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风吧 关注:77贴子:13,455
  • 1回复贴,共1

钟焓《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1-29 18:06回复
    通过归纳20年来北美新清史学术理路及其依据的资源语境,作者认为新清史研究群体的学术理论没有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也没有卓尔不群的学术能力可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一种清史研究的学派。该学派与以往清史研究相比,反对“汉族中心论”,强调清朝统治与历代汉族王朝的区别, 强调清朝统治中的满族因素,一是重视利用满、蒙等少数民族史料,在理论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观点上突破了以往中日清史研究的成规。
    20C90S以来,新清史学派的两个特点:1.非汉文文献代替汉文文献2.满洲乃至内亚因素解构汉化命题。
    中国学者早期持肯定了新清史的一些贡献:如提倡清史的满文文献研究、对传统王朝谱系“清承明制”的冲击,为中国自身的史学带来了新的观点和角度。但众所周知,欲扬先抑,另一方面,一些新清史学派学者提出了“满清非中国”的观点。
    作者首先明确了新清史的范畴:1.狭义新清史如上所述,广义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妇女等领域。2.蒙学、藏学、阿尔泰学等内亚学学者,虽然使用了非汉文史料,但并不等同于自身研究成果属于新清史。
    到此为止,以下就是钟焓的批评。
    一、新清史崛起之前的学术背景:旧清史研究的一度辉煌和旋即衰落
    新清史强调的明清之间的巨大断裂,在旧清史里已经得到了较详尽的阐述。罗友枝在著述中刻意忽略了20C60-70S这一时间段,在总结费正清等几位二战之后的著名学者之后直接说到了90S。
    但是正是在6070S,美国旧清史学派突破了清承明制的范畴,不再把清前期政治运作看作对明的简单模仿,如内务府制度、立贤不立长、密奏制度等。80S魏斐得、孔力飞转入新领域,其余学者亦无重大建树,旧清史派转入低谷。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史学界不能再拘泥于政治史研究的表现。传统旧清史学者的汉学功底使得研究成果厚重笃实,但是后来者并不能继承这种学风,实证、考据的治学方法已经无法创造更大的建树。
    新清史引用非汉文文献、内亚史、阿尔泰模式,形成自己的学派风格,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二、内亚史的知识-立场就与汉化论截然对立与冲突吗?——来自希伯和等学者的反证
    是否进行非汉文史料的运用与是否认同汉化理论并不矛盾,用得越多就对汉化理论越不认同也并不成立。一些西方内亚史学者将汉化与内亚史放在对立的位置,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共通性。
    例如内亚史专家希伯和、劳费尔、海尼士等支持着汉化观点,如海尼士的弟子傅海波在《剑桥辽金夏元史》中将清的前身——金直接看作一个货真价实的中国王朝,且认为清的汉化程度又高于金。法夸尔傅立初等阿尔泰学者也持此观点如:蒙古降为臣属,僧侣弱神职,都是汉化。
    从将历代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清——与内亚史结合的研究成果上来看,对非汉文史料的应用不见得与汉化观点冲突。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1-29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