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方作战档案记录内容
2.基本情报
2.1.作战时间:
1933年3月12日凌晨,0215-0800, 阴历2月17日,月明,可视度良好。
2.2.作战地点:
位置于喜峰口第一关门西1公里至潘家口东3.5公里,长城线北方1-2公里的河滩平坦地域(现潘家口水库底), 战场东西约3.5公里,南北约2公里。其中营房村,三家子是主要被攻击对象,另外还有后杖子,成阳峪共4个村落遭到大刀队袭击。
2.3.参战各部队驻地和武器装备:
a.营房村: 乘马讨伐队(Ⅰ/27i)110名(内10名派在村外2公里北方高地),步枪 约70支, 轻机枪6挺。作战形态为阵地坚守。
b. 后杖子: 步兵炮小队(Ⅱ/26i)30名,山炮1门,步兵炮1门,重机枪1挺。作战形态为阵地坚守。
c. 三家子: 山炮中队(BA/Ⅱ7A )63名 ,轻机枪3挺,山炮3门,步枪,手枪若干。作战形态为阵地坚守。
d.成阳峪: 步兵炮小队(Ⅰ/27i)22名,步兵炮2门,作战形态为阵地坚守。
e.三家子西部落: 重机枪小队(Ⅰ/27i)约20名,重机枪2挺 ,从三家子出动,游击。
f. 恒城子: 松野尾救援队(Ⅰ/27i)约50名),重机枪2挺,作战形态为从恒城子本部出动,游击。
g.恒城子: 工兵中队(14P),58名,步枪若干,作战形态为从恒城子本部出动,游击。

*Figure2 3月12日各部队位置图,红蓝圈是被袭击的村落,篮圈为未出动部队,红圈为29军占领地
日军参战人数合计: 约353名,重机枪5挺 ,炮7门。
损失合计: 战死17名, 战伤46 名,战死马22匹,战伤10匹。
2.4.未参战部队
a. 长城线及关门守备部队: 步兵第一,第三中队主力,约200名,4小队,重机枪2挺(原地警戒)[5]。
b. 白台子炮兵部队: 野炮兵第二大队主力(第四,第五中队,本部),220名, 6门野炮。(天亮后进行原地支援炮击,射弹14发)。
c. 鹦鹉河,桲罗台: 混成第14旅团本部 (本部74名,步兵2小队,重机枪1小队),约135名,重机枪2挺。
3. 混成第十四旅団司令部陣中日誌[6] (史料5)
3月12日,晴, 零下2度,司令部于桲罗台,人员: 将校以下74名,马20匹。
3.1. 战斗经过概要
午前二时,敌兵至少2-3000名,沿滦河从潘家口附近前进到营房村附近夜袭我乘马讨伐队。
其主力部队后经后杖子附近前进袭击三家子村我山炮兵中队。乘马讨伐队接到报警,立即以村落寨墙为掩护猛射。当日为阴历14,5日〔阴历2月17 日〕,月光皎皎,彼我之间或投掷手榴弹,或接近格斗。
三家子附近山炮兵中队在格斗中,中队长以下多数死伤,仍顽强抵抗。此时,接到报急的松野尾少佐率领预备队亲赴第一线救援。野炮兵大队主力也以炮击协力。
最终将敌进攻粉碎,残敌溃乱四散。一部退向三家子北方山地,大部分退向潘家口方面。本夜袭指挥官为敌旅长。
仅我军收容战场遗尸就超过700具。部队总人数应在2000名以上。从死亡者遗留品判断,敌还有从我旅团背后蔡家峪方向迂回攻击之企图。至拂晓,将敌完全击退(1116-1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