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榕社区吧 关注:23贴子:17
  • 0回复贴,共1

【科普小课堂】看了这一篇,轻松学会如何读懂体检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体检之后,
大家有木有这样的烦恼呢:
好不容易检测了一大堆项目,
翻开体检报告看一下,
却发现上面的专业术语简直是天书!
那些上下箭头字母数字,
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现在就让小编为大家解惑啦~
首先明确一下:
报告上的箭头“↓”代表数值偏低
“↑”代表数值偏高
辣么,现在开始放正片:
-血常规-
白细胞(WBC)↓
意味着身体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皮肤容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
白细胞(WBC)↑
身体可能有炎症,如扁桃体炎、阑尾炎、肺炎等。如果白细胞远超出正常值,则有患上血液病的可能 ,建议作进一步详细检查。
红细胞(RBC)↓
可能有贫血,表现为脸色发黄,上楼梯喘气等。
红细胞(RBC)↑
血液粘稠度增大,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
血小板(PLT)↓
可能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白血病、放射性损伤等。
血小板(PLT)↑
有可能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
血红蛋白(HGB)↓
代表贫血。
血红蛋白(HGB)↑
可能是严重脱水、烧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等情况。(但高山地区居民由于长年处于氧气稀薄的环境,血红蛋白一般会偏高。)
淋巴细胞(LYM)↓
意味着有免疫缺陷。
淋巴细胞(LYM)↑
可能是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代表有病毒性感染。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代表有炎症、细菌感染。
-血脂-
总胆固醇↓
可能患有:贫血、营养不良,或者存在甲亢、严重肝脏疾病。
总胆固醇↑
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黄疸、糖尿病等。
甘油三酯↓
可能是女性经期引起的。
甘油三酯↑
可能患有: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或者是由于妊娠或口服避孕药而引起的指数异常。除此之外,酗酒和急性胰腺炎也有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
常见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感染等。
高密度脂蛋白↑
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血脂四项中唯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是“好”的胆固醇,它的指标若是低了,才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
可能患有:甲亢、肝硬化、胆固醇无β-脂蛋白血症、吸收不良。
低密度脂蛋白↑
可能患有:肥胖性疾病、甲减、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如是它的指标高了,就成为最危险的致病因子,因此需重点防范。
-血糖-
血糖↓
可能患有:急性肝病、脑垂体恶病质、肾上腺功能不全等。
血糖↑
可能患有:肝硬化、脱水、妊娠呕吐、脑膜炎、肿瘤、脑溢血、脑外伤、甲亢、糖尿病等。
-心电图-
窦性心律
窦性是正常的,非窦性才需警惕。
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生理现象,无病理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
指正常的窦性心律同时伴有心跳次数快于每分钟100次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体检的时候紧张导致。这类情况较容易出现在健康儿童和年轻人身上。
大多数健康人检出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没有其他症状就不用治疗。但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并伴有明显的不舒服,则建议尽早就医。
除了以上的常规项目以外,
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
重点检查以下特定项目哦:
不同年龄的体检侧重
30岁-排查血糖
30岁是职场的中坚力量,繁忙的工作和应酬,加上压力的增加,糖尿病出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体检重点:不要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不妨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40岁-心血管指标检查
这个阶段的中年人,心脏和血管弹性不如以前好,有明显的老化。尤其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体检重点:血压、血糖、血脂,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防患于未然。
50岁-肠健康和骨密度
到了50岁左右,如果出现浑身疼痛,容易骨折等情况,就有可能是骨质疏松了。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肠道健康。需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及时发现,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体检重点: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和常规的肠道检查如便常规等,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
60岁-每年进行全面检查
60岁身体机能退化较为明显,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以掌握身体情况。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之外,耳底和眼底病变也需。白内障、青光眼属于老年人多发病,如果在早期发现,能较好地控制和治疗。
如有不明白,收到体检报告时,可咨询医生,详细了解身体情况。
一年一次的体检必不可少,
很多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
争取时间介入治疗,
能对病情的控制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IP属地:广东1楼2019-11-06 14: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