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时(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34年(1908年)时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撤销道制,泸州直隶四川军政府。1913年恢复道制,撤消泸州直隶州,2本属改称泸县,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泸县隶属永宁道。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分四川省为18行政督察区,泸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区,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川南人民行政公署驻泸县,下辖泸县、内江、乐山、宜宾四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区及自贡市。泸县、富顺、隆昌、合江、纳溪、叙永、古蔺、古宋等八县隶属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0年7月,泸县分置市、县,划泸县城区及部分郊区设置泸州市,8月1日,县、市分开办公,泸县隶属关系不变。泸县地图1951年11月9日,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往隆昌县城。1952年2月25日改称隆昌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各个专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952年9月24日,隆昌区专员公暑迁回泸州市。1953年1月,隆昌区专员公公署改称四川省人民政府泸州区专员公署,辖8县1区。1960年7月1日,泸州专署与宜宾专署合并,称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仍驻宜宾市,泸县属宜宾专署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带县新体制,自此泸县隶属泸州市管辖。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实施区划调整,划出通滩、弥陀、分水岭、石寨、况场6乡镇给江阳区所辖,石洞、胡市、金龙、安宁、特兴5乡镇给龙马谭区所辖,12月26日泸县县城迁福集镇。 [3] 2014年4月,泸县调整福集镇行政区划,辖大田、天洋2个社区和赵岩、石鸭等16个村所属行政区域,调整后的福集镇人民政府迁往大田北街43号;并设立玉蟾街道办事处,辖原福集镇的祥和、龙桥等10个社区和九曲河等1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玉蟾街道办事处驻花园路257号。 [4]
12月7日,我市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泸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改革开放40年来泸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据了解,40年来,泸县经济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趋靓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1亿元起步,1993年突破了10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上升27亿元。在7年时间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00亿元到300亿元的跨越,是1978年的145倍。
在产业发展方面,40年来,泸县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型优化升级为“二三一”型。第二产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势头强劲,现代农业产业呈规模发展。预计到今年年底,泸县县城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将突破“双二十”,分别达20.5平方公里、20.5万人。40年来,泸县的交通条件由难到畅,集镇建设焕然一新,实现了一级场镇硬化、亮化、绿化的全覆盖,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停车场等场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