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假想背景时间是在原作故事完结两个纪元后的第七纪;发生地不同于上一期的炎黄帝国,而是位于海洋另一端的扬基联合。
*设定上已经出现了第三块亵渎石板,所以魔药名称以及神秘学基础有所改动。
*这个帖子是已完结的游戏转播,没有互动性。
*除了《诡秘之主》,这个游戏的开局模板和组织命名借鉴了《密教模拟器》
神秘学补充和改动
关于四体
精神体:你的意识、认知、人性、理智、记忆、情感……最真实也是根本意义上的“你”
星灵体:你与灵界的联系,也是你的“灵”与万事万物相关联的部分……神秘学意义上的“你”
心智体:构成你大脑、神经、以及肉体其他部分的物质结构……生物学上的“你”,决定了你的“能力”
以太体:你的生命气场、进化程度、健康状态,维持你生命延续的活力与能量……存在性上的“你”
角色参数
精神强度:基准值1,对应精神体
灵性:基准值0,对应星灵体
肉体强度:基准值1,对应心智体
生命层次:基准值10,对应以太体
灵性与非凡特性:
远高于正常人的灵性(直觉)是非凡者的特征。
人们用富含灵性的材料,配置出富有灵性的魔药,再通过摄入魔药获得灵性。因此曾有人认为服食魔药的过程是摄取灵性的过程。
并非如此。
灵性其实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由材料中内在的“非凡特性”散发。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好比磁场与磁石。
非凡者通过摄入魔药中的磁石(非凡特性)从而具备磁场(灵性)。
失控的三种主要类型:
1,外源性失控
同样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凡人疯狂。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或通过灵性预感到不该感知的。外部的刺激导致了内部的特性失去控制。
2,急性内源失控
直观表现为非凡者的精神力无法压制过高的灵性。魔药中的非凡特性原本不属于服药者,因此先天具有排斥倾向。常见于错误地服食魔药。
3,慢性内源失控
非凡特性的排斥性不会随时间消失;即使正确地服用了魔药,如果未经消化,长久以来也会积压失控风险。也许是疾病衰老导致的精神衰退、因为受到心灵打击导致精神不振、疏于用冥想自我调理、甚至只是一时的精神松懈,非凡特性便会趁机反噬。非凡者最常见的失控缘由。
4,疲劳性失控
肉体崩溃;常见于灵性耗竭;灵性并不会真正意义上被消耗,耗尽灵性的本质是对体内非凡特性的压榨,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失控风险。
冥想法与扮演法:
非凡者在对魔药的利用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掌握”与“挖掘”,二,“消化”与“扮演”
一,
“掌握”的核心是冥想法;用提聚精神力、收束灵性的方法来规避失控风险,也是新晋非凡者必须具备的技巧。
“挖掘”则是展现魔药潜力的方式;通过深究魔药名称的含义来理解自身灵性的特点——“灵性”可以是计量单位,但根据非凡特性的不同,灵性的性质和作用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不同序列非凡者有不同能力的原因
例:
占卜家的灵性直觉范围更大、更容易通过灵界捕捉到来自远方的联系;
窥秘人的灵性则在视觉范围内更精确,能提供更好的灵视效果;
学徒的灵性对于元素粒子和能量波动更敏感
二,
扮演法比“挖掘”的思路更加直接。除了能展现魔药潜力,扮演法还是“消化”的关键。扮演可以加深领悟,使非凡者的行为、意识、人格与魔药中蕴含的的特性相契合,消除魔药的排斥反应,根本上降低失控风险。
相比单纯的冥想法“掌控”思路,扮演消化后不易因后期精神衰落而失控,也不会因服食了新的魔药而造成失控倾向的叠加;是有志晋升中序列的非凡者必须掌握的技巧。
补充:过度扮演
尽管如此,不少官方机构和教会本着“过度扮演不如不扮演”的思想不公布扮演法;扮演须适度,否则后果更加严重。
因为扮演一旦过度,就不再是非凡者消化魔药,而是魔药“消化”非凡者了;非凡特性中的意志印记会反向侵蚀非凡者的人格,将非凡者由内而外地变成失控怪物。
【罪犯】这类容易扮演成瘾的序列此类风险尤其严重。
神性:
序列5到序列4的质变极其巨大;不论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生命层次必然得到飞跃,以至于灵性的增长已经超越了人类精神体的控制极限。
为此需要使用“锚定”的特殊手段,让足量的其他智慧生物在仪式、扮演过程中与非凡者产生联系(信仰联系最佳),再通过固有印象的集合来对非凡者同步施加影响,在非凡者的精神体中塑造一个围绕公开形象而形成的“神格”,“神格”的强度为“神性”。
神性能替精神力分担控制灵性的压力,从而防止失控(但过高的神性会影响甚至抹杀人性)
一般圣者不需要稳定的锚点,一时的印象足以锚定;但天使以上必须要稳定锚点维持,神灵则需要源源不断的信仰之力。
游戏开场语
“我们是守护者,也是时刻对抗着危险和疯狂的可怜虫。”
“但有人不必守护他人,因此他们不可怜。”
人物卡建立需求
姓名,性别,身世,大致外貌,身世模板:(以下可选)
(穷留学生,精神医生,警探线人,富家子弟)
*设定上已经出现了第三块亵渎石板,所以魔药名称以及神秘学基础有所改动。
*这个帖子是已完结的游戏转播,没有互动性。
*除了《诡秘之主》,这个游戏的开局模板和组织命名借鉴了《密教模拟器》
神秘学补充和改动
关于四体
精神体:你的意识、认知、人性、理智、记忆、情感……最真实也是根本意义上的“你”
星灵体:你与灵界的联系,也是你的“灵”与万事万物相关联的部分……神秘学意义上的“你”
心智体:构成你大脑、神经、以及肉体其他部分的物质结构……生物学上的“你”,决定了你的“能力”
以太体:你的生命气场、进化程度、健康状态,维持你生命延续的活力与能量……存在性上的“你”
角色参数
精神强度:基准值1,对应精神体
灵性:基准值0,对应星灵体
肉体强度:基准值1,对应心智体
生命层次:基准值10,对应以太体
灵性与非凡特性:
远高于正常人的灵性(直觉)是非凡者的特征。
人们用富含灵性的材料,配置出富有灵性的魔药,再通过摄入魔药获得灵性。因此曾有人认为服食魔药的过程是摄取灵性的过程。
并非如此。
灵性其实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由材料中内在的“非凡特性”散发。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好比磁场与磁石。
非凡者通过摄入魔药中的磁石(非凡特性)从而具备磁场(灵性)。
失控的三种主要类型:
1,外源性失控
同样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凡人疯狂。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或通过灵性预感到不该感知的。外部的刺激导致了内部的特性失去控制。
2,急性内源失控
直观表现为非凡者的精神力无法压制过高的灵性。魔药中的非凡特性原本不属于服药者,因此先天具有排斥倾向。常见于错误地服食魔药。
3,慢性内源失控
非凡特性的排斥性不会随时间消失;即使正确地服用了魔药,如果未经消化,长久以来也会积压失控风险。也许是疾病衰老导致的精神衰退、因为受到心灵打击导致精神不振、疏于用冥想自我调理、甚至只是一时的精神松懈,非凡特性便会趁机反噬。非凡者最常见的失控缘由。
4,疲劳性失控
肉体崩溃;常见于灵性耗竭;灵性并不会真正意义上被消耗,耗尽灵性的本质是对体内非凡特性的压榨,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失控风险。
冥想法与扮演法:
非凡者在对魔药的利用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掌握”与“挖掘”,二,“消化”与“扮演”
一,
“掌握”的核心是冥想法;用提聚精神力、收束灵性的方法来规避失控风险,也是新晋非凡者必须具备的技巧。
“挖掘”则是展现魔药潜力的方式;通过深究魔药名称的含义来理解自身灵性的特点——“灵性”可以是计量单位,但根据非凡特性的不同,灵性的性质和作用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不同序列非凡者有不同能力的原因
例:
占卜家的灵性直觉范围更大、更容易通过灵界捕捉到来自远方的联系;
窥秘人的灵性则在视觉范围内更精确,能提供更好的灵视效果;
学徒的灵性对于元素粒子和能量波动更敏感
二,
扮演法比“挖掘”的思路更加直接。除了能展现魔药潜力,扮演法还是“消化”的关键。扮演可以加深领悟,使非凡者的行为、意识、人格与魔药中蕴含的的特性相契合,消除魔药的排斥反应,根本上降低失控风险。
相比单纯的冥想法“掌控”思路,扮演消化后不易因后期精神衰落而失控,也不会因服食了新的魔药而造成失控倾向的叠加;是有志晋升中序列的非凡者必须掌握的技巧。
补充:过度扮演
尽管如此,不少官方机构和教会本着“过度扮演不如不扮演”的思想不公布扮演法;扮演须适度,否则后果更加严重。
因为扮演一旦过度,就不再是非凡者消化魔药,而是魔药“消化”非凡者了;非凡特性中的意志印记会反向侵蚀非凡者的人格,将非凡者由内而外地变成失控怪物。
【罪犯】这类容易扮演成瘾的序列此类风险尤其严重。
神性:
序列5到序列4的质变极其巨大;不论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生命层次必然得到飞跃,以至于灵性的增长已经超越了人类精神体的控制极限。
为此需要使用“锚定”的特殊手段,让足量的其他智慧生物在仪式、扮演过程中与非凡者产生联系(信仰联系最佳),再通过固有印象的集合来对非凡者同步施加影响,在非凡者的精神体中塑造一个围绕公开形象而形成的“神格”,“神格”的强度为“神性”。
神性能替精神力分担控制灵性的压力,从而防止失控(但过高的神性会影响甚至抹杀人性)
一般圣者不需要稳定的锚点,一时的印象足以锚定;但天使以上必须要稳定锚点维持,神灵则需要源源不断的信仰之力。
游戏开场语
“我们是守护者,也是时刻对抗着危险和疯狂的可怜虫。”
“但有人不必守护他人,因此他们不可怜。”
人物卡建立需求
姓名,性别,身世,大致外貌,身世模板:(以下可选)
(穷留学生,精神医生,警探线人,富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