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化学系很早年学的时候
用到的是浙大四版,盛骤
我学得还自觉挺不错,最后期末考试有一道填空犹豫了一下,根2还是根2/2的犹豫了一下,临交卷把对的改错了,没拿到满分
但是数学系对我嗤之以鼻
说我们学的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他们那年单学概率论
这数学系的对于这门课的设置,有什么不同么
想请教一下大家
真数学系,这门课也用这本教材么?
以及各个院校也是这同样的课程设置么?
都是些什么分支
我想学个全套,就像现在,微积分我已经学全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我已经学完了高等代数
有视频教学的大家帮忙求求大家了,推荐一下。
——这个才是主要的
现在工作了,觉得当年我们学得是挺糙的
以下是闲谈:
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三个问题,憋得我哑口无言:
1.r的意义
线性回归的r,究竟小了能咋地
到底是是r要大于0.999,还是r^2要大于0.999
非让我们测数的憋0.999,有什么具体的就像(K=2的95%)之类的意义么
2.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的计算方法
两组数的独立T检验,究竟样本数小了能咋地
从直观上大概推测样品数少了,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几率不能同时小
所谓10个样的T检验样本
到底是5对儿,还是10对儿?
有个明确的数据或是明确的方法得到这套数据,来作为行还是不行的判断依据么?
3最头疼的问题:测量的数据与推算的估出来的数据不能直接相加减
比如我同时测量a、b两种物质浓度,但其中b的浓度一定会明确地影响A
按照直观的概念,应该先测a、b存在时a的响应,再单测B的浓度
根据没有a只有b的一个浓度梯度时A的响应,
俩减一下,就是结果
结果后来我计算"A类不确定度"时,却发现,三个标准差以内是怎么也凑不来了(还好可以数据造假与不满足预期不的不提),而且加上cde另外三个物质时,越来越离谱。
直观上考虑一下,没有a只有b的一个浓度梯度时a的响应,不见得满足“加法与数乘的封闭”大概是原因
怎么向人解释这直接测量的数与经演算估出来的数,相加减是有条件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
用到的是浙大四版,盛骤
我学得还自觉挺不错,最后期末考试有一道填空犹豫了一下,根2还是根2/2的犹豫了一下,临交卷把对的改错了,没拿到满分
但是数学系对我嗤之以鼻
说我们学的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他们那年单学概率论
这数学系的对于这门课的设置,有什么不同么
想请教一下大家
真数学系,这门课也用这本教材么?
以及各个院校也是这同样的课程设置么?
都是些什么分支
我想学个全套,就像现在,微积分我已经学全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我已经学完了高等代数
有视频教学的大家帮忙求求大家了,推荐一下。
——这个才是主要的
现在工作了,觉得当年我们学得是挺糙的
以下是闲谈:
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三个问题,憋得我哑口无言:
1.r的意义
线性回归的r,究竟小了能咋地
到底是是r要大于0.999,还是r^2要大于0.999
非让我们测数的憋0.999,有什么具体的就像(K=2的95%)之类的意义么
2.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的计算方法
两组数的独立T检验,究竟样本数小了能咋地
从直观上大概推测样品数少了,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几率不能同时小
所谓10个样的T检验样本
到底是5对儿,还是10对儿?
有个明确的数据或是明确的方法得到这套数据,来作为行还是不行的判断依据么?
3最头疼的问题:测量的数据与推算的估出来的数据不能直接相加减
比如我同时测量a、b两种物质浓度,但其中b的浓度一定会明确地影响A
按照直观的概念,应该先测a、b存在时a的响应,再单测B的浓度
根据没有a只有b的一个浓度梯度时A的响应,
俩减一下,就是结果
结果后来我计算"A类不确定度"时,却发现,三个标准差以内是怎么也凑不来了(还好可以数据造假与不满足预期不的不提),而且加上cde另外三个物质时,越来越离谱。
直观上考虑一下,没有a只有b的一个浓度梯度时a的响应,不见得满足“加法与数乘的封闭”大概是原因
怎么向人解释这直接测量的数与经演算估出来的数,相加减是有条件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