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18日
漏签
0
天
华夏吧
关注:
53,395
贴子:
172,463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19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华夏吧
>0< 加载中...
汉代人平时都怎么吃?浅析汉代人的饮食习俗汉代的礼俗沿袭了周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代人平时都怎么吃?浅析汉代人的饮食习俗
汉代的礼俗沿袭了周礼,对饮食方式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在汉代,宴飨不仅展现了中等阶级人们气派的宴饮场合,也表现了当时的宴饮习俗,其中主要包括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宴饮流程及礼节等。
送TA礼物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19-12-26 10:40
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 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
食物主要是指粮食作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谷类,实际上汉代粮食作物的品种早已超出了“五谷”的范围,《礼记·月令》《汉书·食货志》等书中有了“九谷”的说法,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经济作物的实物遗存,例如小麦、高粱、稻米等。
(1)加工。在收获粮食作物之后,首先需要经过去秕、脱壳的粗加工,其次要经过磨粉之类的进一步细加工,才能将谷物制成可以食用的主食。在微山岛沟南石椁庖厨图中有反映谷物的加工的景象:在画像石的右下方,一个人用舂米杵去壳。以及诸城前凉台的庖厨图中,在釜的旁边,也有一人正在舂米的场面。一般画像石中谷物的加工场景往往与谷物的烹饪场景距离较近,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19-12-26 10:42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主要炊具及主食。汉代主食主要有饭、饼、粥等,制作方法以蒸煮为主。以嘉祥宋山祠堂画像石为例,其中的左半部分描绘了一个蒸煮食物的场面,使用了釜甑。将甑放于釜的上面,二者共置于灶上,一人在侧操作。在汉代蒸煮食物的工具主要是釜、甑、甗,釜相当于现在的锅,可用来熬煮食物,甑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可用于蒸熟食物。甗在箅的启发下,于甑的底部加上镂空成棱形、几何形、三角形有孔的底,起到了箅的作用,蒸制食物以饭或饼为主。
饭,就是把去皮之后的谷物加水后蒸熟而成。以山东诸城前凉台的画像石墓中庖厨图为例,其中有反映右侧舂米,左侧蒸饭或煮粥的场景。饼,就是将麦粉揉制成型后蒸熟的食物,汉代统称面食为“饼”。在临沂白庄东汉墓中的画像石似有反映饼类画像内容的庖厨图,画面中有二人在抬物,其形状类似于饼,可能是蒸饼,这可能是东汉已经出现蒸饼的证据。由于转磨的逐渐普及,东汉时期的饼种类有显著增多,其中包括胡饼、蒸饼、汤饼、索饼等。煮制食物则主要是粥。粥的制作原料中,麦、粟、豆、稻等谷物最为常见。糜、粥、羹不同的称呼可能是由于粥的浓度不同而名称不同。根据《释名·释饮食》中的记载,粥最为浓稠,糜是较稠的粥,羹是用粮食加入肉或蔬菜混合调料煮制而成。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19-12-26 10:45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3)汉代人的肉类食品可以分为畜类、禽类、鱼类3大类。在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屠宰场面,食物架上悬挂着各种肉类食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汉代庄园主等中等阶级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肉类为主。诸城前凉台画像石墓的庖厨图中所反应的对肉类加工的场面较多,可以看到庖厨图上侧挂满各种肉脯,下面正在忙碌的庖厨队伍庞大,人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整个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肉食有很多制作方法,本文主要以炙、腊/脯、脍、羹4种为例。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19-12-26 10:46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炙,是将肉除去皮和毛,用钎子穿成串,放在火上烧烤,再加入佐料辅之。在诸城前凉台画像石墓的庖厨图上就生动地再现了烤肉的场景,图像上刻着二人斜对跪坐于烤箱前,箱上放五串肉,左边之人单手翻肉串,右边的人右手持一面扇子助火,左手翻转肉串。下面一人身侧放着两个盆,里面有待烤的肉串,他正在把切好的肉丁穿成串。又如夏镇青山村画像石墓中,中有一人跪地,手持铁叉烤制肉串,在临沂五里堡画像石中也有一人举着两串肉在烧烤。这种将肉穿于牙签或者铁串上放于火炉上方进行烧烤的烹饪方法似乎在汉代很为流行,因为这种表现炙的场景在很多画像石的庖厨图中都有出现。《说文》中提到“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遣策记载,各种禽或畜类动物及动物的内脏都可以穿在串上烤着吃。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5楼
2019-12-26 10:47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脯,就是将动物分割,将肉用盐、姜等调料腌制之后再晒干的干肉。在汉画像石中很多庖厨图都有悬挂各种肉类的场景,例如在微山岛沟南画像石左格的上端,以及诸城前凉台画像石墓庖厨图最上方有一排均有肉类,这些就是经过初步处理加工之后,使用腊或脯加工,再悬挂起来风干的肉。这样的加工方法,使得这些肉制品不容易腐坏变质,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在嘉祥宋山庖厨图中大多悬挂在左上方,而在夏镇发现的画像石中,用于腊或脯的肉类,悬挂于木质支架上,位于画像石右下方。根据《周礼.天官.腊人》的记载“薄析曰脯。……腊,小物全干”。据此可知,牛、猪等体型较大的畜类动物,将其切成条或片的叫脯,小型家禽类动物如鸡、鸭等,整只制作的叫腊。用来作脯腊的主要原料为畜类、禽类或鱼类。文献中提到的“干鱼”或“枯鱼”,可能是用“脯腊法”加工鱼类而成。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19-12-26 10:48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3)脍,是把肉类细切生吃。在山东诸城前凉台画像石庖厨图中对“脍”的场面也有一定的描绘,在画面上部有三人跪坐可能正在切肉,其右上侧一人跪坐在长几前,一手按鱼,正在切鱼。《汉书.东方朔传》中有“生肉为脍”的记述,由此可知,脍应该是汉代人加工生肉的一种方式,当时人们吃生肉片,具体吃法是将切好的肉片蘸料生吃。鱼脍即现在吃的“生鱼片”,在中国“古已有之”,而非日本独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19-12-26 10:52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4)羹就是熬肉汤。在夏镇青山村画像石墓庖厨图中,右上角一位穿长裙的妇女,双膝跪地正在用釜煮肉羹。羹在先秦时代就已存在,汉代之后,羹的种类繁多,用料也更加丰富。但各阶层烹饪羹的品质和滋味差别较大,上流社会采用的调味方法十分讲究,而下层劳动人民只能采摘豆蕾、葵菜、榆叶等常见的蔬菜作羹汤,用料很是简单。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楼
2019-12-26 11:21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宴饮礼节
在表现宴饮的画像石中,夏镇青山村的画像石中格清晰可见厅堂内两佩剑的人跪坐,堂外各有二随从;厅堂前的方框为墙壁,其内有击鼓乐舞场面,左侧两人击鼓,右侧一人作盘鼓舞;方框左侧有四人在观看乐舞。在滕州善庄的庖厨图中刻画了迎宾的场景,一人跪迎三个宾客,表现了汉代在招待客人的方面的宴饮礼节体现。汉代宴会的宾客到达时,主人要出门相迎,甚至跪拜相迎。汉代的用席方式也体现了礼仪制度,例如家里只来了一个客人,则主人会与客人相对而坐;如果来的客人比较多,则主人坐在中间,客人在主人左右两侧分两列就坐。到了西汉后期随着案的出现,在进食之前先将食器排放于案上,后将案直接端到客人面前的席上供客人食用。日常使用多为形制较小的案几,在家庭中为了表示敬重,要将摆放好食器的案举高,请尊者进食。在《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梁鸿的妻子孟光为表示尊敬,向她的丈夫供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因为案需要被端起,所以必须轻便灵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9楼
2019-12-26 11:24
回复
收起回复
汉武帝
乾坤柱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肯定没有现在的好吃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
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0楼
2019-12-26 11:24
回复(1)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代中等阶级的庄园主们在宴饮的同时,通常还伴有舞乐和百戏,起到了丰富宴会的重要作用。例如曲阜东安汉里画像石中就有刻画歌姬在宴会上表演的形象。在山东邹城城关画像中,画面中层有二人对作长袖舞,左侧二人似在舞剑,右侧两人击鼓奏乐,再往右看两人相对跽坐似为伴唱者,也展示了宴饮活动中的乐舞表演。《说苑.反质》中记载到“钟鼓管弦,流漫不禁”,《礼记.王制》称“天子食,日举以乐,”这些都展现了汉代宴饮时的乐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礼之会,无酒不行。——《汉书》
在汉代宴饮中的娱乐活动还包括投壶、六博这样的游戏,微山岛沟南画像石中格的中部就有体现六博的场景。六博为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春秋至汉代最为流行,之后逐渐失传。投壶是在酒宴之中进行的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娱乐活动。人们站在一定的距离外,使用一细径小口壶为箭靶,将短箭往壶口中投掷,投入者胜。宴饮活动不仅是当时人们享乐观念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和手段,是汉代社会文化的象征和集中体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1楼
2019-12-26 11:44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a73R1tV
复我荣光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总结:
通过对山东地区东汉画像石的研究,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东汉时期社会的民风民俗。单从饮食这一方面来看,通过古今饮食习惯对比,发现了很多民俗的相似之处。中国的文明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中华文化的血脉融会贯通于各个领域,不仅仅是饮食,社会生活方面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曹文心:《山东东汉画像石中反映的饮食习俗研究》
《周礼》《汉书》《礼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楼
2019-12-26 12:07
回复
收起回复
关山浣水-
匡扶社稷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盛唐在美食方面亦是一大盛世,烧尾宴正是此中的最高代表。何谓“烧尾宴”?据《旧唐书·苏环传》:“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
IP属地:浙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5楼
2019-12-26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关山浣水-
匡扶社稷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单。食单中共列菜点58种,糕点有20余种。菜肴有32种,从取材上看,有北方的熊、鹿、驴,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鹌鹑、猪、牛、羊、兔等等。
IP属地:浙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6楼
2019-12-26 21:27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哪吒2登顶动画电影票房榜
2964870
2
女同事让我把女朋友让给她
2541734
3
小学生官威比领导还足
2118172
4
美俄关系回暖中国怎么办
1721952
5
燕云十六声惹怒女玩家被骂忘本
1354912
6
iPhone17这次要来点不一样的
1097575
7
360岁美国老人还在领社保
860616
8
Grok3能吊打DeepSeek吗
802953
9
无畏契约苏弟挺进曼谷大师赛
639012
10
苹果SE4带着它的新模具登场
532329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