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51,554贴子:671,080
  • 14回复贴,共1

【奇文共赏】驳所谓《乐山大佛修复完工,网友怒了:这是侮辱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已发表在知乎,此处是转载,并做了一些精简调整。考虑到格式和吞楼鬼畜的可能,建议各位直接去那里围观:【奇文共赏】驳所谓《乐山大佛修复完工,网友怒了:这是侮辱文化!》 - 樱桃纳米粉的文章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969843
前些天见到了一篇荒唐的文章:
它的内容有大量事实错误,将出于翻新宗教场所目的,和出于文物保护目的的截然不同的行为混为一谈,以莫须有的罪名污蔑了文物保护工作者。它甚至把专业研究的复原成果也混在里边嘲讽了一通。它对几大流行的文物修复理念似乎一窍不通,在这种无知的情况下,它的厌恶之情刚好还涵盖了最为公认与通行的修复理念。
本来这种事实错漏百出,观点不值一驳,心思昭然若揭的存在诸位都见的多了,不值得花功夫理会。然而这样一篇文章却得到五千余用户赞同,其中不乏公认的大佬名人。这样的话必须指出来这东西哪里不对才行。接下来在下将引用原文(但去掉其中的海量回车)并指出错误之处,某种意义上也算跟一下blibili上怼营销号的风。以下每层楼先是原文后是吐槽。


IP属地:四川1楼2020-02-11 19:28回复
    施工备用楼层


    IP属地:四川2楼2020-02-11 19:29
    回复
      乐山大佛修复完工,网友怒了:这是侮辱文化!
      乐山大佛终于修复完工,但是网友看到后,却大失所望
      ▼曾经的大佛

      虽然大佛比之前看到的新了很多,但是却少了原本的沧桑感,就像是加了一层美颜滤镜
      ▼现在的大佛

      驳:P的照片,假的消息。去年九月的谣言,早已被辟谣。维修后实际效果如下图:

      http://news.sina.com.cn/c/2019-07-11/doc-ihytcerm2915980.shtml


      IP属地:四川3楼2020-02-11 19:32
      回复
        乐山大佛开凿于713年,1300年来,大佛屹立风雨之中,近年来大佛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胸腹部出现破损和开裂,如果不及时修补,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这次修复,除了对大佛的进行了加固,还把大佛的面目,比如,头发上的发髻,修复了近200个,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虽然,美颜后的大佛的让很多人一时无法接受,但是,和下面这些修复的文物相比,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驳:你原来是看过真的照片啊。那之前可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IP属地:四川4楼2020-02-11 19:34
        回复
          ▼同样是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石窟造像在网上火了,看看这尊佛像,你一定会觉得这是哪座,新盖寺庙里的佛像,夸张的配色,粉嫩的脸庞,劣质的画技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些佛像,是建于宋代的呢,因为文物修复师的鬼斧神工,将这些原本具有历史价值的佛像,变成了一个笑话,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驳:此事压根儿就不是”文物修复师“所为。此事是由@许鑫NixUx在2018年曝光的。官方回应称是九十年代信众自发的集资翻新行为。
          四川安岳石窟佛像“浓妆艳抹” 当地称群众自发所为-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3/c_1123258827.htm


          IP属地:四川5楼2020-02-11 19:35
          回复
            (由于贴吧限制删除本层图片)
            还有资中东岩的佛像,开凿于南宋,与一般不苟言笑的释迦像截然不同,为世所罕见的释迦特异造像,但是经历过两次修复后
            变得“判若两佛”▼
            第一次修复看到了一股,浓浓的咖喱味儿

            第二次修复直接被改的毫无特色,不忍直视,文物脸上的表情,历史痕迹,身上的细节,都被改的面目全非,历史价值尽失
            (表情包“我竟无言以对)
            上面的最起码还能看出,曾经的样子,但是有的修复后,你完全看不到曾经的痕迹
            ▼比如广安的水月观音,这里的佛像有很多,但是唯有水月观音,经历了千年,神态还如此的逼真但是修复后的水月观音,简直可以用“暴殄天物”来形容这是同一尊观音像么,这是又新造了一个吧!我想说,修复文物的师傅,真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么,真的不是从大街随便拉过来的么你没看错,以上都是被修复过的文物,清一色的柳叶眉,高饱和的颜色,满满的廉价感
            (表情包“回眸一白眼”)
            驳:以上几件事都是是由@许鑫NixUx差不多同时曝光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被信众自发集资翻新,就没有当作文物对待,而和历史上的古迹重修反倒是一类行为。某种意义上施工者还真是从大街上拉来的。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监管者的责任,而不是文物修复技术的错误——一开始就是破坏,不是以搞“文物修复”为目的的行动。
            广安回应摩崖造像被重绘:群众在24年前给水月观音上色,其余造像为群众自建 星辰在线 长沙新闻网 长沙新闻门户 https://news.changsha.cn/html/538/20180807/2313395.html


            IP属地:四川6楼2020-02-11 19:38
            回复
              (由于贴吧限制删除本层图片)
              你说若干年后,还会有谁记得,这些都曾经是我们最珍贵的文物呢
              ▼你以为遭殃的只有这些佛像么请先记住这些壁画的样子,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已经有些斑驳,但是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古人精湛的画艺,和想传达给我们古代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但是经过修复后,壁画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波“连环画修复”最后处以50万元罚款,限期恢复原貌的处罚,可是再怎么恢复原貌,也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
              (表情包“无语”)
              驳:这个事情是13年的。房子岌岌可危,管理方找了没资质的施工队搞维修,清代的壁画也被一起收拾了。这是严重的事故,而不是通行修复规范能产生的结果。
              辽宁古寺清代壁画惨遭“修复”变成花大姐--科技--人民网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021/c1057-23267424.html


              IP属地:四川7楼2020-02-11 19:39
              回复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仅我们国家有,很多国家也有同样的困扰
                ▼西班牙小镇博尔哈的教堂,有一幅19世纪30年代的耶稣壁画,因为时间太久了,所以壁画有些剥落但是经过修复后,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个还没有进化成人类的猩猩吧,这个修复的画师,难道是“抽象派”的么
                驳:12年的事情,当时很有名。原文没有说的是,它所谓“修复”其实是当地一个老太太自作主张搞的大新闻。壁画作者后代本来就想修复破旧的壁画,但请来的修复专家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幅画已经被那个老太太捷足先登,胡乱涂抹,搞得面目全非了。这也是对破坏的监管的问题,不是“文物修复人员”的锅。
                西班牙老妇修补壁画令耶稣面目全非 https://www.guancha.cn/art/2012_08_24_92972.shtml


                IP属地:四川8楼2020-02-11 19:40
                回复
                  (由于贴吧限制删除本层部分图片)
                  ▼还有一个超级著名的案例,同样来自西班牙,一个教堂里16世纪的圣乔治,骑着骏马的屠龙战士形象,修复前长这样修复后变成了彩色的我们拉近看一下细节这不像战士,像一个俄罗斯套娃你把人家的腮红给抹掉了,问过人家的意见么
                  这修复的画师,莫不是跟中国修复佛像的是一个老师,标准的柳叶眉,粉嫩无暇的脸庞,真让人跳戏
                  驳:这件事也是是因为管理方随便找了人维修。去年已经重新找了专业人员重新正儿八经地修复了。后者(下图右)才是专业人员应有的水平。

                  西班牙中世纪木雕被“修复”成漫画风,最终恢复原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390771343037823&wfr=spider&for=pc


                  IP属地:四川9楼2020-02-11 19:42
                  回复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个在下找不到资料。不过接下来的部分在下可太清楚了。精罗震怒预警。


                    IP属地:四川10楼2020-02-11 19:43
                    回复
                      相信我,真不是什么都适合彩色的一下子由高大上,变成了,庸俗这些颠覆三观的作品,简直让人没法吐槽,对于一些人而言,修复文物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责任
                      驳:可发一噱!首先是精罗震怒时间:“庸俗”!你以为你指责的是谁庸俗?你羞辱的恰好是正统希腊罗马!(读的时候请用《大鱼海棠》里湫的语气念)
                      接着咱憋住笑,说明一下事实。其实,这几张图片是一直致力于研究古建筑构件和雕塑的装饰的德国考古学家Vinzenz Brinkmann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紫外线拍摄等手段,观察古代雕塑残存的涂料,并在石膏复制品上用与古代相同的颜料按拍摄到的图案上色。因此,这些五彩斑斓的雕塑,是复原了文物全新状态的科学的复制品。按理说,你大可以以此吐槽希腊罗马审美,但决计不可能因此批判到文物研究工作不负责任上去。
                      古希腊建筑和雕塑是彩色的_手机搜狐网 http://m.sohu.com/a/119525478_501362
                      这篇文章前边口口声声说什么“(壁画)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已经有些斑驳,但是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古人精湛的画艺,和想传达给我们古代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后边又赞扬“莫高窟的壁画,经过师傅多年的修复,焕然一新”,但这里却在自己的无知之下暴露了,丝毫不懂得闷声发……,可谓狂妄自大。如果说之前还只是在信口开河射歪了靶子,那从断言屋大维不适合彩色开始的内容,可简直就是令人喷饭了。在下接着批驳。


                      IP属地:四川11楼2020-02-11 19:44
                      回复
                        ▼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案例是,西班牙古堡马德雷拉的修复工程看看这光滑的水泥,简直就像是对古老文明的一种挑衅,看到这些,真的宁愿这些文物,继续保持原貌,也不想它们这般被糟蹋
                        驳:关于这件事,中文互联网上的确只找得到骂声。的确,对照修复前同一角度的照片。新填补的部分超出了维持结构稳定所需的下限,但又恐怕不符合建筑完好时的轮廓。的确不太合适。但修复前的照片也说明修复工程的必要性。可以想见这样的建筑不进行加固,怕是命不久矣。要是塌了那可就是真什么都没了。“保持原样”完全没有现实的操作性。
                        古堡的旧照片
                        还有就是,“缺失部分用显眼的材料填补”是西方古建修复的通则。巴特农神庙等更著名的建筑近年来的修复工作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看这白花花的现代填补部分
                        1964年“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64年5月在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中认为,“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代标记。”“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必须区别于原作。”这就是“可识别性原则”。它还认为,如果传统技术被证明为不适用时,可采用任何经科学数据和经验证明为有效的现代建筑及保护技术来加固古迹,而修复之外的“添加”要格外慎重。[1]
                        这些原则是为了尽可能不破坏、掩盖或歪曲历史信息。这样,即使后人手上没有任何资料,也能从零开始调查,分辨出不同年代的成果。这样,传到后世的才是真正的历史纪录,而不是某一次修理者的脑子里对古典的幻想。
                        就那座古堡的保护来说,使用水泥而不是和原件差不多的石块,得以满足可识别性原则。尽管最终效果的确不和谐,但还不算完全胡搞一气。至于原文“水泥是挑衅”“宁愿保持原貌”这样的言论,指责范围不但涵盖了或许的确有失周密的这一座城堡的修复,还囊括了多少年来仔细斟酌才确立的,维持保护与减少干预之间平衡的方法,以及一系列想让旧物能托付给后人的的努力。


                        IP属地:四川12楼2020-02-11 19:45
                        回复
                          (由于贴吧限制删除本层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圈粉无数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经过王师傅修复的钟表,既精美,也能看到曾经的痕迹▼还有莫高窟的壁画,经过师傅多年的修复,焕然一新但是这样的案例,又有多少呢,文物修复的专业人才,现在仍然是个巨大缺口,他们的工作常常就是和青灯相伴,赚的钱也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是因为喜爱和责任不过现在对文物修复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
                          应该修,而且加一点现代的元素没什么不好,与时俱进嘛,但是,大多数的人觉得,还是要尊重历史的原有表达比较好
                          驳:原文作者代表不了大多数。的确,“尊重历史的原有表达”是共识,但正因如此,恰恰不能杜绝现代元素。就各类共识来看,除上文提及的《威尼斯宪章》“能不动就不动,要动就别假装是旧的”外,《佛罗伦萨宪章》(1981)指出,历史园林既然是园林,就要把植物按照植物的规律进行养护和更换;《奈良原真性文件》(1994)认为“为了尊重所有文化,则要求对遗产的特性必须在其所隶属的文化环境中加以思考和评判”。[1]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每隔20年伊势神宫就会在原来的建筑旁边彻底重建为崭新的另一座建筑,之后完全拆除旧建筑。但这并不视为对古迹的破坏,因为这样做是文化上“式年迁宫”这一传统的要求。
                          式年迁宫进行中新旧建筑并立的短暂现象
                          就说彩画,油饰彩画在东方木构建筑中具有保护与装饰双重功能,因此有在缺损时重绘的必要性。我国传统上是经常重绘,出于文保和维持工匠团队的目的,近年一些文物建筑也依旧在有依据的前提下重绘易损坏的外檐彩画,完工时甚至达到崭新的效果。《北京文件》(2007)也认同了重绘外檐彩画是保护建筑的做法。[2]


                          IP属地:四川13楼2020-02-11 19:47
                          回复
                            不管怎样,文物本身就代表了历史,所以在修复它们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要让修复变成了毁容
                            驳:显然,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现代文物保护工作者,都不可能干出原文开头所说的那些,或为子虚,或实为遵循信仰“宝相重光”的荒谬行为。之前所提及的大量文件中的原则,已经体现了他们对慎重的追求。为了让文物建筑存在下去,修复工作是必然乃至唯一的选择。
                            总结一下。原文作者看到了或许是其个人不喜欢的现象,不做调查,闭门造车,没有甄别谣言,没有去批评实际上破坏文物的宗教愚昧思想,没有去批评促成事件发生的薄弱的文保监管,却随意将炮口对准了文物修复工作者。批评的网撒得越广,就错得越离谱。他不满民间文化驱动传统的翻新,鄙夷依据科研考古进行的复原,还厌恶古今泾渭分明的保护加固。他要的是怎样的“修复”?
                            他只是,觉得文物要“看上去旧”,才能满足他对古代韵味的想象而已吧。


                            IP属地:四川14楼2020-02-11 19:47
                            回复
                              古建队干的好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11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