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道?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道”的概念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提出。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体。《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在第一章中又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认为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的根本。道教创立形成过程,奉老子为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将“道”加以改造,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东汉时期的道经《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又《老子想尔注》中说:“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后的《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等道经基本都是遵循这一说法,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派生衍化。同时,道教盛行的神仙信仰认为,“至真之道,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看破一切幻化假象,超凡入圣,得道成仙。这一具有思辩特征的道教思想,曾对以后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道”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教的一切教义无不发源于此。
2、上殿诵经有什么规定?
丛林宫观一般每日早、午、晚三次上殿诵经,也有早、晚两次的。这种诵经叫做早晚功课、日诵功课或玄门功课。一般以钟鼓为号。 全真道早坛功课程序是先起澄清韵、吊挂、提纲、中起请等韵。后接着念有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安天地和祝香等神咒,然后诵《常清净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度厄经》和《玉皇心印妙经》及三清、四御、南极、南五祖和北七真、雷祖等宝诰。拜诰是遇到哪一位祖师或圣人圣诞,就礼拜他的宝诰。平时主要是礼拜玉帝和雷祖两个宝诰。 晚课首起步虚韵、吊挂、提纲、和中启请等韵,接念《救苦拔罪妙经》、《升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及斗姥、三官、玄天、吕祖、邱祖、萨祖、灵官和救苦等真诰。平时也是拜两个诰,即斗姥和救苦宝诰。早坛经是延生保安,以《清净经》为主。晚坛经主要是超阴度亡。道教逢“戊日”不焚香诵经,不鸣钟鼓,不申表文,不作吉祥事,名曰“鬼哭日”.
3、怎样行道教礼节?
道教礼叩姿势有二:(一) 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间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字状。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指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间与二个膝盖同时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身如伏蟾一样。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作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 如此三礼三叩毕,足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二) 三礼九叩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住观道众做祈祷、祝寿接驾道场时,方丈、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礼三叩是一礼一叩。三礼九叩是一礼三叩,即跪下后磕三个头(磕头时轻点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礼九叩。三礼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礼九叩完毕。
4、在家居士怎样供祖师神位?
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也就是说在家信道需要供奉祖师么?如果需要该如何供奉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住处小或是公共宿舍,当然不便设坛供奉祖师。可请一张祖师的照片或写一个祖师牌位,在早晚或初一、十五、祖师圣诞日,把祖师的照片或牌位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灯台,也不必供水、果、花、香,仅在神像前礼叩即可。或者把祖师像请到一个洁净的地方,或夹在书中存放起来。道法自然,心理长存善念即可,不必强行拘谨。家中窄小,只一人信道,也当比照在公共场所的办法,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如果家人能理解并支持,住房又宽裕,可以设神位供奉。设置神位,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神像背不可临窗,面不可对厕所、炉灶或直接对自己的卧床。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道”的概念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提出。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体。《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在第一章中又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认为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的根本。道教创立形成过程,奉老子为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将“道”加以改造,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东汉时期的道经《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又《老子想尔注》中说:“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后的《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等道经基本都是遵循这一说法,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派生衍化。同时,道教盛行的神仙信仰认为,“至真之道,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看破一切幻化假象,超凡入圣,得道成仙。这一具有思辩特征的道教思想,曾对以后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道”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教的一切教义无不发源于此。
2、上殿诵经有什么规定?
丛林宫观一般每日早、午、晚三次上殿诵经,也有早、晚两次的。这种诵经叫做早晚功课、日诵功课或玄门功课。一般以钟鼓为号。 全真道早坛功课程序是先起澄清韵、吊挂、提纲、中起请等韵。后接着念有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安天地和祝香等神咒,然后诵《常清净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度厄经》和《玉皇心印妙经》及三清、四御、南极、南五祖和北七真、雷祖等宝诰。拜诰是遇到哪一位祖师或圣人圣诞,就礼拜他的宝诰。平时主要是礼拜玉帝和雷祖两个宝诰。 晚课首起步虚韵、吊挂、提纲、和中启请等韵,接念《救苦拔罪妙经》、《升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及斗姥、三官、玄天、吕祖、邱祖、萨祖、灵官和救苦等真诰。平时也是拜两个诰,即斗姥和救苦宝诰。早坛经是延生保安,以《清净经》为主。晚坛经主要是超阴度亡。道教逢“戊日”不焚香诵经,不鸣钟鼓,不申表文,不作吉祥事,名曰“鬼哭日”.
3、怎样行道教礼节?
道教礼叩姿势有二:(一) 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间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字状。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指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间与二个膝盖同时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身如伏蟾一样。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作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 如此三礼三叩毕,足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二) 三礼九叩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住观道众做祈祷、祝寿接驾道场时,方丈、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礼三叩是一礼一叩。三礼九叩是一礼三叩,即跪下后磕三个头(磕头时轻点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礼九叩。三礼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礼九叩完毕。
4、在家居士怎样供祖师神位?
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也就是说在家信道需要供奉祖师么?如果需要该如何供奉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住处小或是公共宿舍,当然不便设坛供奉祖师。可请一张祖师的照片或写一个祖师牌位,在早晚或初一、十五、祖师圣诞日,把祖师的照片或牌位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灯台,也不必供水、果、花、香,仅在神像前礼叩即可。或者把祖师像请到一个洁净的地方,或夹在书中存放起来。道法自然,心理长存善念即可,不必强行拘谨。家中窄小,只一人信道,也当比照在公共场所的办法,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如果家人能理解并支持,住房又宽裕,可以设神位供奉。设置神位,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神像背不可临窗,面不可对厕所、炉灶或直接对自己的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