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吧 关注:312贴子:1,066
  • 5回复贴,共1

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什么是康复
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伤残者更快更好地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这里说的残疾泛指身体上的伤、病和功能的障碍,如髌骨软化造成的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的疼痛。
2. 骨科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1)骨科疾病康复:骨科疾病多会引起躯体功能障碍,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都应进行康复治疗。
(2)骨与软组织损伤后康复:由于运动或其他原因意外发生损伤后,组织的损伤、疼痛、伤后的制动等,经过治疗后,遗留的肢体的力量和活动度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就应该通过康复治疗使损伤肢体和躯干的功能尽快恢复。
(3)骨科手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功能练习、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促进术后患者身心健康,尽快、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以使患者重返社会。
  简单地说,康复就是针对功能上的障碍,主要采用功能练习、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迸行治疗,以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功能(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行走、跑动、跳跃等)是康复的直接目标,重返社会(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娱乐等)是康复的最终目标。
  3. 为什么要进行康复治疗
  疾病、损伤、手术后,身体的功能将会产生某些缺失。这其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可以自行恢复。但多数功能必须依靠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练习,并经过一定的时间才可逐渐恢复或得到代偿,从而达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的目的。
康复的效果和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康复并不是患者单纯地被动接受治疗。只有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肌力练习的疲劳,多次反复练习的枯燥,关节活动度练习中的疼痛,都是必须患者配合,克服困难完成练习才能取得效果的。


IP属地:河北1楼2020-06-27 22:08回复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IP属地:河北2楼2020-06-27 22:10
    回复
      部分选自《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周谋望等 2007


      IP属地:河北5楼2020-06-27 22:13
      回复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1. 常规注意事项
        本书提供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方法及数据都是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的,具体使用中应该根据身条件及伤病和手术情况的不同,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练习。并且在练习中根据个人的体力情况,视自身练习后的疲劳程度,疼痛的程度,随时调节练习的强度。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组数、时间和强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和各种治疗在不断更新,康复方案也会逐步调整。但人体的运动形式是不变的,练习的方法和姿势等是相对固定的,调整的只是各项治疗和练习开始的时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等。书中所列出的方法同样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后继续指导康复功能练习。
          2. 练习中的疼痛
          某些功能练习会引起疼痛,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疼痛程度不重,并且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开始前的水平,就说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说明可能发生新的损伤,就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3.肌力练习的疲劳
          进行肌力练习时,必须每次练习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3小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应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样既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神经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同时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边练习边看电视或说话等是不可取的。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肢体、脊柱稳定及功能提髙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练习,才能逐渐恢复和提高功能。
          4. 动静结合
          除手术或病损肢体根据情况应该适当地制动和保护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多地活动和练习。才能确保身体的基础素质不会下降太多太快,并且能提髙整个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水平,促进手术或病损局部的恢复。
          5. 练习强度
          关节及关节附近手术后,通常在术后早期不宜过多活动关节,更不应该以反复活动的方式作为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极易造成关节肿胀积液,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可能由于过度的刺激使创伤和炎症积累,造成“异位骨化”等非常严重的后果。灵活性是随着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延展性的恢复,才能逐渐提髙的。
          6. 关节肿胀
          关节及肢体的轻度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的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直到关节活动角度和肢体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新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并恢复健康。肿胀突然加重时应该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如果还不能缓解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 遗忘
        在康复的适当时候就应该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过分关注只会加重心理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理性的功能障碍。


        IP属地:河北6楼2020-06-27 22:29
        回复
          康复治疗的特点
          1. 康复过程有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存在个体差异,以及伤病情况的不同,因此康复治疗的效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即使同样的伤病也由于诸多方面细微的差异而造成恢复的时间、程度等不同,因此没有必要与其他患者进行比较。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伤病或手术,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康复进程。盲目比较只能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功能恢复毫无帮助。
          2. 康复治疗及练习只需“不求甚解”
          书中为大家安排和设计的治疗和练习的方案是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杳、辅助检査(血、尿、X线片、CT、MRI等)、功能评定等的结果,医师、治疗师共同讨论后,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依据机体功能恢复的规律,按照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选择和设计的。
          虽然我们在书中尽量解释治疗的目的和作用,有时可能还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这时患者应尽虽根据专业医务人员的评定与指导,按照书中的要求去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下肢肌肉力量练习中的“抗阻拉皮筋肌力练习”。向前踢腿是练习股四头肌,向后踢腿是练习腘绳肌群及臀大肌肌力,向外侧踢腿是练习阔筋膜张肌的肌力,向内侧踢腿是练习内收肌力及股四头肌内侧头的肌力。30次每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是按照“超量恢复”的训练理论所设计的,针对肌肉的耐力进行练习的,因维持肢体及关节的稳定性需要肌肉具备良好的耐力。
          3. 康复不是“万能的”
          康复对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但由于人体组织的恢复能力,以及伤病的严重程度等,某些功能是不能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的。通过康复治疗和练习,发挥代偿功能、发展残余功能,尽可能改善功能,尽可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才是目的。
          4.“治好”的标准因人而异
          康复是需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功能康复目标的设定也因人而异,所谓“治好”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样是小腿骨折,做了同一方式的手术,对于老年人来说,骨折愈合良好,无疼痛肿胀,可以正常行走,恢复原来的日常生活,就是功能的完全恢复;但对于中青年来说,就需要至少能上学、上班、运动、完成所有生活所需的活动;对于运动员来说,就需要能全力的跑跳等,恢复全部的运动能力,重返赛场,才能算是恢复了全部功能。
          因此,在按照康复方案练习之前,首先必须经过专业医务人员的诊断和评定,在对自身功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通过交流沟通以及练习中不断的调整,进行适合自身身体条件并且有针对性的功能练习。


          IP属地:河北7楼2020-06-27 22:29
          回复
            正在进行康复的断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0-19 0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