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籍贯山东,7年抚油求学经历,已毕业些许年。本科抚油化工专业,研究生转抚油储运专业,现就职于某国内几大石油公司之一的北京总部。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对于母校有那么几分骄傲,也有那么几分心酸。今日工作之余和同事们聊起学校,颇有感触,遂来这里发帖交流一下本人个人在学校和职业中的经历和感想,对学弟学妹们来说但凡有一点点收益那是我的荣幸;对于我自己来说,有些事情也逐渐开始淡忘和远去,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下一点美好的奋斗回忆。个人文字功底有限,见解也相对片面,不当之处,望见谅和批评指正。对于职业规划方面,如有需要,也欢迎学弟学妹和我多多交流,我也一定毫无保留的分享过来人的经验。由于工作忙时间不算宽裕,决定在空余时间持续更新,还请各位多多捧场!
先说说自己的成长背景,我自小生长在一座石油城——东营,坐拥着曾经的国内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这座年轻的城市建立于1983年,是国内具有特色的新移民城市。我和周围的大多数小伙伴都具有着相同的属性:出生地或祖籍在别的城市,由于父辈来到这座曾经是一片沼泽盐碱地的城市开发,我们也安家于此。作为曾经的中石化集团旗下的老大哥企业——胜利油田,由于当年胜利油田效益的优良,在我中小学阶段也就是九几到零几年我们这座城市发展迅速。我们也被安上了一个称谓——“石油子弟”(事实最后几乎没沾上石油子弟的光)。所谓石油子弟,指在石化体制内工作的职工的后代。作为石油子弟,就业在那时会受到一些程度的政策优待,比如在早年间你考入石油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后,毕业直接可以分配进中石化。
有些非石油子弟的同学会认为这不太公平我客观承认,但这是由行业属性的情理上决定的。作为当年的几大艰苦行业之一的油田勘探开发,那个年代几乎不会有人会首选这项职业,更别说当年的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毕竟在坐办公室和倒班、出野外等且拿同样薪资的情况下,几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几乎这座油田的大多数老职工都是抛家舍业来的这座曾经是一片沼泽盐碱地,连蔬菜都种不了的地方。由于是生产型企业,对机关的需求容量不高,几乎大多数人都经过常年的倒班,甚至到退休的在一线倒班,对于自己的身体以及家庭内子女和异地父母的照顾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例如我父,1979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家乡在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高考成绩排在青岛市前百名的父亲,他们一家人完全误解了当时名为华东石油学院的这所学校的地段(那个年代,看见华东就以为在上海)。于是误打误撞的去了当时地图上还找不到的东营,一待就是半辈子。据父亲形容,当年的石油大学,就几座教学楼一座宿舍,校内没有铺路,走的都是泥巴地,学校周围漫无边际的杂草,可谓荒凉至极。所以作为补偿,国家和企业也曾经给了这批人的后代一些政策优待,并于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全面取消政策照顾(哭)。
作为山东的考生,特别是我们那个年代报考石油类高校的考生(由于子弟的照顾)。可以说,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同学里十之八九都报考石油类院校。由于省内坐拥胜利油田、齐鲁石化、青岛炼化、安工院、华东院、天然气公司等两桶油企业的加持。那时在山东报考石油院校分数的性价比简直低到了极点,我就曾有同学600大几十分报考石油大学没考上被调剂到北航的“悲剧”。工作后和别省同届同事交流更是发现,我上抚油的分数竟然高于了某些别的省考上石大北京、北化工的211高校的同事的分数(总分一致)。更为难过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我刚上大一的那年,对石油子弟的照顾政策就完全取消,如中石化完全开始全国统一考试。随后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延长等国业也纷纷效仿。那时我们的高中同学分布于石油大学、西南石油、长江大学、常州大学、东北石油、西安石油、重庆科技、广东石油以及抚油等高校,正当青春年的我们在享受大一大二的美好时光,完全没有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父母愁在心里,我们乐在其中。
在职业上第一次洗礼是在大学后期,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中石化的招聘网站(job.sinopec.com)为以后回家就业做准备,这时我才惊奇的发现,本专业胜利油田不招人!作为石油子弟,瞬间感到彷徨和迷茫。想进入体制内只有两种选择:1、报考炼厂、石化产品销售等中下游企业。2、考研,去更相关的专业。经过和家人的商榷,我选择了后者,在已经“心玩野了”的形况下,并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时间节点开始复习考研。
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得到了些许的收获,本来觉得几乎没有希望的我,已经开始了第二手准备——学英语去国外读个非名牌高校的工科硕士,却神奇的过了国家线,因为当时对自我能力的客观理解情况下,我报考了本校的储运专业。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呢?我自己当时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做了个优劣评估:
优势:1、通用专业,自上而下,从集团机关、研究院、设计院、工程单位、贸易、到勘探单位、油田、炼厂、化工、油品销售、化工品销售、管道,天然气等仓储物流单位全部都需要这也专业的学生,可谓是全产业链万金油专业。
2、储运专业在工艺、技术上的学习研究难度相对较低,比起化工、设备等专业来说更加容易学会。对于我本科的专业来说,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相对不会特别巨大。
3、储运专业在我校属于重点老学科,师资力量较其他专业相对更强更成熟。这个师资力量不仅是教学的能力,还包括导师们拥有的项目和在几桶油等企业的人脉资源,我当时的同学就有经导师的推荐找到了想去的单位或者进而转战读博。
劣势:储运专业虽然在石化行业全产业链都通用,但行业属性归于服务配套类专业,在诸如炼厂、研究院等单位属于小弟级别不容易受到重视,薪资福利待遇也可能会相对较低。例如,我的某几个同学在某中石化大型炼化企业,在加氢等化工车间的比在储运油库等部门的工资奖金高出不少。
笔试通过后,对复试开始做了一些准备。由于是考本校,又是耳濡目染的石化子弟,加上本人自认为还算过关的沟通能力,复试压力不大也按预期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就会比较舒服了,基本上属于一个可以“嗨”的阶段,我也通过这个时候,好好刷了刷题,把英语6级考到了500+。
先说说自己的成长背景,我自小生长在一座石油城——东营,坐拥着曾经的国内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这座年轻的城市建立于1983年,是国内具有特色的新移民城市。我和周围的大多数小伙伴都具有着相同的属性:出生地或祖籍在别的城市,由于父辈来到这座曾经是一片沼泽盐碱地的城市开发,我们也安家于此。作为曾经的中石化集团旗下的老大哥企业——胜利油田,由于当年胜利油田效益的优良,在我中小学阶段也就是九几到零几年我们这座城市发展迅速。我们也被安上了一个称谓——“石油子弟”(事实最后几乎没沾上石油子弟的光)。所谓石油子弟,指在石化体制内工作的职工的后代。作为石油子弟,就业在那时会受到一些程度的政策优待,比如在早年间你考入石油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后,毕业直接可以分配进中石化。
有些非石油子弟的同学会认为这不太公平我客观承认,但这是由行业属性的情理上决定的。作为当年的几大艰苦行业之一的油田勘探开发,那个年代几乎不会有人会首选这项职业,更别说当年的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毕竟在坐办公室和倒班、出野外等且拿同样薪资的情况下,几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几乎这座油田的大多数老职工都是抛家舍业来的这座曾经是一片沼泽盐碱地,连蔬菜都种不了的地方。由于是生产型企业,对机关的需求容量不高,几乎大多数人都经过常年的倒班,甚至到退休的在一线倒班,对于自己的身体以及家庭内子女和异地父母的照顾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例如我父,1979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家乡在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高考成绩排在青岛市前百名的父亲,他们一家人完全误解了当时名为华东石油学院的这所学校的地段(那个年代,看见华东就以为在上海)。于是误打误撞的去了当时地图上还找不到的东营,一待就是半辈子。据父亲形容,当年的石油大学,就几座教学楼一座宿舍,校内没有铺路,走的都是泥巴地,学校周围漫无边际的杂草,可谓荒凉至极。所以作为补偿,国家和企业也曾经给了这批人的后代一些政策优待,并于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全面取消政策照顾(哭)。
作为山东的考生,特别是我们那个年代报考石油类高校的考生(由于子弟的照顾)。可以说,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同学里十之八九都报考石油类院校。由于省内坐拥胜利油田、齐鲁石化、青岛炼化、安工院、华东院、天然气公司等两桶油企业的加持。那时在山东报考石油院校分数的性价比简直低到了极点,我就曾有同学600大几十分报考石油大学没考上被调剂到北航的“悲剧”。工作后和别省同届同事交流更是发现,我上抚油的分数竟然高于了某些别的省考上石大北京、北化工的211高校的同事的分数(总分一致)。更为难过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我刚上大一的那年,对石油子弟的照顾政策就完全取消,如中石化完全开始全国统一考试。随后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延长等国业也纷纷效仿。那时我们的高中同学分布于石油大学、西南石油、长江大学、常州大学、东北石油、西安石油、重庆科技、广东石油以及抚油等高校,正当青春年的我们在享受大一大二的美好时光,完全没有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父母愁在心里,我们乐在其中。
在职业上第一次洗礼是在大学后期,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中石化的招聘网站(job.sinopec.com)为以后回家就业做准备,这时我才惊奇的发现,本专业胜利油田不招人!作为石油子弟,瞬间感到彷徨和迷茫。想进入体制内只有两种选择:1、报考炼厂、石化产品销售等中下游企业。2、考研,去更相关的专业。经过和家人的商榷,我选择了后者,在已经“心玩野了”的形况下,并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时间节点开始复习考研。
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得到了些许的收获,本来觉得几乎没有希望的我,已经开始了第二手准备——学英语去国外读个非名牌高校的工科硕士,却神奇的过了国家线,因为当时对自我能力的客观理解情况下,我报考了本校的储运专业。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呢?我自己当时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做了个优劣评估:
优势:1、通用专业,自上而下,从集团机关、研究院、设计院、工程单位、贸易、到勘探单位、油田、炼厂、化工、油品销售、化工品销售、管道,天然气等仓储物流单位全部都需要这也专业的学生,可谓是全产业链万金油专业。
2、储运专业在工艺、技术上的学习研究难度相对较低,比起化工、设备等专业来说更加容易学会。对于我本科的专业来说,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相对不会特别巨大。
3、储运专业在我校属于重点老学科,师资力量较其他专业相对更强更成熟。这个师资力量不仅是教学的能力,还包括导师们拥有的项目和在几桶油等企业的人脉资源,我当时的同学就有经导师的推荐找到了想去的单位或者进而转战读博。
劣势:储运专业虽然在石化行业全产业链都通用,但行业属性归于服务配套类专业,在诸如炼厂、研究院等单位属于小弟级别不容易受到重视,薪资福利待遇也可能会相对较低。例如,我的某几个同学在某中石化大型炼化企业,在加氢等化工车间的比在储运油库等部门的工资奖金高出不少。
笔试通过后,对复试开始做了一些准备。由于是考本校,又是耳濡目染的石化子弟,加上本人自认为还算过关的沟通能力,复试压力不大也按预期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就会比较舒服了,基本上属于一个可以“嗨”的阶段,我也通过这个时候,好好刷了刷题,把英语6级考到了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