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天目山北麓,“灵峰”与“杭垓”遥相对望,两处地名皆因其辖内寺庙而得名,同时也是安吉两个天然大景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气温回升,本该是出游的好季节,但疫情还未结束,因此我们依然倡议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小编这里收集了一些往年的美图来带大家一起寻“味”安吉,让我们共同祝福:春暖花开、安且吉兮!
灵峰,来源于境内的灵峰寺。现为灵峰街道和灵峰村的共用名,街道和村均以寺得名。
据史料记载,灵峰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号“灵峰院”,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百福讲寺”,英宗皇帝赐玉玺一方,以镇山门。清乾隆十二年(1747),更名为“灵峰寺”。
《宋灵峰碑记》载:“鄣南古邑灵峰在西南,水石甚美,负山为宇。……〈武德将军转运副使朱颖达记〉:古鄣之南去县三十里有山,曰‘灵岩峰’,峦嵯峨巍出霄汉,以其云雨之吞吐,仙佛之所隐见,故谓之‘灵’……”此为灵岩峰之来历。灵岩峰又称“灵岩山”,因在山中建寺院,寺院以山名,故名“灵峰院”、“灵峰寺”。
灵峰寺是浙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明代四大佛教高僧藕益法师曾在此主持并圆寂(佛界语,指僧人死后升天)。
历代诗人对灵峰寺多有赞誉,选取清代贡生曹忱《灵峰寺》诗一首。
名山多属巨灵开,翠竹苍松般若台。
五岭皈依咸北寺,千峰簇拥自南来。
谈经磐上留茶话,跌坐亭边点石苔。
终夜泉声皆棒喝,行持更有晓钟催。
杭 垓
清同治版《孝丰县志》载:“太平乡羽图杭垓庄”。
杭垓,源于辖区桐杭村内的杭垓寺(现净慧禅寺)。现为杭垓镇和杭垓村的共用名,镇与村以寺为名。
清同治版《孝丰县志》载:“净慧院即杭垓寺,县西南三十五里金石乡。后晋开运二年(945)钱氏建,名禅定院,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额,明万历中(1600左右)重修。”《重建普济寺净慧院碑记》载:“夫□者,乃古刹由来久矣。……,如本乡净惠寺古刹矣。开基于宋之南渡,未封疆土,而有安吉县金石乡净惠慈寺,昭昭之制度。迨至明季弘治原年(1488),分建孝丰,然后表出太平乡杭垓普济寺之额誌,由来久矣。”由以上史料记载可得知,杭垓寺又名“禅定院”、“净慧院”、“净惠寺”、“净惠慈寺”和“普济寺”等。
关于为何名“杭垓寺”,当地人这样相传:五代吴越国建都杭州,安吉为其西北门户,此地为杭州西北最边缘的荒远之地,为明确疆土,取名“杭垓寺”,意即杭州最边缘的荒远寺院。
清代孝丰邑人王显丞《竹枝词》有描写杭垓诗一首:
溪水环环抱磨盘,松坑飞翠落杭垓。
十围山霁盐塘晓,百尺龙吟大竹蟠。
灵峰,来源于境内的灵峰寺。现为灵峰街道和灵峰村的共用名,街道和村均以寺得名。
据史料记载,灵峰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号“灵峰院”,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百福讲寺”,英宗皇帝赐玉玺一方,以镇山门。清乾隆十二年(1747),更名为“灵峰寺”。
《宋灵峰碑记》载:“鄣南古邑灵峰在西南,水石甚美,负山为宇。……〈武德将军转运副使朱颖达记〉:古鄣之南去县三十里有山,曰‘灵岩峰’,峦嵯峨巍出霄汉,以其云雨之吞吐,仙佛之所隐见,故谓之‘灵’……”此为灵岩峰之来历。灵岩峰又称“灵岩山”,因在山中建寺院,寺院以山名,故名“灵峰院”、“灵峰寺”。
灵峰寺是浙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明代四大佛教高僧藕益法师曾在此主持并圆寂(佛界语,指僧人死后升天)。
历代诗人对灵峰寺多有赞誉,选取清代贡生曹忱《灵峰寺》诗一首。
名山多属巨灵开,翠竹苍松般若台。
五岭皈依咸北寺,千峰簇拥自南来。
谈经磐上留茶话,跌坐亭边点石苔。
终夜泉声皆棒喝,行持更有晓钟催。
杭 垓
清同治版《孝丰县志》载:“太平乡羽图杭垓庄”。
杭垓,源于辖区桐杭村内的杭垓寺(现净慧禅寺)。现为杭垓镇和杭垓村的共用名,镇与村以寺为名。
清同治版《孝丰县志》载:“净慧院即杭垓寺,县西南三十五里金石乡。后晋开运二年(945)钱氏建,名禅定院,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额,明万历中(1600左右)重修。”《重建普济寺净慧院碑记》载:“夫□者,乃古刹由来久矣。……,如本乡净惠寺古刹矣。开基于宋之南渡,未封疆土,而有安吉县金石乡净惠慈寺,昭昭之制度。迨至明季弘治原年(1488),分建孝丰,然后表出太平乡杭垓普济寺之额誌,由来久矣。”由以上史料记载可得知,杭垓寺又名“禅定院”、“净慧院”、“净惠寺”、“净惠慈寺”和“普济寺”等。
关于为何名“杭垓寺”,当地人这样相传:五代吴越国建都杭州,安吉为其西北门户,此地为杭州西北最边缘的荒远之地,为明确疆土,取名“杭垓寺”,意即杭州最边缘的荒远寺院。
清代孝丰邑人王显丞《竹枝词》有描写杭垓诗一首:
溪水环环抱磨盘,松坑飞翠落杭垓。
十围山霁盐塘晓,百尺龙吟大竹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