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8,726贴子:73,351,891
  • 16回复贴,共1

高等教育的意义(楼主10年工作经验的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今年是本科毕业的第十年(已进入第11年)。普通一本学校工科毕业,之后获得半奖去美国公立大学读硕士,2010年毕业。目前在内地二线城市,负责私募基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明股实债等都做),年综合收入50-60万左右。觉得最近的反智化趋势有点明显。我愿以这10年的工作经历,谈谈高等教育对工作及收入水平的意义。


IP属地:北京1楼2019-10-14 19:08回复
    4年多时间,先后负责了10多家大型企业的IT总体解决方案,其它管理咨询及专业化IT系统项目就太多了,70个左右。入职时是1级顾问(普通员工级别包含Analyst分析员3级,Consultant顾问3级,Manager经理3级,Director总监3级。再之上是Partner合伙人,共计18级),算是公司业绩最好的(应该能排到同级别大中华区第2)。最高一年拿过近160万(底薪、销售提成、福利如出差补贴等一起,不含公司发的销售费用),平均4年的薪资有110万左右。好了,铺垫结束,接下来上真正的干货:


    IP属地:北京3楼2019-10-14 19:12
    回复
      第一次和烟草相关领导沟通,他直接将X司长和一个副局长约去北京簋街吃小龙虾(楼主和另一个刚从IBM跳槽过来的总监也在,但我们没有参与,在街上转了转,找了个附近的餐馆吃饭)。客户把行业存在的核心问题,各领导对管理的真实想法,及IT解决方案的关键需求都交底,然后我们才能开始写方案(专业名词Proposal,项目计划书)。没有高管的“实话”,楼主就算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也不可能写出非常符合客户思路的方案(当然我们也会给客户建议)。这就是职场的玻璃天花板,因为没有办法获得相关的“资源”。不是努力不努力的事儿,没有他的资源,公司不可能叩开央企的大门。以为外企不用拉关系么?美国就不用拉关系么?美国的人脉资源比中国还要重要的多。


      IP属地:北京5楼2019-10-14 19:13
      回复
        好了,明天讲第二段工作,楼主作为CEO及二股东的自主创业经历。


        IP属地:北京6楼2019-10-14 19:14
        回复
          Mark


          IP属地:四川7楼2019-10-14 20:45
          回复
            人民大学的校友同学经过10多年的积淀,在央企国企政府机构遍布,结合上市公司高管经历,随时可以叩开大门,获得客户信任。而楼主内地一本学校显然没有这种资源,这就是真正的玻璃天花板。


            IP属地:北京8楼2019-10-14 21:17
            收起回复
              感觉还是比较看自身选择和专业,像我大学本科学的工科机械毕业感觉和平常人差不多发展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30 15:58
              回复
                楼主说的这个和高等教育有毛线关系,无非是学阀把持关系,倾轧设立玻璃天花板而已。这个对高等教育的推广只有害处没一丝一毫的好处。楼主用这个举列子,无非给反智派更多的把柄而已。


                IP属地:上海12楼2019-10-30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