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lz第一次在贴吧发贴,想介绍一下仁才学校的方方面面。之所以要写这些内容,显然不是为仁才做宣传 (我对仁才有着不小的失望),而是为了感谢去年在这个吧里看到的仁才相关介绍对我的帮助,那位吧友记录了他在仁才生活的点点滴滴,很详尽地评价了各位老师,甚至贴出了各次考试成绩单,即便过了一年,那篇帖子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今年复读形势非常复杂,看到大家面临艰难的抉择,我也很难受,谨以此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个人情况:本人之前没有参加过高考,因此心态可能与复读的诸位有所不同,自认为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这一年下来基本上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是跟着仁才的节奏在走,第二学期(二轮复习+冲刺阶段)的时候,我不再信任仁才的老师和复习模式,选择自己分析考题和练习,加上疫情原因半年时间在家度过,和仁才交集很少,仅和学校一起参加了一二模考试,和部分教师有些交流。今年高考我的分数在仁才应该是最高一档,还是有些幸运的成分。
在此特别说明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以下正文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些事实类的描述,而不是我主观的评断,所有的一切最好还是不要人云亦云,而是由自己来定夺。
正文部分
1、 班级概况
Lz 2019年八月底入学,参加了仁才的分班考试,分在理一班,全班一共30人左右,之后有出有入高考前大概总共有35人(退校、从大学退下来、从二班升上来的都有)。仁才理科班一共3个,文科班1个,还有艺术班就不太清楚了,我和其他班完全没有交集,所以只介绍理一班。
理一班学生组成比较复杂,有的同学我一整年也没说一句话,有的则成为了会铭记一生的朋友。大部分是复读生,来自各个学校(人大附最多,其他海淀校和外区也都有,还有外省的),有应届生,也有一些同学情况更为特殊。进班高考分数排布未知,650+估计也就一两个人,显然有很多600以下的学生,理科好的学生会多一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班主任王老师,年龄偏大,不同于去年帖子的描述,我认为她人很负责,有时很固执,但也会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变通,只要你尽力学习不干扰他人,她绝对只会鼓励你,完全不会对你有任何负面影响。至于严格管控手机,见仁见智,我觉得总是为了学生好。对高分生关注更多,但这也很难避免。
2、 教学安排
因为实质上这一年只有第一学期是在学校上的课,所以只介绍这段时期的教学安排,2020
年以网课为主,我没怎么听过,无法介绍。如果没有疫情,大概率第二学期的安排类似,可能会有更多的答疑时间。
仁才一周上五天课,周末休息。每天八节课5+3,每堂课40分钟,课间10分钟,中午12点下课,午休一个半小时,下午四点最后一堂课下课。周一二三有统练,时长和新高考相同,周四多上两节课,周五多上一节班会,基本上每天六点多放学。
课都是连堂课,语数外五天中有一天没课,理化生有两天没课,那时老师基本不会来校。
要求七点半到校,早读几乎没什么意义,听力考试前基本上是练练听力,之后好像一周有几天自己练语文背默,记不太清了,反正用处不大,从来没做过卷子。我一般选择迟到,很多人也会迟到,屡禁不止。
午休每天会有一科老师帮着答疑,有很多学生往办公室跑,有些时候一中午也轮不到你,不过平时课间追问一般老师都有空。通常大家都在教室里自习,班主任会来看并禁止大声交流讨论。
晚上七点半开始晚自习,我是走读生,有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吃完饭也加入,管理很松,全靠自己自律,九点钟自习结束,大巴来接住宿生回宿舍。
3、 任课教师
Lz显然不属于对高考了解透彻的那一类人,但自认为还是很清楚教高考的好教师应达到什么水平。主要其实也就两点:1)能以明确的体系串讲高中知识,清晰准确不遗漏 2)深刻理解高考的考试性质,也就是及时追踪试题变化趋势,能够系统性地把握考题,当然也包括最基本的考点和知识点对应。
未完待续
个人情况:本人之前没有参加过高考,因此心态可能与复读的诸位有所不同,自认为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这一年下来基本上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是跟着仁才的节奏在走,第二学期(二轮复习+冲刺阶段)的时候,我不再信任仁才的老师和复习模式,选择自己分析考题和练习,加上疫情原因半年时间在家度过,和仁才交集很少,仅和学校一起参加了一二模考试,和部分教师有些交流。今年高考我的分数在仁才应该是最高一档,还是有些幸运的成分。
在此特别说明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以下正文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些事实类的描述,而不是我主观的评断,所有的一切最好还是不要人云亦云,而是由自己来定夺。
正文部分
1、 班级概况
Lz 2019年八月底入学,参加了仁才的分班考试,分在理一班,全班一共30人左右,之后有出有入高考前大概总共有35人(退校、从大学退下来、从二班升上来的都有)。仁才理科班一共3个,文科班1个,还有艺术班就不太清楚了,我和其他班完全没有交集,所以只介绍理一班。
理一班学生组成比较复杂,有的同学我一整年也没说一句话,有的则成为了会铭记一生的朋友。大部分是复读生,来自各个学校(人大附最多,其他海淀校和外区也都有,还有外省的),有应届生,也有一些同学情况更为特殊。进班高考分数排布未知,650+估计也就一两个人,显然有很多600以下的学生,理科好的学生会多一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班主任王老师,年龄偏大,不同于去年帖子的描述,我认为她人很负责,有时很固执,但也会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变通,只要你尽力学习不干扰他人,她绝对只会鼓励你,完全不会对你有任何负面影响。至于严格管控手机,见仁见智,我觉得总是为了学生好。对高分生关注更多,但这也很难避免。
2、 教学安排
因为实质上这一年只有第一学期是在学校上的课,所以只介绍这段时期的教学安排,2020
年以网课为主,我没怎么听过,无法介绍。如果没有疫情,大概率第二学期的安排类似,可能会有更多的答疑时间。
仁才一周上五天课,周末休息。每天八节课5+3,每堂课40分钟,课间10分钟,中午12点下课,午休一个半小时,下午四点最后一堂课下课。周一二三有统练,时长和新高考相同,周四多上两节课,周五多上一节班会,基本上每天六点多放学。
课都是连堂课,语数外五天中有一天没课,理化生有两天没课,那时老师基本不会来校。
要求七点半到校,早读几乎没什么意义,听力考试前基本上是练练听力,之后好像一周有几天自己练语文背默,记不太清了,反正用处不大,从来没做过卷子。我一般选择迟到,很多人也会迟到,屡禁不止。
午休每天会有一科老师帮着答疑,有很多学生往办公室跑,有些时候一中午也轮不到你,不过平时课间追问一般老师都有空。通常大家都在教室里自习,班主任会来看并禁止大声交流讨论。
晚上七点半开始晚自习,我是走读生,有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吃完饭也加入,管理很松,全靠自己自律,九点钟自习结束,大巴来接住宿生回宿舍。
3、 任课教师
Lz显然不属于对高考了解透彻的那一类人,但自认为还是很清楚教高考的好教师应达到什么水平。主要其实也就两点:1)能以明确的体系串讲高中知识,清晰准确不遗漏 2)深刻理解高考的考试性质,也就是及时追踪试题变化趋势,能够系统性地把握考题,当然也包括最基本的考点和知识点对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