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隐几吧 关注:156贴子:8,604
  • 6回复贴,共1

【 机衡冲击剧本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20-05-22 23:25回复
    【A方观点】
    肃清吏治,吏胥不可以入仕。
    潜在影响上:吏胥被士人瞧不起,士大夫耻与为伍。(整治吏胥,能让士人感到自己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向朝野内外释放善意。)
    现实意义上: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吏大欺官之事屡见不鲜,需要杀鸡儆猴。
    历史事件上:朱元璋——唯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不可能反思皇权专制的漏洞,只能归咎于下吏腐败。不能让干过脏活的人进入官僚主体队伍,难以拿捏。而土官势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只能培养流官。)
    【B方观点】
    徐徐图之,怀柔教化,以养廉银等举措肃清吏治,希望从根本培养清官廉吏。
    潜在影响上:吏胥对地方政风影响往往超过官员,而吏胥薪俸又很低,所以破罐破摔盘剥百姓过活。据此设置养廉银,规定薪俸,提高吏胥社会地位,使其拥有职业认同感,以从根本培养清正廉洁之风。
    现实意义上:“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条例积年而成,动辄百千,更有时因地制宜。总体来说,在财政等方面,吏胥通常比官员更为精通。单单严查吏胥,只会放飞官员,不如让官员和吏胥在地方上形成相互制衡监督的局面。
    历史事件上:唐代及以前官吏不分流,如西汉赵广汉、王尊等都为郡吏出身,但治行尤异,能实现政治清明。端拱二年宋太宗明开官吏分流,实际是为了以科举士人制衡门阀勋贵,故而关闭吏胥为官的道路,以控制官员总体数量以及升迁前景。清代由于勋贵、宦官、外戚权力均不显,这种制衡手段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
    【治理措施】
    取具同乡保结、邻佑亲族,需县批、准保以证品行;
    监察御史考绩,重点监督吏胥敲诈勒索以及文书违规的现象(4.3.1.C);
    清楚规定官吏除俸工与养廉银外,原则上不得有所取;
    设置连坐,督促流官有所作为,不得在任期内对吏胥恶行视若无睹。
    【参考文献】
    《山西通志》卷一百十三:通为逋赋剧郡蠧胥盘据出入䝉混三载五易其守一爵严为清核诸事节省年馀赋课悉完又代徵压次一千五百有奇蠧胥衔之中以匿揭郡人叩阍昭雪以原官补用不赴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23127&remap=gb#p76
    《清代胥吏制度》
    《官人官事》


    IP属地:浙江12楼2020-07-07 13:41
    回复
      正观十年,吏胥劾丹徒知县贪污受贿、强抢民女,随即被巡抚拿问。不久,百姓欲叩阍为其昭雪,为吏部尚书白禅机衡所知。原是该官员严加清核逋赋,触及当地吏胥团体利益,致使吏胥合谋匿揭。
      中央遂令都察院敷臣元戎、刑部觉禅应是入江苏省特查此案,巡抚博尔君存机、学政白禅载川等人辅之,途中又查知吏胥常行敲诈勒索、文书违规等事,俱非一省所有。由于吏胥是一地土官,人数众多又地位低下,且不食国家俸禄,监察御史少有参劾。再加之流官不愿开罪,所以吏胥制度一直未有详尽规范。
      元戎、应是等人遂将一应乱象禀报入京,又因数十百人环案泣于闾里,于疏内请复官员之职。京中,吏刑二部亦覆奏部议,道精明强干之蠹吏往往造谤以逞私。白禅机衡权衡利弊,道该官虽清正廉洁,然不能察人,致使吏胥不畏其威,造成朝廷威信下降。故请免官员之罪,判其以原官补用不赴。帝允之,且令吏部机衡主持改革吏胥制度。
      部会之中,太子与机衡言及蠹吏根本在于官吏分流。太子主张怀柔,欲以养廉银、入仕等策略消弭分流、正本清源。而机衡态度强硬,不能容吏大欺官之事,更否决吏胥入仕之策。二人辩论,吏部各有站队,最终拟定吏胥四议:以同乡保结证品行,以御史考绩为监督,以大清律例定规范,以官吏连坐促作为。
      时制定,汇于皇帝。言及太子观点,顺便商量让他pick我,将制度定型。


      IP属地:浙江14楼2020-07-09 09:52
      回复


        IP属地:浙江15楼2020-07-09 09:53
        回复
          【第一幕】
          时间:正观十年二月
          地点:江苏省
          人物:吏胥A、巡抚B
          内容:正观十年,吏胥A弹劾丹徒知县贪污受贿、强抢民女,随即丹徒知县被巡抚B拿问。巡抚B审案期间,因畏触及当地吏胥团体利益,故有意循吏胥A之意,草草定罪结案。
          【第二幕】
          时间:正观十年三月
          地点:都察院
          人物:赫舍里宪臣、百姓C
          内容:百姓C上京首告,欲叩阍为丹徒知县昭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赫舍里宪臣所知。原是该知县严加清核逋赋,触及当地吏胥团体利益,致使吏胥合谋匿揭。
          【第三幕】
          时间:正观十年三月
          地点:白禅府
          人物:白禅机衡、觉禅应是
          内容:中央遂令都察院敷臣元戎、刑部觉禅应是入江苏省特查吏胥合谋一事,白禅机衡知后,向觉禅应是简述原委,并提醒应是,合谋之事要查实必然诸多阻拦,务必秉公执法。
          【第四幕】
          时间:正观十年三月
          地点:江苏省
          人物:敷臣元戎、觉禅应是
          内容:中央遂令都察院敷臣元戎、刑部觉禅应是入江苏省特查,重审丹徒知县贪污受贿、强抢民女之案。发现此案中可见有吏胥合谋现象,查证知县确有冤屈。
          【第五幕】
          时间:正观十年四月
          地点:江苏省
          人物:博尔君存机、白禅载川
          内容:巡抚博尔君存机、学政白禅载川于入江苏省途中,又经各处查访民情,得知吏胥A常行敲诈勒索、文书违规等事,俱非一省所有,二者议后决定深入查实。
          【第六幕】
          时间:正观十年五月
          地点:江苏省
          人物:博尔君存机、白禅载川
          内容:经博尔君存机、白禅载川进一步查证,由于吏胥是一地土官,人数众多又地位低下,且不食国家俸禄,监察御史少有参劾。再加之流官不愿开罪,所以吏胥制度一直未有详尽规范。
          【第七幕】
          时间:正观十年五月
          地点:江苏省
          人物:敷臣元戎、觉禅应是
          内容:敷臣元戎、觉禅应是商议当地吏胥制度,发现沉疴烂账颇多,决议将一应乱象禀报入京,又闻数十百人环案泣于闾里,拟于疏内请复丹徒知县之职。
          【第八幕】
          时间:正观十年七月
          地点:吏部
          人物:白禅机衡、觉禅应是
          内容:觉禅应是归京后,访白禅机衡,道精明强干之蠹吏往往造谤以逞私。白禅机衡权衡利弊,道该官虽清正廉洁,然不能察人,致使吏胥不畏其威,造成朝廷威信下降。白禅机衡欲请免官员之罪,判其以原官补用不赴。
          【第九幕】
          时间:正观十年七月
          地点:吏部
          人物:白禅机衡、吏部右侍郎D
          内容:帝令吏部机衡主持改革吏胥制度,吏部内部商议吏胥制度,吏部右侍郎D认为蠹吏根本在于官吏分流,而机衡表示吏大欺官之事不能容,吏部内部稍显分歧。
          【第十幕】
          时间:正观十年七月
          地点:兵部
          人物:富察归扬、白禅机衡
          内容:帝令吏部机衡主持改革吏胥制度,吏部内部商议吏胥制度后,机衡拜访兵部尚书富察归扬,告知其前因,且主张严治吏胥之治,然当下有太子一派官员主张怀柔,若来日朝堂辩论恐会与之分庭抗礼。
          【第十一幕】
          时间:正观十年七月
          地点:工部
          人物:赫舍里宪臣、温特赫靖沣
          内容:白禅机衡请赫舍里宪臣至工部访工部尚书温特赫靖沣,言及吏胥制度之改,宪臣向靖沣阐明所持态度,不能容吏大欺官之事,更否决吏胥入仕之策,靖沣表示认同。
          【第十二幕】
          时间:正观十年七月
          地点:刑部
          人物:杭津传戎、颜济理呈骞
          内容:礼部尚书颜济理呈骞得知白禅机衡欲改革吏胥制度,知其欲严惩不贷,找到刑部尚书杭津传戎,言太子初立,其声望未显,尚须支持。且太子仁慈,势必会与白禅机衡的严治发生冲突,而吏胥之治并不一定要靠强硬手段治理,反而过刚易折,容易引起吏胥怨怼,不利于朝纲。
          【第十三幕】
          时间:正观十年八月
          地点:乾清门
          人物:白禅机衡、颜济理呈骞、吏部右侍郎D
          内容:朝会之中,吏部右侍郎D代太子派与机衡言及蠹吏根本在于官吏分流。礼部尚书颜济理呈骞附议,主张怀柔,欲以养廉银、入仕等策略消弭分流、正本清源。而机衡态度强硬,不能容吏大欺官之事,更否决吏胥入仕之策。二人辩论,朝堂之上各有站队。
          【第十四幕】
          时间:正观十年八月
          地点:军机处
          人物:白禅机衡、富察衍功
          内容:白禅机衡于军机处寻富察衍功,一则向其述精明强干之蠹吏往往造谤以逞私。不能察人之官,致使吏胥不畏其威,造成朝廷威信下降。二则阐明归扬立场,请衍功一并谏言,衍功允之。
          【第十五幕】(架空)
          时间:正观十年八月
          地点:养心殿
          人物:爱新觉罗乾京、白禅机衡
          内容:最终拟定吏胥四议:以同乡保结证品行,以御史考绩为监督,以大清律例定规范,以官吏连坐促作为。时制定,白禅机衡将所拟制度汇于皇帝。并言及太子观点,帝允白禅机衡之言,令其将制度定型、并颁布。


          IP属地:四川21楼2020-07-12 00:48
          回复






            IP属地:四川22楼2020-07-12 00:56
            回复
              【主号】
              白禅机衡(6/15):3、8、9、10、13、14
              觉禅应是(4/15):3、4、7、8
              敷臣元戎(2/15):4、7
              富察归扬(1/15):10
              富察衍功(1/15):14
              白禅载川(2/15):5、6
              杭津传戎(1/15):12
              赫舍里宪臣(2/15):2、11
              博尔君存机(2/15):5、6
              温特赫靖沣(1/15):11
              颜济理呈骞(2/15):12、13
              【NPC】
              吏胥A(1/15):1
              巡抚B(1/15):1
              百姓C(1/15):2
              吏部右侍郎D(2/15):9、13


              IP属地:浙江23楼2020-07-12 0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