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题目:大量化石为弄清生命如何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寻找出路提供了线索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郊外,研究人员发现了数千件化石。这些化石显示了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复苏的。那起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导致大多数恐龙以及其他很多陆地和海洋生物丧生。
经综合分析,这些化石记录下了一个进化过程按下重启键的时代。科学家们在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研究报告称,虽然无数的物种永远消失了,但在那场灾难发生后的100万年里,一些动植物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复苏,其中也包括作为人类起源的哺乳动物。
该研究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之一、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古植物学家伊恩·米勒说:“这是哺乳动物从恐龙时代的骨灰中崛起的时代。那个时代确实增进了我们对当今世界形成过程的了解。”
大多数哺乳动物灭绝了,但活下来的哺乳动物很快就在那个新世界站稳了脚跟。科学家们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10万年里,各种哺乳动物物种在总量上翻了一番。当时有些新物种在体型上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活下来的同类物种的三倍大。
与此同时,蕨类植物发挥了开荒作用。科学家们说,在大约70万年的时间里,蕨类植物先后又被棕榈树林以及胡桃林和其他树林所取代,进而为快速进化的哺乳动物提供了新的食物来源。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主管、古生物学家迈克尔·诺瓦切克说:“他们的研究成果非同寻常。有观点认为,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与那起物种灭绝事件后的恢复状况有关,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这一发现是今年一系列发现中最新的一个。这些发现揭示了一颗城市大小的小行星以100万枚核弹头的威力撞向当今墨西哥所在地区的近海并发生爆炸的详情。科学研究表明,那次撞击引发了地震和海啸,还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雨般的炽热残骸和大量尘埃,尘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给全世界造成了遮光效应。
早些时候对那个时期的浮游生物化石进行分析的地质学家们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海洋的酸性迅速达到致命程度,那可能是富含硫的岩石粉末沉降物造成酸性暴雨的结果。科学家们说,那可能导致一半的海洋生物惨遭灭顶之灾。
这份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分析报告称,海洋生物经过4万年才开始复原。但此前很少有化石证据表明,陆地生命在那场灾难后是如何自我恢复的。
经过数十年的寻找,米勒博士及其同事在他们是没有料到的地方找到了证据——丹佛盆地西南角的一段岩沟以及草地和河床上。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在上述区域断断续续地研究那段历史,其间只在那里发现了几块来自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代的化石碎片。
2016年,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散落在该区域但长期以来一直无人问津的球状沉积物,名为凝岩。此类岩石有时形成于作为核心物质的化石的周围。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学家泰勒·莱森说:“我记得我当时看到一种模样很怪的白色无定形团块。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用处理岩石的锤子敲开它,我能从横截面上看到一个小脑壳在回望着我。我差点儿流下泪来。那真是喜出望外。”
在地面上一片大约10平方英里(约合27平方公里)的岩层,他们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1000块动物化石。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数千种那个时期的植物标本,其中包括树叶、树桩、树枝和整株树苗。所有这些都可追溯至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那个恢复期。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专家格雷戈里·威尔逊说:“这将为未来设立标准。”他说:“我将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去研究地球在物种大灭绝事件后的复苏情况。”
评论:大撞击的损害到底持续了多久,目前还有争论。其撞击中心附近的生物圈受到最严重的破坏。化石显示10万年左右,哺乳动物就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同等规模的灾难中,生物恢复速度估计差不多。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郊外,研究人员发现了数千件化石。这些化石显示了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复苏的。那起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导致大多数恐龙以及其他很多陆地和海洋生物丧生。
经综合分析,这些化石记录下了一个进化过程按下重启键的时代。科学家们在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研究报告称,虽然无数的物种永远消失了,但在那场灾难发生后的100万年里,一些动植物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复苏,其中也包括作为人类起源的哺乳动物。
该研究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之一、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古植物学家伊恩·米勒说:“这是哺乳动物从恐龙时代的骨灰中崛起的时代。那个时代确实增进了我们对当今世界形成过程的了解。”
大多数哺乳动物灭绝了,但活下来的哺乳动物很快就在那个新世界站稳了脚跟。科学家们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10万年里,各种哺乳动物物种在总量上翻了一番。当时有些新物种在体型上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活下来的同类物种的三倍大。
与此同时,蕨类植物发挥了开荒作用。科学家们说,在大约70万年的时间里,蕨类植物先后又被棕榈树林以及胡桃林和其他树林所取代,进而为快速进化的哺乳动物提供了新的食物来源。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主管、古生物学家迈克尔·诺瓦切克说:“他们的研究成果非同寻常。有观点认为,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与那起物种灭绝事件后的恢复状况有关,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这一发现是今年一系列发现中最新的一个。这些发现揭示了一颗城市大小的小行星以100万枚核弹头的威力撞向当今墨西哥所在地区的近海并发生爆炸的详情。科学研究表明,那次撞击引发了地震和海啸,还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雨般的炽热残骸和大量尘埃,尘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给全世界造成了遮光效应。
早些时候对那个时期的浮游生物化石进行分析的地质学家们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海洋的酸性迅速达到致命程度,那可能是富含硫的岩石粉末沉降物造成酸性暴雨的结果。科学家们说,那可能导致一半的海洋生物惨遭灭顶之灾。
这份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分析报告称,海洋生物经过4万年才开始复原。但此前很少有化石证据表明,陆地生命在那场灾难后是如何自我恢复的。
经过数十年的寻找,米勒博士及其同事在他们是没有料到的地方找到了证据——丹佛盆地西南角的一段岩沟以及草地和河床上。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在上述区域断断续续地研究那段历史,其间只在那里发现了几块来自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代的化石碎片。
2016年,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散落在该区域但长期以来一直无人问津的球状沉积物,名为凝岩。此类岩石有时形成于作为核心物质的化石的周围。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学家泰勒·莱森说:“我记得我当时看到一种模样很怪的白色无定形团块。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用处理岩石的锤子敲开它,我能从横截面上看到一个小脑壳在回望着我。我差点儿流下泪来。那真是喜出望外。”
在地面上一片大约10平方英里(约合27平方公里)的岩层,他们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1000块动物化石。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数千种那个时期的植物标本,其中包括树叶、树桩、树枝和整株树苗。所有这些都可追溯至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那个恢复期。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专家格雷戈里·威尔逊说:“这将为未来设立标准。”他说:“我将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去研究地球在物种大灭绝事件后的复苏情况。”
评论:大撞击的损害到底持续了多久,目前还有争论。其撞击中心附近的生物圈受到最严重的破坏。化石显示10万年左右,哺乳动物就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同等规模的灾难中,生物恢复速度估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