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史料便不难发现,对于北京城来说,水患始终不绝。《明英宗实录》上曾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也就是说,在明朝英宗时期,曾出现过大规模降雨导致城门濒临倒塌的情况,而万历年间长达20天的大雨更直接导致长安街大面积积水。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故宫仍未受水患淹没之苦,这得益于故宫优良的排水系统。工匠在修建故宫之时,设计了一套十分完善的排水体系。这个排水系统分明暗两套,搭配使用,首先,紫禁城内的御路、甬道都修成中间高两侧低的“熊背”形式,先把水往两侧排)。当明渠与铜钱眼的的水流汇集到干沟后,再经由故宫内河金水河流向护城河。
说到暗渠,不得不提到太和殿前广场上一排排精雕细琢的龙头,也叫螭首,总计1142 个。每个螭首口内有打通的圆孔,下雨时“千龙吐水”,雨水经过圆孔排出,顺势流入金水河,最终聚到护城河中,保证故宫免受雨水侵扰。
如此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得故宫600年屹立不倒,可谓充分体系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而故宫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宝藏,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价值始终在被不断地挖掘与探讨,并且被搬上屏幕。比如上一季《上新了•故宫》节目,就着力于展现故宫的文化之美。据悉,该节目第二季又要上线了,今年也能在爱奇艺上观看,不知能否从新的角度诠释出故宫的美,或许可以期待下。
说到暗渠,不得不提到太和殿前广场上一排排精雕细琢的龙头,也叫螭首,总计1142 个。每个螭首口内有打通的圆孔,下雨时“千龙吐水”,雨水经过圆孔排出,顺势流入金水河,最终聚到护城河中,保证故宫免受雨水侵扰。
如此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得故宫600年屹立不倒,可谓充分体系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而故宫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宝藏,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价值始终在被不断地挖掘与探讨,并且被搬上屏幕。比如上一季《上新了•故宫》节目,就着力于展现故宫的文化之美。据悉,该节目第二季又要上线了,今年也能在爱奇艺上观看,不知能否从新的角度诠释出故宫的美,或许可以期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