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庄子》外杂篇,最棘手的是作者问题。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最普遍,认为外杂篇既有庄子自撰,也有庄子后学所作,如《秋水》等佳篇,很多人认为非庄子不能为,又如王夫之等人断言,《寓言》、《天下》两篇“乃全书之序例”,为庄子自撰。[1]第二种观点认为,内外杂篇全为庄子自撰。明确持此论者不多,或以为区别作者没有意义,故在注庄研庄时,笼统视内外杂均为庄子之言。第三种观点认为,外杂篇绝非庄子自撰,如高亨举六证以明:“内篇庄周自撰,外篇杂篇皆其弟子所述。”[2]刘笑敢主要以概念来判别,不仅提出内篇早于外杂篇,而且论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外杂篇为弟子后学所撰。[3]张远山提供五类硬证,论断“外杂篇无一庄撰”。[4]第四种观点极为罕见,任继愈先生认为:内七篇“决不是庄周的思想,而是后期庄学的思想”,是“一堆糟粕”,外杂篇才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为庄子自撰。[5]
外杂篇中确有与内篇几可乱真的佳作,但也有偏离乃至背离内篇的篇章。若视《庄子》均为庄撰,则庄子不免自相矛盾,然而内篇中的庄子思想绝不矛盾,观点始终如一,却仅示以草蛇灰线;思维严谨,结构缜密,但“不与庄语”,表达吊诡谲怪,塑造孔子形象尤其如此,忽儒忽道,时褒时贬,而这绝非庄子矛盾,拙文《庄子笔下的孔子》已有论证。[6]本文继续从“孔子形象”的特定视阈,寻究命笔宗旨,甄别风格特征,比较内篇与外杂篇孔子形象的异同,以期对此千年争讼,理出些微头绪。
孔子形象分类表(注:同章出现为1次)
篇目(章)\类型悖道孔子(实际)顺道孔子
儒道之间(实际)求道(真际)悟道改宗(真际)
天地(2) 求道于老聃闻道于为圃丈人,孔子、子贡齐悟道
天道(1)被老聃批评
天运(4)被师金批评 两次求道于老聃闻道于老聃而悟道
秋水(2)少仲尼之闻孔子游于宋
至乐(1) 教诲子贡
达生(4) 孔言“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求道于承蜩丈人;
外杂篇中确有与内篇几可乱真的佳作,但也有偏离乃至背离内篇的篇章。若视《庄子》均为庄撰,则庄子不免自相矛盾,然而内篇中的庄子思想绝不矛盾,观点始终如一,却仅示以草蛇灰线;思维严谨,结构缜密,但“不与庄语”,表达吊诡谲怪,塑造孔子形象尤其如此,忽儒忽道,时褒时贬,而这绝非庄子矛盾,拙文《庄子笔下的孔子》已有论证。[6]本文继续从“孔子形象”的特定视阈,寻究命笔宗旨,甄别风格特征,比较内篇与外杂篇孔子形象的异同,以期对此千年争讼,理出些微头绪。
孔子形象分类表(注:同章出现为1次)
篇目(章)\类型悖道孔子(实际)顺道孔子
儒道之间(实际)求道(真际)悟道改宗(真际)
天地(2) 求道于老聃闻道于为圃丈人,孔子、子贡齐悟道
天道(1)被老聃批评
天运(4)被师金批评 两次求道于老聃闻道于老聃而悟道
秋水(2)少仲尼之闻孔子游于宋
至乐(1) 教诲子贡
达生(4) 孔言“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求道于承蜩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