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莫小贝在十四岁那年去了衡山派。
莫小贝去的那天,在同福客栈门口,几乎所有人都来送了,嫂子、白大哥、小郭姐姐、秀才哥、大嘴叔、先生,还有白马书院的同学……却独独缺了邱小冬。
小贝有些黯然,心想他会不会是忘了,继而又想到是不可能的,她还跟他说了好几遍呢,邱小冬一定是烦她了,才不来的。纵使那些人千叮咛、万叮嘱,难道在她心里就比不上邱小冬一句“一路顺风”?莫小贝不敢想,她不是薄情的人,知道大家对她的好。这个答案太触目惊心,连她自己都不能接受。
她自己的心事,从来没和任何人讲过,只是埋在心底,没人知道。她想起刚刚入学那会儿,她和邱小冬一起去西凉河摸鱼,河岸上细软的泥沙没过脚背,她站在那里,看到夕阳暖暖地照在他身上,她便知道,该回家了。有一次,她问他:“邱小冬你长大了,会不会像秀才哥那样喜欢像小郭姐姐那样的女孩子?”
他说,“你们店里的那些伙计,都太粗了。不好。要是我啊,我就喜欢温良贤淑的。”
温良贤淑的……当时她就明白,永远不会是她。
她无奈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身上了马车,快乐地和大家说再见,最起码表面是这样。她看到嫂子哭了。她放下车窗帘,深吸一口气,端坐好,不去想。她听见车轮滚动的声音,她有些想哭,可还是忍住了。十四岁了,应该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哭。
突然,她听见熟悉的声音,从远处来,有几分不真实:“莫小贝!莫小贝!小贝!”她撩开帘子,看他气喘吁吁从远处跑来,此时车子已经行到西凉河岸边。她慌忙叫停车,车停了,她看着他越来越近。
邱小冬脸红得像番茄,从他们家到西凉河岸,那么远,居然也一路跑来了。莫小贝心里莫名欢喜起来,问:“邱小冬,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邱小冬从背后拿出一个包裹,献宝似地捧到小贝面前,只说:“给。”小贝接过包裹,问:“这是什么呀?”他笑而不答。正想再说些什么,就听见陆师兄在前面叫:“掌门,要走啦!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十八里铺呢!”小贝说道:“知道了。”她知道,重振衡山派是她的责任,她必须负责,以前可以耍赖,现在不行。必须得走了。
她说:“那,再见,邱小冬。”
“再见,小贝。”他说,笑着挥手。
她再次放下车帘,才暗骂道:“没心没肺的家伙,居然可以笑着说再见。”
车子行出不远,她再次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只不过……
她听见他背的是一首诗,先生在毕业前教的。是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声音清越响亮,她知道,这是背给她听的。先生教了这首诗以后,因为太长,她也不会背。没想到,他竟然会了。
那么聪明,他将来定能考中状元。然后,娶温良贤淑的姑娘。
那声音渐渐遥远,依稀还能听见一些字句:“…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再后来,就完全听不见了。她有些怅然,目光无意扫过,这才想起了那个包裹。她好奇地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是十几串糖葫芦,有山楂果的、山药豆的,还有荸荠的,糖衣也很厚。她认得,这是书院旁边那家百年老店的糖葫芦,山楂大,糖衣厚。只要兜里有钱,她都会买一串。
这么多糖葫芦,他……
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在这一刻,夺眶而出。
【二】
莫小贝在衡山派呆了两年,春去秋来,剑法在师兄们的指点下,可以耍得勉勉强强,性格倒是愈发娴静起来。也许是在衡山练功极苦的缘故,小贝没有像以往那样爱闹了,闲下来的时间,她更想坐下来好好地习字。
莫小贝在十四岁那年去了衡山派。
莫小贝去的那天,在同福客栈门口,几乎所有人都来送了,嫂子、白大哥、小郭姐姐、秀才哥、大嘴叔、先生,还有白马书院的同学……却独独缺了邱小冬。
小贝有些黯然,心想他会不会是忘了,继而又想到是不可能的,她还跟他说了好几遍呢,邱小冬一定是烦她了,才不来的。纵使那些人千叮咛、万叮嘱,难道在她心里就比不上邱小冬一句“一路顺风”?莫小贝不敢想,她不是薄情的人,知道大家对她的好。这个答案太触目惊心,连她自己都不能接受。
她自己的心事,从来没和任何人讲过,只是埋在心底,没人知道。她想起刚刚入学那会儿,她和邱小冬一起去西凉河摸鱼,河岸上细软的泥沙没过脚背,她站在那里,看到夕阳暖暖地照在他身上,她便知道,该回家了。有一次,她问他:“邱小冬你长大了,会不会像秀才哥那样喜欢像小郭姐姐那样的女孩子?”
他说,“你们店里的那些伙计,都太粗了。不好。要是我啊,我就喜欢温良贤淑的。”
温良贤淑的……当时她就明白,永远不会是她。
她无奈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身上了马车,快乐地和大家说再见,最起码表面是这样。她看到嫂子哭了。她放下车窗帘,深吸一口气,端坐好,不去想。她听见车轮滚动的声音,她有些想哭,可还是忍住了。十四岁了,应该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哭。
突然,她听见熟悉的声音,从远处来,有几分不真实:“莫小贝!莫小贝!小贝!”她撩开帘子,看他气喘吁吁从远处跑来,此时车子已经行到西凉河岸边。她慌忙叫停车,车停了,她看着他越来越近。
邱小冬脸红得像番茄,从他们家到西凉河岸,那么远,居然也一路跑来了。莫小贝心里莫名欢喜起来,问:“邱小冬,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邱小冬从背后拿出一个包裹,献宝似地捧到小贝面前,只说:“给。”小贝接过包裹,问:“这是什么呀?”他笑而不答。正想再说些什么,就听见陆师兄在前面叫:“掌门,要走啦!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十八里铺呢!”小贝说道:“知道了。”她知道,重振衡山派是她的责任,她必须负责,以前可以耍赖,现在不行。必须得走了。
她说:“那,再见,邱小冬。”
“再见,小贝。”他说,笑着挥手。
她再次放下车帘,才暗骂道:“没心没肺的家伙,居然可以笑着说再见。”
车子行出不远,她再次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只不过……
她听见他背的是一首诗,先生在毕业前教的。是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声音清越响亮,她知道,这是背给她听的。先生教了这首诗以后,因为太长,她也不会背。没想到,他竟然会了。
那么聪明,他将来定能考中状元。然后,娶温良贤淑的姑娘。
那声音渐渐遥远,依稀还能听见一些字句:“…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再后来,就完全听不见了。她有些怅然,目光无意扫过,这才想起了那个包裹。她好奇地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是十几串糖葫芦,有山楂果的、山药豆的,还有荸荠的,糖衣也很厚。她认得,这是书院旁边那家百年老店的糖葫芦,山楂大,糖衣厚。只要兜里有钱,她都会买一串。
这么多糖葫芦,他……
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在这一刻,夺眶而出。
【二】
莫小贝在衡山派呆了两年,春去秋来,剑法在师兄们的指点下,可以耍得勉勉强强,性格倒是愈发娴静起来。也许是在衡山练功极苦的缘故,小贝没有像以往那样爱闹了,闲下来的时间,她更想坐下来好好地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