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朝吧 关注:984贴子:130,734

袁崇焕买8万匹马,需要多少喂马的弼马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袁崇焕买8万匹马,需要多少喂马的弼马温?
带去北京9000骑兵,那剩下的7万多战马需要多少弼马温照顾,一年花多少草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5 17:53回复
    这笔账算不清楚的,纸面上的东西和现实生活中的背离太厉害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25 18:08
    回复
      《崇祯长编》卷25“合四鎮官兵共計一十五萬三千一百八十二員名馬八萬一千六百零三匹每歲本色米八十萬二千九百四十五石四斗料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八百三石二斗”。
      这里说得很清楚:截止崇祯二年八月,战区有马“八萬一千六百零三匹”,岁给“马料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八百三石二斗”。


      IP属地:重庆5楼2019-10-26 09:37
      收起回复
        8万匹,2成骑兵用,每骑两马,1万骑兵。剩下6万步兵用,一伍一车,或一十一车。没车2-4匹马。再算轮休。差不多1万骑兵,5万机动步兵。剩下的兵都是守备兵。总兵力10万,具备战斗力的在5-7成。看将领统御能力。古代打仗将领很重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0-26 11:30
        收起回复
          1、明代军制:“兵为将有,文臣驭将”。
          部队直属于武将,一定程度存在私兵体制,这也是封建军队的本质特征,历朝历代都没解决;武将拥有部队,就得受文臣节制,这是防止滋生军阀的根本制度。
          明朝形成这种体制,主要是为了政治稳定。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太祖、成祖以后,后世皇帝不知兵,京营垮了,朝廷失去震慑天下的武装力量,到明朝中后期就只能玩制衡——限制部队规模,以总兵(相当于军长)为最高军职,让部队分属于大大小小的军头,相互制衡,这叫“大小相制”;派不拥有部队的文臣领军,凭朝廷权威行使统帅权和指挥权,文臣自身没有本钱(部队),朝廷一个诏令就可以任命或撤换,这是“文武相制”。
          中央的直属武力垮了,不得不对各地军镇进行严格的限制和防范,以免再现中唐至五代的藩镇之祸。
          这种体制有利于维系朝廷,但是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
          太祖、成祖是马上皇帝,直接掌握军队,足以碾压任何反抗,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后世皇帝不擅军事。下面带兵的武将就不能太强,否则会成为皇权的威胁。
          军中以实力为尊。领军文臣凭朝廷权威行使统帅权和指挥权,虽然对武将形成制约,但是因为其本身没有实力,又不得不倚重强将,对他们妥协,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随之下降。
          这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军事体制,主要力量用于平衡内部,对外不行。
          2、这里谈军户,泛指世兵世职,是军人职业职务世袭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初期可以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因为血亲关系,上了战场齐心协力;朝廷以世职酬军功,减少了当时的奖励支出,让后世承担支付责任,用较少的军费培养出强大的军队,这是“打江山”的情况。
          但是,优秀军人的子孙不一定还是优秀军人,几代之后,有些人根本不适合从军。
          世兵世职是铁饭碗铁交椅,人家祖上为朝廷拼死拼活立下军功,朝廷也不能无故免除,否则就破坏了根本的军功体制。这就形成一些不能够胜任军官的人,长期、世代担任军官职务;一些军户五、六十岁还在当兵,身体条件明显不适合,你还得养着,不能无故开革……。
          这就是典型的“大锅饭”,人家也是从年轻过来的,也养过老军;现在人家老了,你能说部队只要青壮,将老军开革?——开革老军没有问题,但是动了世兵世职的军功体制,牵一发则动全身,现在的青壮也会老,你让他们拿着微薄军饷的又没有盼头,他们也会对你虚应故事,你说什么他们应着,做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大家都是这个鸟样,你能拿他们怎么样?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可以想象当年吃大锅饭的国企。
          明代中后期,能打仗的部队大多是募兵。那些部队(如:戚家军)是为了应对战事新招募的,军官能者居之,士兵精壮能战,当时战斗力较强。组建之后又被纳入世兵世职体制,几代之后战斗力逐渐下降,最后成渣,朝廷还得养他们。到后期吃闲饭的越来越多,能打仗的越来越少,明军就是这么垮的。
          3、最后说一下军心问题。
          《孙子》:“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明朝崇文偃武两百年,军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处在底层,有推翻旧秩序的天然动力。统治阶层认为朝廷发了饷就是皇恩浩荡,军人就该上战场拼命;却没看到军饷标准太低,难以养家糊口,军人不愿意为朝廷效死。在国内打打顺风仗还可以,遇到强敌不愿意拼命,逃跑或投降成了优先选择。这不是个别或少数,而是明末的普遍现象!
          熊廷弼说:如果一营两营要逃,尚可以严正军法;若是人人要逃,营营要逃,那当如何?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非城不坚、兵不众,而是因为军心溃散!一些部队在明朝就是战五渣,投流寇、满清之后却能爆发出一定的战斗力,为什么?
          这就是军心,《孙子》五事之“道”。


          IP属地:重庆7楼2019-10-26 17:18
          收起回复
            马政我清楚。数量也清楚。造谣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26 19:52
            回复
              赵帅教和祖大寿这一万五骑兵,最少就三万战马!谁告诉你的精锐骑兵每人才一匹马?另外还有骡马运输是不能打仗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26 23:17
              收起回复
                小学生谈军事的水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28 21:38
                回复
                  袁崇焕是买了5.8万匹马,不是八万,上任之初有两万三,已巳之变有八万一。
                  没看到马的数字,说袁崇焕贪污。知道了马的数字,说袁崇焕买了太多的马。没看到精骑五路,只看到袁崇焕自己领的九千轻骑,就觉得马被吃了。
                  袁崇焕真是太难了,该找谁说理去?


                  IP属地:福建13楼2019-10-28 21:49
                  收起回复
                    明末造谣可比现在厉害多了。派写手写书,在北京城传播,没有上万两下不来。
                    到了三顺王上位洗白,又是一波。
                    文字狱后,这些消停了。
                    到了伪满毛振玉又起来了,一直到伪汪。
                    水平比这些辨子粉高多了。
                    这些年水平越来越差。
                    低龄化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0-28 23:13
                    收起回复
                      他要是真那么忠心,洪太进兵京师的时候把关口锁死,让外面的勤王之师围着八旗打,北京那么高的城墙也先和俺达都打不下来,洪太那么点兵马能把北京打下来那是做梦。或者全力往沈阳打,是北京好打还是沈阳好打,他自己不懂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0-29 16:44
                      收起回复
                        锁哪个关口呢,长城防线有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董家口,古北口,一片石,等等总共近百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0-29 17:47
                        收起回复
                          事实上,第一次冒险入关的后金的后路有三个大方向。因为燕山的地形,大致只能走,1,古北口,密云方向。这里有林丹汗的五万军马等着皇太极。2,从山海关经辽西走廊,这条路九死一生。,3走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原路退回。最为安全。
                          袁在与刘策会面后,制定出关门打狗的计划。遵化,龙井关,喜峰口十一个关城等待战机成熟,关宁军主导,一举拿下。
                          由于崇祯的助攻,在关键时刻将袁下狱导致计划流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11-03 1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