彼此成就的。徐缨对于方五洲和国家的爱促使了她做出继续攀登的决定,哪怕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她前进。但是前进,能让她完成使命、保护爱人,那么她就一定会去做,代价不在考虑范围内。


        IP属地:天津4楼2019-10-04 18:57
        收起回复
          四、影片瑕疵
          电影是好电影,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缺点。
          比较明显的,就是配音。不是说配音不好,配音很好,但没跟口型对上。这个问题很多影评中都提到了,但也都没说原因。不是配音本身的问题,也不是后期,其原因在于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就没有说台词。有几个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没有把台词全部背下来,而是随便说了几个字来凑,只等后期配音再加。例如,曲松林在那场喝酒的戏中倒背了一段珠峰气候的口诀,从他年第一句我就觉得不对,念叨最后一局被我发现了端倪。每句口诀7个字,念得极快,之所以念得这么快就是为了配合口型。最后一局,张译的嘴张得比台词开始得晚,最后闭上了,台词还剩了近两个字没说完。徐缨的台词也有这个问题,而且还不少。
          不太明显的,还有还有剪辑问题。训练时,有个队员提出异议,认为教练规定的训练任务不可能完成,曲松林说有人能完成。这个地方,剧组剪辑的时候应该是想,直接让方五洲做示范,但是,曲松林说完台词直接脱了外套,我当时一瞬间以为曲松林要亲自上场。从影院出来后,我找了不少花絮来看,发现剧组当时确实拍了曲松林完成任务的镜头。很明显,剧组想把这段剪掉,但是却把曲松林脱外套这段给漏了。


          IP属地:天津5楼2019-10-04 18:58
          收起回复
            五、引发共鸣
            在文章最开头我就说过,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共鸣。
            它讲述的是一群攀登者的故事。攀登者是方五洲、曲松林、杰布、李国梁、黑牡丹、杨杰、徐缨、赵虹,是那个年代亟需发展和证明自己的中国,也是几亿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
            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我们不需要将航母开进别人家的领海来证明自己的海军实力,她就停在岸边,没人敢来侵犯;我们不需要将战机开进别人家的领空来证明自己的空军庞大,他们就在空军基地,震慑着某些蠢蠢欲动的傻瓜;我们不需要满世界宣扬自己核武器的威力,国庆阅兵拿出几枚来亮个相,世界都要都三抖;我们不需要提过经济制裁来保护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市场对外敞开,各国商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举世无敌,国际乒联为此改了好几次规则,甚至差点将这项运动从奥运会中取消。中国已经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她已经大踏步成了世界的领头羊,她已经让某些强国感受到了威胁,开始相方设法整治她。这一切正是因为有不计其数的攀登者才得以实现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就是攀登出来的。这部电影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是无论哪一代人都能感受到的。
            至于《攀登者》为什么会招黑?我想,人红是非多,由他去吧!


            IP属地:天津6楼2019-10-04 18:58
            收起回复
              楼主写得真好,可惜没人会宣传这样的影评,有时候道理懂的多了,想想真是悲哀。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0-04 19:24
              收起回复
                年轻人都不结婚了,有几个能懂这种爱到骨髓的情义。加上收钱黑子还这么黑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0-04 21:42
                回复
                  呵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05 03:19
                  回复
                    攀登者是献礼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05 03:21
                    回复
                      爱国情怀都拍不出来献个屁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05 03:21
                      回复
                        直接就拍爱情片得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05 03:22
                        回复
                          很认真的影评。其实攀登者不是不好,是不够好;登山片不是不可以拍爱情,而是不该打乱观众观影节奏和感情;真影迷之前已被故事强烈吸引被原型人物感动的不在少数,叠加众星名导加盟激起的期望值在观影后有失落是必然的。
                          制片方真该认真思考中国观众想看什么?他们能拍出什么了?不要总想着怎么有利海外发行。对这部片而言,观众真不在乎片中人物有没有自己的爱情,关注的是在那个新中国最艰难贫弱的时代(年轻的共和国受西方集团威胁,58到60全国饥荒、75还在内乱)是什么背景什么力量支撑登山队员们自觉自愿舍生忘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去爬一座非爬不可的山?单说第二次登山,为什么三十六岁的潘多(看片之前我以为章接的是这个角色)十五年后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且之前因登山截肢伤残还要报名训练再登珠峰?这种精神才是这部影片与国外登山攀岩片以及灾难爱情片最大的区别。拍到位了即使制作技术差些拎出哪个看点都会燃爆。
                          单以类型大片论,想追上国外同行可难多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05 09:12
                          收起回复
                            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引人深思,而且是值得推荐的。很好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0-05 10:55
                            回复
                              我觉得这个真的很好,让人看完感悟很多,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子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10-05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