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58,814贴子:1,516,731
  • 0回复贴,共1

正反物质与宇宙大爆炸的逻辑推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先声明,以下言论皆是根据现有的,来自百度百科的信息,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论。
首先反物质是
自然界纷呈多样的宏观物体还原到微观本源,它们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所构成的。
这些粒子因而被称为基本粒子,意指它们是构造世上万物的基本砖块,事实上基本粒子世界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30年代初,就有人发现了带正电的电子(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这是人们认识反物质的第一步。
到了50年代,随着反质子和反中子的发现,人们开始明确地意识到,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应的反粒子存在。
湮灭反应是
物质和它的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能量转换,产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过程即为湮灭(英文:annihilation),又称互毁、相消、对消灭。
反物质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核”,外有正电子环绕。
各种成对的粒子与反粒子一旦相遇,一般情况下便会释放出γ射线,这就是所谓“湮灭”效应。
所谓特殊情况,以正反电子为例,当正反电子拥有比较高的能量的时候,他们湮灭就会产生一个Z玻色子。
因此,在基本情况下,湮灭就是完全的质量-能量转换,湮灭的两个粒子会释放全部的能量同归于尽,同时,释放出两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光子以达到动量守恒。
宇宙大爆炸是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些观点起初是作为先验的公理被引入的,现今已有相关研究工作试图对它们进行验证。
例如对第一个假设而言,已有实验证实在宇宙诞生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误差值不会超过10^(-5)。
此外,通过对太阳系和双星系统的观测,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实验验证;
而在更广阔的宇宙学尺度上,大爆炸理论在多个方面经验性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假设从地球上看大尺度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宇宙学原理可以从一个更简单的哥白尼原理中导出。
哥白尼原理是指不存在一个受偏好的(或者说特别的)观测者或观测位置。
根据对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宇宙学原理已经被证实在10^(-5)的量级上成立,而宇宙在大尺度上观测到的均匀性则在10%的量级。
表明了宇宙大爆炸论非常具有可信度。
引力是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
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
即便是基本粒子间也存在着引力。
然后根据以上信息,开始逻辑推论。
既然正反物质都存在,那么假设宇宙大爆炸前,正物质与反物质会因重力形成各自的完美体。
互相接触就会湮灭,就决定正物质占主导的空间内,反物质会被湮灭剔除;相对的,反物质占主导的空间,正物质也会被湮灭剔除。于是随着时间进行,在重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形成一个正物质和一个反物质的完美体。
湮灭会释放所有能量,那么两个性质相反的完美体,会因引力接触到一起发生湮灭反应,湮灭产生的能量大于两个完美体的引力时,巨大的爆炸就形成了。
而又根据湮灭反应的能量释放率,等于物质本身能量的100%。
所以两个完美体发生爆炸所需要参与湮灭的物质量,最高不会高于各自的50%。
于是以两个完美体的接触点为中心线,巨大能量的释放导致的爆炸,将两边剩余的正、反物质推向不同的方向。
同时又因为,后续湮灭反应的继续,中间直接接触的正、反物质,质量均衡完全反应。
被推向两边的完美体剩余质量,各自为主,必然一般以正物质为主,一边以反物质为主。
于是继续反应之后,彻底分散的两个完美体,就形成了以正物质为主和反物质为主的两个宇宙。
以上均属逻辑推想,请自行判断对错。


IP属地:安徽1楼2020-04-08 01: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