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具吧 关注:4贴子:71
  • 0回复贴,共1

厦门普利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筷子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筷子的起源有很多说法,较为广泛的说法是:相传在大禹治水期间,由于时间紧迫,大禹为了快速吃饭用餐,在锅里的肉食还很烫的时候,就随手用两根小树枝取出肉块,好让其快速冷却,以便食用,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小木棍也逐渐变成了精致的餐具。
但是这种餐具最早不叫筷子,而叫“箸”(zhu),直到《康熙字典》中注明叫“箸子”。而在江苏吴忠地区,百姓多以行船打鱼为生,在船上用“箸子”,往往有“卡住”“停住”“虫蛀”等不吉利的谐音,出于希望行船快去快回的朴素想法,就把“箸子”改称“筷子”。如今,筷子不仅为中国人所普遍使用,而且走出国门,成了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
为什么西方人多用刀叉,而中国却发明了筷子,而且一用就是几千年?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西方人多为游牧民族的后裔,食物以烧烤为主,刀叉便于切割撕扯。而中国的中原地区多为农耕文化,食物以谷物果蔬为主,特别是汉代以后发明了煎炒的菜肴,各种菜品在加工时已经被切成细碎的小块,筷子搅拌夹取都非常方便。
筷子的制作一般以竹子为主,也有用象牙、银子、铜铁甚至金子制作的。但是由于金子、象牙太贵,铜铁容易生锈、长铜绿,有异味。银子既有贵重的特点,又没有其他问题,更重要的是银筷子可以试毒,过去的毒物主要是砒霜,银筷子遇到砒霜马上变黑,因而银筷子慢慢被一些富贵人家所喜爱。
筷子最初的形状是上下一般粗,两头都是圆的。这种造型放在桌上容易滚动,不易摆放。到了明朝,才开始出现头大足小、头方足圆的筷子。这一改动有三大优点:其一是摆放平稳,不会滚动;其二是,方便使用,夹取灵活;其三是,雕刻点缀,成为工艺品,一些工匠艺人在筷子的方头,雕刻上一些图案花纹,几双筷子往桌上一摆,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图,进一步丰富了中华美食文化。
筷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还因其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和忌讳,有专家将其总结为十个方面:
1、“三长两短”,即两只筷子长短不一,常见的一些餐馆,一桌饭菜,筷子五颜六色,七长八短,客人忌讳使用长短不一的筷子;
2、“仙人指路”,即在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用筷子指着别人讲话;
3、“品过留声”,即在进餐中发出吮吸筷子的啧啧声;
4、“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餐具等等;
5、 “指箸巡城”,即手持筷子在盛菜的盘中、盆中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也称“谜箸刨坟”;
6、“泪箸滴珠”,在夹菜的过程中,把一种菜品的汤滴到另一种菜品上;
7、“乾坤颠倒”,即吃饭时两只筷子大头小头不一致。
8、“单柱上香”,给别人盛饭的时候,把一双筷子直接插在饭上,递给本人。
9、“十字交叉”,在放置筷子的时候,两只筷子不是并排,而是呈十字交叉。
10、“落地惊魂”,一般筷子不能落地,虽然有“筷落”即“快乐”之说,但国人始终认为筷子落地不是好事。


IP属地:浙江1楼2020-04-27 10: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