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攻防战略吧 关注:467贴子:57,214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健:16-19世纪德意志国家追逐海权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1楼2019-11-11 00:43回复
    摘要:
    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分别代表着德国两种不同的战略决断。从维持海洋秩序的角度说,两强之间需要保留一个合理的力量平衡,以控制冲突的发生,俾斯麦的谨慎克制为德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保留了安全的距离。但这并不是说,俾斯麦不赞成建立一个新的海洋秩序。


    IP属地:江西2楼2019-11-11 00:44
    回复
      欧洲范围的海权之争
      海权之争,应该是地理大发现之后,准确地说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权力斗争的新方式,也是16世纪以来现代民族国家政治关系的新体现。地理边疆,由传统的陆地转向海洋,并从海洋出发深入更广阔、更遥远的陆地。


      IP属地:江西3楼2019-11-11 00:44
      回复
        15、16世纪国际关系中的争霸,包括陆地和海洋,是交织在一起的,并非彼此隔离和分裂。在现代国家关系中,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争霸,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助于统治者凝聚各种力量团体,形成统一政治权威,并通过向外扩展海上和陆上霸权,进一步巩固政治权威。


        IP属地:江西4楼2019-11-11 00:44
        回复
          确定了著名的“教皇子午线”,即以佛得角以西西经46-47度为界,“以东土地,葡萄牙有无可争辩的权利,以西属于西班牙。”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两个国家,而且是在教皇主持下瓜分世界的条约,从此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国海权之争。


          IP属地:江西6楼2019-11-11 00:45
          回复
            虽然海洋是自由和开放的,但实际规则却是“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而能够掌握海洋自由权的,只有拥有实力的国家,所谓的“海洋自由”也就成了大国为了自身利益控制他国、任意实行海上封锁的自由,因为规则和计划是由有实力的人制定的,也是由他们维持的。


            IP属地:江西10楼2019-11-11 00:46
            回复
              那么,要控制海洋,争得制海权,哪些条件是必须的呢?在其后几个世纪,在每个历史阶段,大国对海权的争夺主要围绕几个关键因素展开:以各种商业手段垄断海上贸易;改变国内工业结构,加强外贸经济;占领殖民地,扩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军舰队,维护海上贸易和海外领地的安全;最后,在外交领域,保证在与他国的关系中获得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IP属地:江西11楼2019-11-11 00:46
              回复
                被人们所忽略的一段德意志往事
                德意志国家的历史成熟很晚,作为欧洲“迟到的民族”,它在15、16世纪还处于懵懂状态,与现代政治国家的要求相去很远。确切地说,直到17世纪,德意志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地理和历史的概念,国家也只是“一些领地界限形成的网络”。从17世纪中叶至1871年,德意志邦国一直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各自追求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在以欧洲“文明”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政治体系中寻找自己的权力位置。直到德国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德国的现代海权之争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展开。


                IP属地:江西12楼2019-11-11 00:46
                回复
                  当然,必须认识到,德国属于内陆国家,它的海岸线很短,这也是制约它成为海洋国家的地理因素。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德国与海洋的关系、德意志国家对海权的追逐很少有人关注,但是历史上它却是存在的。毕竟作为新的而且是重要的地理威权,“文明国家”追逐海权似乎成为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应然”之事,德国也概莫能外。本文的意图就是要发现这么一段被人们所忽略的往事。


                  IP属地:江西13楼2019-11-11 00:47
                  回复
                    值得思考的是,曾经在中世纪欧洲的内海贸易中呼风唤雨的汉萨同盟此时却衰落了,它辉煌时期的贸易通道和港口渐趋丢弃,而这个时间恰好与新航路开辟吻合。


                    IP属地:江西15楼2019-11-11 00:47
                    回复
                      汉萨城市与贸易路线
                      东方贸易航线的改变,大西洋沿岸港口重要性的提升是衰落的原因之一;英、荷兴起,对汉萨活动的主要区域形成掣肘是原因之二;汉萨商人习惯内海活动,不善远程贸易,没有“冒风险盈利”的性格是原因之三;同盟内部伦理机制不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为原因之四;但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强大的政治势力作为依傍,而汉萨本身也就是一个松散的商人联合体。


                      IP属地:江西16楼2019-11-11 00:47
                      回复
                        那么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帝国在做什么呢?皇帝偶尔也会有所作为,制定帝国海军计划,表示保护汉萨同盟在海外的活动;责令图宾根大学法律系教授们制定海上贸易立法……但对海权的渴望都仅停留于纸面,能否将之付诸实现,一直在犹豫中,也无能为力。


                        IP属地:江西17楼2019-11-11 00:47
                        回复
                          (二)18世纪
                          对近代早期德意志在海上角逐中的落伍,有人痛心疾首。约翰·贝歇尔(Johnann J.Becher),一位著名的重商主义者说:“当我们德意志人在酒馆里坐着毁谤别人时,荷兰人却喝着莱茵葡萄酒在世界各地悠闲散步。”


                          IP属地:江西19楼2019-11-11 00:48
                          回复
                            第一、它调动了普鲁士爱国情感和国民的商业热情。当时,普鲁士境内流传一本小册子——《勃兰登堡爱国者和建立普鲁士贸易公司》,激励爱国者参与海外事业。第二、它逐渐改变了普鲁士传统重商主义政策的方向,即只关注内部农业经济、财政税收及国家行政建设和管理,也开始尝试建立海外商业体制,在另一个世界谋求新型财富。


                            IP属地:江西24楼2019-11-11 00:49
                            回复
                              第三,从18世纪的最后25年始,普鲁士工业结构发生转向,1772年新成立的“海外贸易局”(兼具国家信托和融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工业孵化器的作用,西里西亚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逐渐打开了市场。海外贸易局旗下的商船“曼陀尔号”和“路易斯公主号”经历了跨洋航海,于1824和1828年抵达广州,运来了大批西里西亚的亚麻布和羊毛织品。


                              IP属地:江西25楼2019-11-11 0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