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96贴子:172,620

【个人整理】漫说华夏茶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代茶圣陆羽著作:《茶经》镇楼:


IP属地:广东1楼2020-03-24 08:56回复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此时也是春困之时,对于繁忙的上班族或是学生,防止春困,来杯咖啡,提神醒脑,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已是常事。但是,久喝咖啡却伤身,不如茶之性和,商务洽谈,朋友小聚,工作上网之余,品一杯清茶,既可代替咖啡的功用,也可放松心情,修身养性,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另两种分别是咖啡和可可),中国古代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大观茶论》· 宋徽宗
    法国人认为茶是“最温柔、最浪漫的饮品。”
    日本容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则云:“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摇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一位著名的英国政界领袖威廉·格拉德斯通则更以诗的语言赞美说:“如果你发冷,茶会使你温暖;如果你发冷,茶会使你温暖;如果你发热,茶会使你凉快;如果你抑郁,荼会使你欢快;如果你激动,茶会使你平静。”


    IP属地:广东2楼2020-03-24 08:57
    回复
      本帖简明目录:
      一、茶的名称与饮茶探源
      二、饮茶发展阶段
      三、茶道
      四、茶的分类
      五、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
      六、茶礼
      七、各地饮茶习俗
      八、茶文化特性
      九、茶的各类功用
      十、附录:历代茶诗选辑


      IP属地:广东3楼2020-03-24 09:45
      回复
        一、茶的名称与饮茶探源
        中国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本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经长久发展至今,茶品要顺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即为茗品。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 吴理真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
        其中一种说法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透明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IP属地:广东4楼2020-03-24 09:45
        回复
          二、饮茶发展阶段
          1、祭品:神农——春秋前;
          2、菜食:春秋后——西汉初;
          3、药用:西汉初——西汉中;
          4、高饮(作为高级饮料):西汉后——三国;
          5、普饮:——西晋——隋


          IP属地:广东5楼2020-03-24 09:47
          回复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2]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风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而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高粱厚味。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玄学流行,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谈,以致出现许多清谈家。
            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后来,玄学家发现茶可竟日常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且经济条件也允许。
            于是,许多清谈家、玄学家由好酒转向好茶,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又与佛、道相联系。


            IP属地:广东6楼2020-03-24 09:48
            回复
              休息会,未完待续。


              IP属地:广东7楼2020-03-24 09:51
              回复
                好茶还是在中国,但是现在对面鬼子的茶道倒是打出名声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3-24 10:21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3-24 11:48
                  收起回复
                    [4]宋元时期代茶文化: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的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人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也成为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之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时期代茶文化: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类茶,茶的饮用已改为“撮泡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对此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代茶叶出口已成为一种正式茶叶,茶书、茶事、茶诗等不计其数。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3-24 15:00
                    回复
                      三、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3-24 15:01
                      回复
                        四、茶的分类
                        一般来说,茶可根据其发酵的程度、加工工艺和呈现的茶色分为六种。
                        1、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百分之八十),具有暖胃、锁温的功效,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
                        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中国为世界红茶发源地,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
                        世界四大高香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 、大吉岭红茶 、锡兰高地红茶(在国外流传最广)
                        中国著名红茶:
                        川红: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具备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
                        滇红:云南红茶,简称滇红。
                        暖卡红茶:产于河南信阳。温胃暖身,抗御寒冷,索住热量。
                        信阳红:产于河南信阳。
                        北苑贡茶:产于福建省建瓯市。

                        (图)政和工夫茶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3-24 15:01
                        回复
                          2、绿茶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由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百度的热锅炒作而成的产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
                          绿茶种类:
                          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成品茶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翠略黄呈“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大有赏心悦目之享受。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毫显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香气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醇厚,回甘,叶底嫩黄成朵。“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猴魁:产于安徽省的太平县猴坑村,其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头泡香浓,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安、裕安两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其为国际著名特种绿茶。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因制成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状,因此取名六安瓜片。
                          青顶:产于临安县东天目山的太子庙、龙须庵、溪里、小岭坑、朱家村及森罗坪等地。该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其挺直成条,叶质肥厚,芽毫显露,色泽深绿,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
                          白云茶:产于安徽泾县城西白云山,是为采摘细嫩芽叶,经杀青、烘焙、拣剔、补火制成。色若玉浆之乳,明净清冽,形如雀舌,味若橄榄。
                          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 其条索细圆紧结重实,大小均匀一致,色泽乌润土特产光滑,香气高纯,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

                          (图)天目青顶·老茶缘在浙江举办的端午茶会

                          (图)黄山毛峰干茶陕西特产绿茶(楼主陕西人,这里掺杂一些私货。。。←_←):
                          汉中——午子仙毫;
                          商南——商南绿茶;
                          紫阳——富硒茶;

                          (图)午子仙毫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3-24 15:03
                          回复
                            3、白茶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该茶始创于建阳水吉,茶叶品种则来自于政和。政和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政和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直接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白毫显露。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致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主产地以福建为主,台湾次之,分为白牙茶、白叶茶两类。

                            (图)白茶茶花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3-24 15:03
                            回复
                              4、青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

                              (图)乌龙茶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3-24 15: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