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2-9)
02、与孩子间的沟通要有抓手
父母和孩子间沟通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沟通的抓手。父母往往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要求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孩子逆反;任何人都讨厌被人直接命令,任何人都喜欢听从自己的心声。所以,没有抓手的沟通,孩子会一直活在父母的命令中,这种沟通环境会直接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在我的课堂上,有个12岁的男生说“我和我妈妈的关系是虚伪的母子关系。”我相信这对母子的关系不糟糕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不会如此说话的。
举例:我和两个孩子之间就有沟通的抓手,我曾经带着女儿去看《狼图腾》,其中有个片段成了我和女儿间沟通的抓手,电影的主人翁带着小狼在草原上奔跑,甚至还爬山过河,我当时就和女儿说“看,这就是训练,你就是爸爸的小狼,未来爸爸也要训练你。”这画面和观点得到了女儿的确认,直到现在,我邀请或建议女儿跑步时,我都用七八年前电影中的那幅画面作为抓手与她确认,效果还不错。
我和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更大的抓手,那就是《大学》、《论语》和《孟子》。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会背诵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文字会彻底影响我的两个孩子并确保他们的人生不会偏航。孟子的“浩然正气”、“亲亲,仁民,爱物”、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和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抓手,即便四五岁的孩子都懂,这就是国学的魅力,经典的魅力。
举例:饭点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我就和他说“知所先后”,他就明白了,此时,吃饭在先,看电视在后,他不是被我说服的,是被《大学》中的“知所先后”说服的。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当他心情不好,不想搭理我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亲亲”;当他不愿意将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时,我就和他说“仁民”,当他玩兴奋了,甚至会摔玩具,我就和他说“爱物”,当他做事虎头蛇尾时,我就和他说“事有终始”,总体来说,沟通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从小我就给儿子灌输一句话“走大学之道,生浩然正气”,每天我们都重复这句话,孩子的行为一偏差,我就问他“你这是在走大学之道吗?”孩子的情绪一偏差,我就问他“你生的是浩然正气吗?”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未来能否考上顶级名校,但这不重要,我相信在这些沟通抓手的护航下,他和她的人生是不会偏航的。
03、父母要用阅读和朗读两种形式影响孩子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出现,让真正的阅读成为奢侈品,表面上大家都在阅读,其实那种碎片化信息、毒鸡汤、短视频、听书已经让人们那颗苍白的心变得更加寡淡,更可怕的是人们不再有“没学习”的危机感,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在手机上阅读了,也看了很多哲理性的金句和视频,还能在聊天中说上几句,甚至很有成就感。哎!我该怎么说呢?当然,这是你的权利,我也不想评价。但说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我建议你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学习形式,让学习回到原点——阅读和朗读。关于阅读,不需要更多解释,大家都明白,也偶尔会去做;在这里,我希望父母能养成朗读的习惯,并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朗读有很多好处——提升普通话水平、增大说话音量、增加演讲能力、陶冶情操。这些年,跟着我学演讲的上千位企业家,很多都建立了企业内部朗读群,家族内部朗读群,保守估计,我发起的“群内朗读”已经影响了几万人,还在继续扩大。
有些书适合于阅读,有些书适合于朗读,在这里,我推荐大家朗读经典,首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当然《增广贤文》、《格言联璧》、唐诗宋词,现代散文诗都适合于大声朗读。
04、父母做好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
最好的领导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为,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自己能身体力行并建议孩子跟着自己做,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干的。但很多父母在后面的环节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心态和思维上,部分父母们认为,“我这么热情这么苦口婆心地教你,给你做示范,陪着你,而你却不愿意,甚至爱答不理,真辜负我的一片用心。”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我能理解父母们的失落。事实上,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是浸染,所以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一次两次就失望,不要三次五次就抱怨,不要十次八次就指责,孩子是你的孩子,他身上的问题一是来自于你的遗传,二是来自于你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父母的问题。
还是以跑步为例,有些孩子不喜欢跑步,怎么办?父母可以自己先跑起来,并和孩子分享跑步对自己的好处,再鼓励孩子尝试一下,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而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常陷入“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圈,美好的亲子关系就在一个个“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中慢慢僵化和疏远。面对抗拒,父母要打内心深处不失望,一旦失望,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影响,孩子就能敏锐地感知到,并慢慢疏远父母,怎么办呢?继续身体力行,用持续的行动影响孩子,并伺机继续鼓励孩子尝试一下,请记住:永远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建议和鼓励,你放弃了TA,TA就放弃了世界。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抗拒的不是你的要求,而是你的情绪和沟通方式,所以父母要能时刻觉察自己与孩子沟通的行为偏差。我相信带着爱、温和、耐心、建议和商量口气的沟通一定能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跑步,但在时间上,要由短到长,在力度上,要由弱到强,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累坏,让孩子对跑步产生恐惧感,在运动方面,培养孩子的耐力比爆发力更重要。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跑步,也请不要着急,父母先做好自己,坚持跑步,100天,1000天,并继续和孩子分享跑步的感受,分享1次,10次,100次,并不断鼓励孩子尝试,3分钟,10分钟,30分钟,把结果交给时间。
05、父母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
太过挑剔和苛刻的父母或许在工作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家庭上却很难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常看到身边很多事业上的成功者,其家庭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因为夫妻双方都将工作中精益求精、挑剔苛刻的风格带到家庭中——夫妻间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也看不顺眼,于是夫与妻对抗,亲与子对抗,冷漠压抑的家庭和高大宽敞的房子形成鲜明对比。有句话说得好,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讲宽容的地方,讲理解的地方。
太过挑剔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倔强的孩子,这是很糟糕的,希望这样的父母能降低标准和力量,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太过宽容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任性甚至粗鄙的孩子,这同样不好,希望这样的父母能提高标准和力量,先拿自己开刀,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有资格做孩子的导师。
06、注意对孩子的称呼
我看到很多父母亲密地称呼孩子为“宝宝”,“宝贝”,“小*”,这当然是亲与子之间的真情流露。我建议可以在孩子3岁前用这样的称呼,3岁后的孩子就开始变得更独立了,建议少用“宝宝、宝贝或小*”这类称呼,因为宝宝和宝贝总有被庇护的感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建议少用“小*”或“小**”,因为“小”是不用担当责任的,长期称呼孩子为“小*”,会弱化孩子的担当意识,容易培养出玻璃人和草莓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个有独立性有责任感的人,请直接称呼Ta的名字,如果觉得直接称呼名字缺乏温度,就称呼Ta为“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称呼中变得更有独立性和责任感。我称呼女儿为“姐姐”、“大姐”、“大凡”、“正气大凡”、“亲爱的大凡”,称呼儿子为“大轩”、“正气大轩”、“亲爱的大轩”或“四哥”(我弟弟的两个孩子是二姐和三哥。)
07、亲子沟通三字经:多商量少命令,多引导少否定;多鼓励少打击。
这三字经的意思一目了然,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来看个熟悉的场景。
孩子问:“爸爸,能看电视吗?”
条件反射,爸爸说:“不能。”——每一次的否定和命令都让亲子关系更疏远。
如果用商量的语气,爸爸会说:“能否吃完饭之后再看呢?”
如果用引导的语气,爸爸会说:“上午已经看过了,现在又看会不会伤害眼睛呢?”
孩子表现不好时,很多父母会说“你的同学怎样怎样,电视上的孩子怎样怎样,我朋友的孩子怎样怎样。”亲爱的父母,你说的或许是事实,但你口中怎样怎样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你的孩子也一定会有优点,说不定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正在和他的孩子说你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请看到孩子的优点,并真诚大声地告诉孩子,你能做到每天都赞美孩子吗?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让家长忽视孩子的缺点,关于缺点,我建议家长温柔地说出来——只陈述事实,不发泄情绪,只描述当下,不牵扯过去,且用能照顾孩子感受的语言说出来。比方说,当你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不够时,你可以说“你的想象力需要提升”,但不要说“你的想象力不行”,也不要说“你的想象力总是这么差。”其中的道理,大家去细细体悟吧。
08、家长要学会道歉
承接上面“沟通三字经”的内容,我相信,时时刻刻都能做到“沟通三字经”的父母最多只有万分之一吧,大多数父母一不小心就“命令”,一不留神就“否定”,脱口而出就“打击”。所以,为人父母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行为偏差,一旦错了,立刻道歉,就算当时没觉察错误或情形不允许道歉,事后也要补个道歉。敢于道歉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敢于道歉的孩子,当孩子敢于道歉愿意道歉时,就是一个有正气的人,其人生是不会偏航的。事实上,敢于道歉愿意道歉的人,才是真正有自信的人,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他的学生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09、若财务许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尤其是辅导作业。
很多家长在和我交流时说,“要是不盯孩子做作业,亲子关系真的很好,作业让我和孩子关系在不断疏远。”这是很可惜的事,有网络段子调侃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所以,我建议如果财务许可,可以将辅导作业这样的专业工作交给专业的老师去做。当然,对于篮球、游泳、攀岩等技能,可以亲自辅导,也可以找专业人士辅导,但当父母决定亲自辅导时,要记住:辅导的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的过程,而不是在辅导过程中产生“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等情绪,并破坏亲子关系——相对于外在的技能而言,亲子关系要珍贵数百倍,不要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某项技能时不知不觉间说了很多伤害孩子的话,这些话犹如一颗颗钉子留在孩子的心中,并最终决定与父母的关系,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后都无法改变,成为家庭一辈子的心痛。所以孟子说“古者易子而教”是很有道理的。
发布者h
02、与孩子间的沟通要有抓手
父母和孩子间沟通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沟通的抓手。父母往往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要求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孩子逆反;任何人都讨厌被人直接命令,任何人都喜欢听从自己的心声。所以,没有抓手的沟通,孩子会一直活在父母的命令中,这种沟通环境会直接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在我的课堂上,有个12岁的男生说“我和我妈妈的关系是虚伪的母子关系。”我相信这对母子的关系不糟糕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不会如此说话的。
举例:我和两个孩子之间就有沟通的抓手,我曾经带着女儿去看《狼图腾》,其中有个片段成了我和女儿间沟通的抓手,电影的主人翁带着小狼在草原上奔跑,甚至还爬山过河,我当时就和女儿说“看,这就是训练,你就是爸爸的小狼,未来爸爸也要训练你。”这画面和观点得到了女儿的确认,直到现在,我邀请或建议女儿跑步时,我都用七八年前电影中的那幅画面作为抓手与她确认,效果还不错。
我和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更大的抓手,那就是《大学》、《论语》和《孟子》。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会背诵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文字会彻底影响我的两个孩子并确保他们的人生不会偏航。孟子的“浩然正气”、“亲亲,仁民,爱物”、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和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抓手,即便四五岁的孩子都懂,这就是国学的魅力,经典的魅力。
举例:饭点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我就和他说“知所先后”,他就明白了,此时,吃饭在先,看电视在后,他不是被我说服的,是被《大学》中的“知所先后”说服的。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当他心情不好,不想搭理我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亲亲”;当他不愿意将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时,我就和他说“仁民”,当他玩兴奋了,甚至会摔玩具,我就和他说“爱物”,当他做事虎头蛇尾时,我就和他说“事有终始”,总体来说,沟通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从小我就给儿子灌输一句话“走大学之道,生浩然正气”,每天我们都重复这句话,孩子的行为一偏差,我就问他“你这是在走大学之道吗?”孩子的情绪一偏差,我就问他“你生的是浩然正气吗?”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未来能否考上顶级名校,但这不重要,我相信在这些沟通抓手的护航下,他和她的人生是不会偏航的。
03、父母要用阅读和朗读两种形式影响孩子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出现,让真正的阅读成为奢侈品,表面上大家都在阅读,其实那种碎片化信息、毒鸡汤、短视频、听书已经让人们那颗苍白的心变得更加寡淡,更可怕的是人们不再有“没学习”的危机感,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在手机上阅读了,也看了很多哲理性的金句和视频,还能在聊天中说上几句,甚至很有成就感。哎!我该怎么说呢?当然,这是你的权利,我也不想评价。但说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我建议你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学习形式,让学习回到原点——阅读和朗读。关于阅读,不需要更多解释,大家都明白,也偶尔会去做;在这里,我希望父母能养成朗读的习惯,并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朗读有很多好处——提升普通话水平、增大说话音量、增加演讲能力、陶冶情操。这些年,跟着我学演讲的上千位企业家,很多都建立了企业内部朗读群,家族内部朗读群,保守估计,我发起的“群内朗读”已经影响了几万人,还在继续扩大。
有些书适合于阅读,有些书适合于朗读,在这里,我推荐大家朗读经典,首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当然《增广贤文》、《格言联璧》、唐诗宋词,现代散文诗都适合于大声朗读。
04、父母做好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
最好的领导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为,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自己能身体力行并建议孩子跟着自己做,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干的。但很多父母在后面的环节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心态和思维上,部分父母们认为,“我这么热情这么苦口婆心地教你,给你做示范,陪着你,而你却不愿意,甚至爱答不理,真辜负我的一片用心。”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我能理解父母们的失落。事实上,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是浸染,所以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一次两次就失望,不要三次五次就抱怨,不要十次八次就指责,孩子是你的孩子,他身上的问题一是来自于你的遗传,二是来自于你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父母的问题。
还是以跑步为例,有些孩子不喜欢跑步,怎么办?父母可以自己先跑起来,并和孩子分享跑步对自己的好处,再鼓励孩子尝试一下,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而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常陷入“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圈,美好的亲子关系就在一个个“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中慢慢僵化和疏远。面对抗拒,父母要打内心深处不失望,一旦失望,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影响,孩子就能敏锐地感知到,并慢慢疏远父母,怎么办呢?继续身体力行,用持续的行动影响孩子,并伺机继续鼓励孩子尝试一下,请记住:永远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建议和鼓励,你放弃了TA,TA就放弃了世界。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抗拒的不是你的要求,而是你的情绪和沟通方式,所以父母要能时刻觉察自己与孩子沟通的行为偏差。我相信带着爱、温和、耐心、建议和商量口气的沟通一定能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跑步,但在时间上,要由短到长,在力度上,要由弱到强,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累坏,让孩子对跑步产生恐惧感,在运动方面,培养孩子的耐力比爆发力更重要。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跑步,也请不要着急,父母先做好自己,坚持跑步,100天,1000天,并继续和孩子分享跑步的感受,分享1次,10次,100次,并不断鼓励孩子尝试,3分钟,10分钟,30分钟,把结果交给时间。
05、父母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
太过挑剔和苛刻的父母或许在工作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家庭上却很难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常看到身边很多事业上的成功者,其家庭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因为夫妻双方都将工作中精益求精、挑剔苛刻的风格带到家庭中——夫妻间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也看不顺眼,于是夫与妻对抗,亲与子对抗,冷漠压抑的家庭和高大宽敞的房子形成鲜明对比。有句话说得好,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讲宽容的地方,讲理解的地方。
太过挑剔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倔强的孩子,这是很糟糕的,希望这样的父母能降低标准和力量,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太过宽容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任性甚至粗鄙的孩子,这同样不好,希望这样的父母能提高标准和力量,先拿自己开刀,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有资格做孩子的导师。
06、注意对孩子的称呼
我看到很多父母亲密地称呼孩子为“宝宝”,“宝贝”,“小*”,这当然是亲与子之间的真情流露。我建议可以在孩子3岁前用这样的称呼,3岁后的孩子就开始变得更独立了,建议少用“宝宝、宝贝或小*”这类称呼,因为宝宝和宝贝总有被庇护的感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建议少用“小*”或“小**”,因为“小”是不用担当责任的,长期称呼孩子为“小*”,会弱化孩子的担当意识,容易培养出玻璃人和草莓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个有独立性有责任感的人,请直接称呼Ta的名字,如果觉得直接称呼名字缺乏温度,就称呼Ta为“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称呼中变得更有独立性和责任感。我称呼女儿为“姐姐”、“大姐”、“大凡”、“正气大凡”、“亲爱的大凡”,称呼儿子为“大轩”、“正气大轩”、“亲爱的大轩”或“四哥”(我弟弟的两个孩子是二姐和三哥。)
07、亲子沟通三字经:多商量少命令,多引导少否定;多鼓励少打击。
这三字经的意思一目了然,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来看个熟悉的场景。
孩子问:“爸爸,能看电视吗?”
条件反射,爸爸说:“不能。”——每一次的否定和命令都让亲子关系更疏远。
如果用商量的语气,爸爸会说:“能否吃完饭之后再看呢?”
如果用引导的语气,爸爸会说:“上午已经看过了,现在又看会不会伤害眼睛呢?”
孩子表现不好时,很多父母会说“你的同学怎样怎样,电视上的孩子怎样怎样,我朋友的孩子怎样怎样。”亲爱的父母,你说的或许是事实,但你口中怎样怎样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你的孩子也一定会有优点,说不定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正在和他的孩子说你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请看到孩子的优点,并真诚大声地告诉孩子,你能做到每天都赞美孩子吗?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让家长忽视孩子的缺点,关于缺点,我建议家长温柔地说出来——只陈述事实,不发泄情绪,只描述当下,不牵扯过去,且用能照顾孩子感受的语言说出来。比方说,当你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不够时,你可以说“你的想象力需要提升”,但不要说“你的想象力不行”,也不要说“你的想象力总是这么差。”其中的道理,大家去细细体悟吧。
08、家长要学会道歉
承接上面“沟通三字经”的内容,我相信,时时刻刻都能做到“沟通三字经”的父母最多只有万分之一吧,大多数父母一不小心就“命令”,一不留神就“否定”,脱口而出就“打击”。所以,为人父母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行为偏差,一旦错了,立刻道歉,就算当时没觉察错误或情形不允许道歉,事后也要补个道歉。敢于道歉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敢于道歉的孩子,当孩子敢于道歉愿意道歉时,就是一个有正气的人,其人生是不会偏航的。事实上,敢于道歉愿意道歉的人,才是真正有自信的人,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他的学生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09、若财务许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尤其是辅导作业。
很多家长在和我交流时说,“要是不盯孩子做作业,亲子关系真的很好,作业让我和孩子关系在不断疏远。”这是很可惜的事,有网络段子调侃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所以,我建议如果财务许可,可以将辅导作业这样的专业工作交给专业的老师去做。当然,对于篮球、游泳、攀岩等技能,可以亲自辅导,也可以找专业人士辅导,但当父母决定亲自辅导时,要记住:辅导的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的过程,而不是在辅导过程中产生“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等情绪,并破坏亲子关系——相对于外在的技能而言,亲子关系要珍贵数百倍,不要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某项技能时不知不觉间说了很多伤害孩子的话,这些话犹如一颗颗钉子留在孩子的心中,并最终决定与父母的关系,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后都无法改变,成为家庭一辈子的心痛。所以孟子说“古者易子而教”是很有道理的。
发布者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