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江南
08级 李三
(一)
宣镇的雨季依旧猝不及防地来了,这样的梅雨季节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河道旁停靠的小船船橹上也长满了密密的青苔。
我是一个游客,这种蒙蒙的水汽与北方的艳阳天大不相同,仅仅是房檐上悬挂的一只画眉鸟笼也足可以使我们惊呼半天。
我所在的这个旅行团刚从周庄回来,与著名的沈厅不同的是,宣镇没有任何可以让它出名的建筑。宣镇的小和普通让它守住了一份更为难得的纯净。我始终努力在门前海棠,窗后斑驳的老人皱纹,桥边热气袅袅的梅花糕之间寻得些什么,于是,一些丝丝缕缕的记忆渐渐织成一段了。
(二)
马上就到端午了。
端午是宣镇最重要的节日。那天会有舞龙队舞狮队在镇上狭窄的街上来回穿梭,小镇不大,不出多久,庆祝队伍就会在镇上来回好几遍,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到宣镇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镇上年满十四岁的女孩都会被家长打扮一番到镇上最宽的那座桥上跳舞。所以,一群扎红头绳穿红衣红裤红鞋的女孩子边跳舞边往河里和人群中撒粽子便成了宣镇上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景观。但热闹的时候就那么一天,宣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哗哗桨声中平静度过。
端午也是阿妈最重要的日子。
她在过节前几天就忙碌起来了,淘米,剥枣,洗苇叶。等端午前一天糯米蒸好时,阿妈挑选出最细的苇叶,把浩白的糯米包进去,嵌进一颗剔透的红枣,再撒进几颗红豆,用红线一圈圈一层层地把粽子包裹起来,整齐的扎成鸳鸯结。
阿妈包的粽子小而精致,很像她本人。她每年都会包一大笸箩的粽子送到跳舞的女孩那里。阿妈她包的棕子有两种,有红豆的和没红豆的,她会把有红豆的自己留起来,可谁也不知道把这些放到哪里,甚至 连我也不知道。
阿妈生得很美,玲珑身材,发髯散下来可以到脚踝,当她在矮桥边抽打衣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她竟一个小女孩的母亲。隔壁卖槐花的老太太常常跑到我家里来。每到这时候,阿妈会在竹扁里抓出一大把青蚕豆,放到小筐里,对我说:“囡儿,先到门口把这些豆剥好,阿妈早上买了桂花卷儿,晚上蒸给你吃。”
桂花卷儿是我童年时期最喜欢的食物,乳白色的外层,上面有时着几朵没捣碎的桂花,虽说叫“卷儿”,却更接近于规整的圆柱形,咬一口便能扯出几根青红丝,再咬一口,就会有汁汤溢出来。每次我的不情愿都会被这种唇齿间瞬间溢满桂花香的感觉冲走。于是,每次会很爽快地接过小筐,到门外河边的小石墩上剥蚕豆。
可我从不知道老太太和阿妈说了什么,只是依稀记得每次过不了多久,老太太都会嘟囔着极不情愿地出来,悻悻而去。阿妈也尾随而出,并不对老太太说什么送别的话,只是一把抓起我的手,带我回去,一脸愠怒。
当时我在认为她们可能是为了什么针头线脑的事发生了争执,并没有过多的问,只是抱着小筐听着流水鸭叫和幻想晚上热气腾腾的桂花卷儿。直到后来的一天。
那天的云层很厚,我的蚕豆刚剥了一会儿,闷雷就滚起来了。河道旁的船纷纷靠岸,当我准备开门栓的一刹那,又突然把手缩回去了,因为屋里时断时续的争执声正顺着厚重的门框边隙传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们谈话的内容。当我把耳朵贴近门隙时,巨大的兴奋和好奇使我分明听到了自己“砰砰”的心跳。
“你怎么又把人家骂回去了呢?不依就不依,何必又弄得如此下不来台,囡儿妈,不是我说你……”
“阿婆,就不劳你费心了,我说过,我一个人带囡儿过就很好,何况我还要等他。”
“囡儿妈!你不为自己也该为囡儿想想吧,恐怕到囡儿大些时,连嫁妆都凑不齐,再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等下去又有何用……”
08级 李三
(一)
宣镇的雨季依旧猝不及防地来了,这样的梅雨季节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河道旁停靠的小船船橹上也长满了密密的青苔。
我是一个游客,这种蒙蒙的水汽与北方的艳阳天大不相同,仅仅是房檐上悬挂的一只画眉鸟笼也足可以使我们惊呼半天。
我所在的这个旅行团刚从周庄回来,与著名的沈厅不同的是,宣镇没有任何可以让它出名的建筑。宣镇的小和普通让它守住了一份更为难得的纯净。我始终努力在门前海棠,窗后斑驳的老人皱纹,桥边热气袅袅的梅花糕之间寻得些什么,于是,一些丝丝缕缕的记忆渐渐织成一段了。
(二)
马上就到端午了。
端午是宣镇最重要的节日。那天会有舞龙队舞狮队在镇上狭窄的街上来回穿梭,小镇不大,不出多久,庆祝队伍就会在镇上来回好几遍,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到宣镇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镇上年满十四岁的女孩都会被家长打扮一番到镇上最宽的那座桥上跳舞。所以,一群扎红头绳穿红衣红裤红鞋的女孩子边跳舞边往河里和人群中撒粽子便成了宣镇上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景观。但热闹的时候就那么一天,宣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哗哗桨声中平静度过。
端午也是阿妈最重要的日子。
她在过节前几天就忙碌起来了,淘米,剥枣,洗苇叶。等端午前一天糯米蒸好时,阿妈挑选出最细的苇叶,把浩白的糯米包进去,嵌进一颗剔透的红枣,再撒进几颗红豆,用红线一圈圈一层层地把粽子包裹起来,整齐的扎成鸳鸯结。
阿妈包的粽子小而精致,很像她本人。她每年都会包一大笸箩的粽子送到跳舞的女孩那里。阿妈她包的棕子有两种,有红豆的和没红豆的,她会把有红豆的自己留起来,可谁也不知道把这些放到哪里,甚至 连我也不知道。
阿妈生得很美,玲珑身材,发髯散下来可以到脚踝,当她在矮桥边抽打衣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她竟一个小女孩的母亲。隔壁卖槐花的老太太常常跑到我家里来。每到这时候,阿妈会在竹扁里抓出一大把青蚕豆,放到小筐里,对我说:“囡儿,先到门口把这些豆剥好,阿妈早上买了桂花卷儿,晚上蒸给你吃。”
桂花卷儿是我童年时期最喜欢的食物,乳白色的外层,上面有时着几朵没捣碎的桂花,虽说叫“卷儿”,却更接近于规整的圆柱形,咬一口便能扯出几根青红丝,再咬一口,就会有汁汤溢出来。每次我的不情愿都会被这种唇齿间瞬间溢满桂花香的感觉冲走。于是,每次会很爽快地接过小筐,到门外河边的小石墩上剥蚕豆。
可我从不知道老太太和阿妈说了什么,只是依稀记得每次过不了多久,老太太都会嘟囔着极不情愿地出来,悻悻而去。阿妈也尾随而出,并不对老太太说什么送别的话,只是一把抓起我的手,带我回去,一脸愠怒。
当时我在认为她们可能是为了什么针头线脑的事发生了争执,并没有过多的问,只是抱着小筐听着流水鸭叫和幻想晚上热气腾腾的桂花卷儿。直到后来的一天。
那天的云层很厚,我的蚕豆刚剥了一会儿,闷雷就滚起来了。河道旁的船纷纷靠岸,当我准备开门栓的一刹那,又突然把手缩回去了,因为屋里时断时续的争执声正顺着厚重的门框边隙传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们谈话的内容。当我把耳朵贴近门隙时,巨大的兴奋和好奇使我分明听到了自己“砰砰”的心跳。
“你怎么又把人家骂回去了呢?不依就不依,何必又弄得如此下不来台,囡儿妈,不是我说你……”
“阿婆,就不劳你费心了,我说过,我一个人带囡儿过就很好,何况我还要等他。”
“囡儿妈!你不为自己也该为囡儿想想吧,恐怕到囡儿大些时,连嫁妆都凑不齐,再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等下去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