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晋林吧 关注:466贴子:889
  • 0回复贴,共1

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昨接手书, 并哀启。读之, 不禁悲感无已。夫诸佛菩萨, 法身大士。愍念众生, 示生世间。和光同事, 以行教化。或男或女, 或国王大臣, 妃后大家, 及与贫穷**之流, 俾触目感发。随地随人, 而得入于一乘阃奥而不自知。如是则法道流通, 如春回禹甸, 日朗尧天。无一处一人, 不蒙其光明, 沐其含育也。观太夫人一生行迹, 及临终景象。光前所谓乘愿轮以示生, 居坤维而说法者, 为的确之极。光虚受男身, 滥厕僧伦, 四十年来, 于法门毫无裨益。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 刻印契理契机之书, 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 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 挽弥陀圣众, 以速度我, 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 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 当礼诵时, 尚为诸佛回向, 况示居凡位, 于理又有何妨。至于七中, 及一切时, 一切事, 俱宜以念佛为主, 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 诵经则不会者多, 而又其快如流, 会而不熟, 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 念者无几。唯念佛, 则除非不发心, 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 一句佛号, 入耳经心, 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人当临终, 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 沐浴举哀等, 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 须于平日, 与眷属说其所以, 庶不至误用亲爱。若过量大人, 出格高士, 正不必惧其被此牵挂耳。良由彼福德深厚, 当秽业已灭, 净境现前时。即在此时, 其所见所闻, 已非此间景象矣。太夫人盖非常流, 固不得以常格律之。其往生可必, 其品位当不在中下。然佛法宏旷, 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 正不妨恳切念佛, 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 而常悔先罪, 不说已得清净。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 不得谓已得解脱, 遂不举行耳。须知念佛诵经, 虽曰荐亲。实为现前眷属亲知, 开心地, 种善根。及所有荐亲功德, 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 以消灭自他存亡之执碍耳。至于不主于诚, 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谓以亲丧作闹热, 非人子所宜为也。阁下深通佛法, 断不至此。或恐眷属知交, 有被近来诸大家行事, 艳羡歆动者。不妨与阁下言之, 以杜其违法违理趋时之心耳。(增广·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观其临终景象, 颇可用慰汝等。倘顶门后冷之话, 不是虚饰, 则必可往生。然为人后者, 当常发导亲神识得所之心。不得谓亲已往生, 用不著吾等追荐。须知凡亲没后, 诸眷属必须至诚念佛。以期未往生即得往生, 已往生则高增品位。此不但有益于亲, 实则有益于己。以其以亲之故, 令诸眷属种出世之大善根, 较比唯为己修持者, 功德更为殊胜。以由孝亲之心, 致与佛所立之净业正因相合故也。祈与汝母汝姑汝妻子汝兄弟姊妹说明此义。则汝祖母之死, 即是现身接引汝诸眷属也。(三编·复李慰农居士书二)


IP属地:辽宁1楼2019-10-05 18: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