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昆虫吧 关注:1,463贴子:22,114

新人报到,挖个大坑尝试介绍一些个人比较熟悉的昆虫,主要是个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人报到,挖个大坑
尝试介绍一些个人比较熟悉的昆虫,主要是个人探索到的分布地区
一张山景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6-01 19:15回复
    初来乍到,感觉本吧略有点冷清,不过一眼就看到了北京野采胜地那贴。于是突发奇想,咱来一个横向介绍。也就是,根据物种说它对应的大致分布范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6-01 19:16
    回复
      首先聊聊我的喜好。鄙人的兴趣点主要在于(1)能养的,比如螳螂和各类直翅目(尤其是鸣虫)(2)能做标本的,尤其是鳞翅目(3)能玩的,知了蜻蜓一类的。但是无奈我学艺不精,好多昆虫都分辨不好,于是就先拣自己熟的说,欢迎各位积极补充!
      大坑,缓慢更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6-01 19:17
      回复
        既然是玩鸣虫多,就先从鸣虫入手吧:
        一、螽斯类
        首当其冲就是四大蝈螽,个个都是大型螽斯
        (一)优雅蝈螽:蝈蝈,山里一般都有。现在似乎只有房山的山里我还没发现过。但是大小、叫声、颜色就各异了。一般来说怀柔密云平谷的铁蝈或者杂色山青个头大、叫声洪亮;延庆昌平的分布密度大,但是个小,不过有的小绿蝈观赏性还是不错的。
        (二)暗褐蝈螽:也算个大型螽斯,只不过在鸣虫圈里难登大雅。成虫比蝈蝈早半个多月,六月中旬一般就开始大叫了。分布上感觉比蝈蝈要窄一些,在我来看似乎北京有暗褐的地方必有蝈蝈。
        (三)中华蝈螽:听老一辈人说曾经老机场路沿线就有,但是现在早没了。这货长得类似长翅膀暗褐蝈螽,但是习性上更爱飞跳,跟大飞蚂蚱似的,不像优雅和暗褐喜欢往灌木草丛底下掉。
        (四)乌苏里蝈螽:就偶然发现过一次。在怀柔去往喇叭沟门的路上(幽谷神潭再往西北)某一个漂流售票处(忘了叫啥了)聚集着一群。长得和中华蝈螽很像,但是几乎没有花纹,是纯绿色的。另外每一次叫声比暗褐短许多。见到那次当时八月中旬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6-01 19:26
        收起回复
          (五)姬螽 感觉山里都不少,凤凰岭附近、昌平白羊沟、延庆柳沟、密云水库附近都听见过不少叫的。但是这种东西个小腿长蹦得快,还老藏在枯草杈堆里,不太容易抓。但是真抓到须子全长的,不说听叫,长相还是比较养眼的
          (六)小寰螽(中华寰螽)不太确定,仅在昌平白羊沟见过一只疑似母。当时我正专心蹚草找蝈蝈秧子,结果这货从后背蹿上我后脖颈子咬我,吓得我以为是胡蜂。。后来被扫下来的时候瞟了一眼感觉个头像小寰,比姬螽大不少。另外,姬螽肚子是翠绿色的,小寰是土黄褐色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6-01 19:33
          回复
            (七)中华草螽 长得反正是个草螽样,翅膀发灰黑色,叫声比较小,须子比例并不像别的草螽那么长。另外受惊以后更爱飞而不是跳。目前只在西山森林公园见过。
            (八)悦鸣草螽 也是个草螽样,但是翅膀黑色,肚子侧面有点发黄绿色。叫声什么样还从来没听见过。在密云桃源仙谷见过不少,数量比较多。
            (九、十)斑翅草螽、长瓣草螽 这俩公的很难分,都是肉灰色翅膀,大长须子,栖息在茅草丛里,蹦得贼快。主要靠母的分辨,长瓣草螽扎枪(产卵器)很长。最早城里就有分布,比如奥森门口的荒草地,现在都没了。但是山里应该有不少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01 19:56
            回复
              (十一)素色似织螽 这种螽实际上分布的也比较广,感觉西、北山区里一般都有,只不过难见到。这种虫尤其喜欢栖息在柳树高处,并且通常都夜里叫。叫声很有质感,初听像某种蝉的叫声。另外,这虫不吃素!不吃素!喂甜水果和虫才行!小时候我好不容易抓到只嫩的,结果喂菜没几天饿死了...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十二)黑胫勾额螽 这螽城里也有不少,像清华大学里、北五环清河营郊野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都有,相信山里也都会有。也是夜里叫,叫声像漏电,俗称“电流音”,也挺好玩。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6-01 19:57
              收起回复
                (十三)日本条螽 这玩意几乎是最适应城市的螽斯了,好多城市绿化带都有。八月夜里公的会跑到灌丛高处连续叫,母的就考眼力了。
                (十四)半掩耳螽 这个品种好像见的不多,反正大体上是个类似日条但是大一些好看一些的露螽了。不过具体是不是半掩耳螽还难说,我只在山里零星见过几只,也分不清。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6-01 19:58
                收起回复
                  螽斯类大概就知道这么多了,有遗漏的欢迎各位补充。
                  接下来准备搞蟋蟀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6-01 20:00
                  回复
                    突然想起来有两个没确定品种的螽斯
                    一个露螽类的,产地清华大学
                    一个可能是姬螽类的,产地延庆柳沟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01 21:46
                    收起回复
                      好了 蟋蟀类开开
                      (一)北京油葫芦:在越冬鸣虫里,北京油葫芦算是有名的一号,尤其玉眼、朱砂眼的实在是美。但是就野虫来说,本人还没见过极为出众的,感觉就是有些能连叫。分布上,城里、山里都不少。至少在北五环各大郊野公园附近就很多了。其实最早奥森门口的荒草地非常多,但是现在都变了停车场了。
                      (二)银川油葫芦:跟油葫芦长得差不多,但是没有“八字眉”,纯黑色,叫声是略带金属感的“沥-沥沥”三音一组。分布上,目前只在昌平白羊沟和延庆柳沟见过。
                      (三)姬蟋:有点像黄褐色带飞翅的蛐蛐,但是叫声诡异一些,如“滴沥-滴沥”,另外更爱靠迅速爬行躲避捕捉。据观察一年出两代,六月中旬一代,九月一代。分布上,目前只在清华大学、延庆柳沟见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6-01 21:48
                      回复
                        (四)中华斗蟋:小孩子最爱斗的蛐蛐。城内外各处都有分布,但要说善斗的好虫可能还要数山里的。
                        (五)长腭斗蟋:很类似中华斗蟋,俗称“捞咪”,主要特征是头大牙长,以至于脸中间有个窝陷。虽然不算正经的斗蟋,但是也可以掐着玩。分布上同样满处都是。
                        (六)多伊棺头蟋:大“棺材板子”,雄的头前变成一个警察帽一般的平凸起。成虫时间比斗蟋、油葫芦要早一些,叫声急促如“嘟嘟嘟嘟嘟”。也是广布。
                        (七)石首棺头蟋:小“棺材板儿”,头脸前面也是平的,但是没有显著突出。体型也比多伊棺头蟋小很多。同样广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6-01 21:51
                        回复
                          (八)斑翅灰针蟋:“草蛉子”,很小,声音类似电流声但是比较微弱。这种虫多分布在人工草坪,因此四处都有,不过野外山里也有。另外,此虫一年两代,六月和九月各一代。九月的数量多,而且含有部分飞翅型。
                          (九)斑腿双针蟋:“斑蛉”,有黑白花纹。分布范围比上一种狭窄一些,更多在半野草里。目前在北五环各大郊野公园、奥森、以及山中知道有分布。
                          (十)黄角灰针蟋:“寒蛉”,棕黑色,须子黑白相间,叫声类似微弱的空调扇叶转动声(溜溜溜溜),分布更狭窄。目前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密云水库周边知道有分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6-01 21:52
                          收起回复
                            (十一)日本钟蟋:“黑金钟”,或者“马蛉”,叫声很有金属感。分布也比较广。除了西、北各大山区外,城里知道在清华大学东门外附近有零星分布。
                            (十二、十三、十四)中华树蟋、长瓣树蟋、真树蟋/斑角树蟋:统称“竹蛉”。竹蛉一般也是一年有六月和九月两代。中华树蟋是“青竹蛉”,分布最广,也是城内绿化带就有不少,叫声似木鱼声;长瓣树蟋是“紫竹蛉”,腹部有条黑宽纹,叫声如同极为连贯的中华树蟋,目前仅在山区确定有;另外的叫“银哨竹蛉”,叫声更尖而轻柔,城里也有零星分布,但是都在大树高处叫,本人从来没有见过尊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6-01 21:53
                            回复
                              收藏!楼主辛苦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6-02 07: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