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 高原铜都的三千年制铜史
走进会泽,城中广场上,“嘉靖通宝”字样的巨大钱币,在高原蓝天下引人瞩目,这是高原铜都最醒目的标志。张克康家临街的土木屋子,是晚清建筑,在广场斜对面的铜匠街上。沿着昏暗的屋子往纵深走到底,便是张家的客厅。里屋柜子里,摆放着他几十年来制作的七八件得意之作。
张克康拿出一张桌子,铺上红绸,将斑铜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搬出来摆在桌上。其中一件高20厘米左右的双龙抱耳瓶,已有人给出10几万的高价,但张克康一直舍不得卖。“无论给多少钱都不卖。”张克康摇摇头说,“我要将它留作传家宝。”
张的柜子里,放着一本记录会泽铜业的史志,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商晚期,会泽已有成熟的制铜业。会泽生产的镍铜合金等比欧洲早15个世纪。明东川府铸钱局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是吉尼斯钱币之最,会泽因此有钱王之乡的美名。”
粗略计算,会泽从商至今的制铜业至少也有3000年历史。当地文化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分析,某项技艺得以流传,一定与滋养它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斑铜制作工艺之所以在会泽也就不足为奇。那么,这种工艺到底发端于何时?

走进会泽,城中广场上,“嘉靖通宝”字样的巨大钱币,在高原蓝天下引人瞩目,这是高原铜都最醒目的标志。张克康家临街的土木屋子,是晚清建筑,在广场斜对面的铜匠街上。沿着昏暗的屋子往纵深走到底,便是张家的客厅。里屋柜子里,摆放着他几十年来制作的七八件得意之作。
张克康拿出一张桌子,铺上红绸,将斑铜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搬出来摆在桌上。其中一件高20厘米左右的双龙抱耳瓶,已有人给出10几万的高价,但张克康一直舍不得卖。“无论给多少钱都不卖。”张克康摇摇头说,“我要将它留作传家宝。”
张的柜子里,放着一本记录会泽铜业的史志,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商晚期,会泽已有成熟的制铜业。会泽生产的镍铜合金等比欧洲早15个世纪。明东川府铸钱局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是吉尼斯钱币之最,会泽因此有钱王之乡的美名。”
粗略计算,会泽从商至今的制铜业至少也有3000年历史。当地文化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分析,某项技艺得以流传,一定与滋养它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斑铜制作工艺之所以在会泽也就不足为奇。那么,这种工艺到底发端于何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