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 普 镇
【概况】 湛普镇位于长江之滨的南岸,距县城11公里,是丰都的西大门。东至丰都县城,西接涪陵区,南抵包鸾镇,北与虎威镇隔江相望,是一个精品小镇,是丰都县创建十个亿元乡镇之一。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9公顷。辖7个村、45个社,总人口3604户9798人,其中农业人口8105人,劳动力5878个,全年转移剩余劳动力2654人。
【经济发展】 全镇生产总值574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579万元,财政收入200万元。农业总产值8343.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017公顷,产量3505吨,增长10%。工业企业初具规模,有水泥厂、酒厂、服装厂、矿泉水厂、氧气充转厂、电站等。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户,完成工业投资1147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40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45万元,实现利税900万元,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县上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社会发展】 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中、小、幼学生1035人。其中县级常规管理合格学校 3所,市级合格幼儿园1所。争取人民完小危房改造资金40万元,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宽带网络整合100余户,安装加解系统100户。
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建村篮球场2个,组建湛普球队,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新建村级卫生室7个,完善卫生医疗配套设施,乡镇医疗工作和卫生改革进展顺利。争取镇卫生院修建资金50万元,完善镇、村医疗服务网络12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74%。全年春荒救助资金20500元,解决救助193户,438人。抗旱饮水和生产自救资金201700元,安排救助3481户,8892人。本镇救灾捐赠款1650元,救助14户,48人。解决自然灾害灾民倒房27000元,重建27户,建房68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7户,26人。解决旱灾缺粮3000元,救助49户,14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居民储蓄余额2530万元。人口出生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1.08‰。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147.75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115.65万元,“一事一议”投入22.1万元,社会投入10万元。新修人饮水池18口,安装管道10800米,解决700人、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整治病险水库2座,标准化整治山坪塘3口,山坪塘清淤15口,渠道清淤26公里。新修公路6公里,整修道路39公里,新修人行便桥2座。退耕还林132公顷,荒山造林13.64公顷。完成自定“一事一议”项目3个。
【结构调整】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加快“三带”建设,做强三大产业(畜牧、果菜、蚕桑)。全年蚕桑发种1079张,产蚕30980公斤。按照“选用良种、科学饲养、加强防疫、注重规模”的原则,切实抓好畜牧生产,改良黄牛300头,防疫率100%,大牲畜出栏501头、存栏1186头,生猪出栏5007头、存栏5868头,良种母猪推广20头,山羊出栏2263只、存栏2352只。重点抓好白水的花椒、燕子的龙眼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白水村的花椒面积达到2270亩,燕子的龙眼面积达到1500亩,分别已有50%的果树挂果。落实榨菜2500亩,通过培植加工大户寻找销售市场,积极做好榨菜生产的产后服务工作。
【移民工作】 全面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19户80人新增农村移民市内外迁搬迁运送安置和旧房处置任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27人,生活安置80人。实施2005年度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2个,白水村花椒示范园区和生猪养殖场,两个项目全面完成且初见成效。档案资料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完成移民政策调整调查的后期扶持登记工作,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登记人口273户,668人,长寿狮子滩水库登记人口16户,30人,完成信息调查录入218户,1102人。全年接待来访1人次,在第一时间给予书面答复和处理。收到来信3件5人次,按规定时间给予了书面答复。
【新农村建设】 科学编制燕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立优势产业,燕子村主要发展龙眼1500亩,养殖大户6户,个体工商户20户,大搞基本农田建设,整治山坪塘5口,新修渠道4000米,新修蓄水池300立方米,整修公路10公里。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新修办公室180平方米,村卫生室40平方米。
【扶贫开发】 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年通过多方努力向上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1650元,解决中坪村8户贫困党员和5户特困户购买山羊40头。领导干部共结对帮助贫困户16户,解决扶贫资金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两个,传授致富信息15条和实用技术2门。
(邓小娟)
【概况】 湛普镇位于长江之滨的南岸,距县城11公里,是丰都的西大门。东至丰都县城,西接涪陵区,南抵包鸾镇,北与虎威镇隔江相望,是一个精品小镇,是丰都县创建十个亿元乡镇之一。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9公顷。辖7个村、45个社,总人口3604户9798人,其中农业人口8105人,劳动力5878个,全年转移剩余劳动力2654人。
【经济发展】 全镇生产总值574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579万元,财政收入200万元。农业总产值8343.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017公顷,产量3505吨,增长10%。工业企业初具规模,有水泥厂、酒厂、服装厂、矿泉水厂、氧气充转厂、电站等。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户,完成工业投资1147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40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45万元,实现利税900万元,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县上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社会发展】 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中、小、幼学生1035人。其中县级常规管理合格学校 3所,市级合格幼儿园1所。争取人民完小危房改造资金40万元,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宽带网络整合100余户,安装加解系统100户。
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建村篮球场2个,组建湛普球队,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新建村级卫生室7个,完善卫生医疗配套设施,乡镇医疗工作和卫生改革进展顺利。争取镇卫生院修建资金50万元,完善镇、村医疗服务网络12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74%。全年春荒救助资金20500元,解决救助193户,438人。抗旱饮水和生产自救资金201700元,安排救助3481户,8892人。本镇救灾捐赠款1650元,救助14户,48人。解决自然灾害灾民倒房27000元,重建27户,建房68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7户,26人。解决旱灾缺粮3000元,救助49户,14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居民储蓄余额2530万元。人口出生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1.08‰。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147.75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115.65万元,“一事一议”投入22.1万元,社会投入10万元。新修人饮水池18口,安装管道10800米,解决700人、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整治病险水库2座,标准化整治山坪塘3口,山坪塘清淤15口,渠道清淤26公里。新修公路6公里,整修道路39公里,新修人行便桥2座。退耕还林132公顷,荒山造林13.64公顷。完成自定“一事一议”项目3个。
【结构调整】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加快“三带”建设,做强三大产业(畜牧、果菜、蚕桑)。全年蚕桑发种1079张,产蚕30980公斤。按照“选用良种、科学饲养、加强防疫、注重规模”的原则,切实抓好畜牧生产,改良黄牛300头,防疫率100%,大牲畜出栏501头、存栏1186头,生猪出栏5007头、存栏5868头,良种母猪推广20头,山羊出栏2263只、存栏2352只。重点抓好白水的花椒、燕子的龙眼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白水村的花椒面积达到2270亩,燕子的龙眼面积达到1500亩,分别已有50%的果树挂果。落实榨菜2500亩,通过培植加工大户寻找销售市场,积极做好榨菜生产的产后服务工作。
【移民工作】 全面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19户80人新增农村移民市内外迁搬迁运送安置和旧房处置任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27人,生活安置80人。实施2005年度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2个,白水村花椒示范园区和生猪养殖场,两个项目全面完成且初见成效。档案资料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完成移民政策调整调查的后期扶持登记工作,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登记人口273户,668人,长寿狮子滩水库登记人口16户,30人,完成信息调查录入218户,1102人。全年接待来访1人次,在第一时间给予书面答复和处理。收到来信3件5人次,按规定时间给予了书面答复。
【新农村建设】 科学编制燕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立优势产业,燕子村主要发展龙眼1500亩,养殖大户6户,个体工商户20户,大搞基本农田建设,整治山坪塘5口,新修渠道4000米,新修蓄水池300立方米,整修公路10公里。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新修办公室180平方米,村卫生室40平方米。
【扶贫开发】 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年通过多方努力向上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1650元,解决中坪村8户贫困党员和5户特困户购买山羊40头。领导干部共结对帮助贫困户16户,解决扶贫资金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两个,传授致富信息15条和实用技术2门。
(邓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