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山后人张匡合迁于此地安家,后繁衍成村,以姓命村名张家庄。明洪武三十一年,在此建大嵩卫城。清雍正十三年后,裁卫设县治于此,时称海阳城里。1942年解放后,划为镇驻地,改名凤城,设四个里,分为七个村(建设、巩固、统一、先锋、群利、胜利、民主)。1948年,七个村合并为四个村(先锋、建设、胜利、民主)
嵩阳张氏族系大事记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始祖讳张匡合公(? -1399)从原籍海西军户落籍至今山东省海阳市凤城东南部,后发展为张家庄(以姓命村名,即今先锋村所在地)。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张匡合公以军功累升辽东都指挥金事,诰封昭勇将军,《海阳县志)记载为“元、明、清十一将军”之一,“正三品",配偶诰封太淑人婆婆。
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
五月,明王朝在今凤城望石山之南,龙头港之后的张家庄等渔村所在地设置军事要地一大嵩卫(因依嵩山而得名),屯兵1767人,卫内设置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17员,镇抚1员,千户10员,百户20员,辖中、后千户所。张匡合公诰授大嵩卫指挥使。
同年大嵩卫在城东80里设立海阳守御所(令乳山市海阳所所在地),屯兵1120人,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镇抚2员、百户10员。时年起沿海筑烟墩(烽火台)18座。遇警时,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至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裁。
明建文元年(1399年)
八月二十五日.始祖张匤合公随驾征讨在真定大战中阵亡。
九月二世祖张山公(?-1426)继父补役,寄功升总旗。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配偶诰封太淑人婆婆。
翌年二月张山公率军过淮河,六月初三渡江,十三日克金。同月蒙兵部官引奏钦升金吾左卫指挥使。
明永乐八年(1410年)
二月,二世祖张山公跟随都指挥薛脱火赤随驾征沙漠,五月至灭胡,勇敢当先人阵交锋杀败胡寇阿鲁台有功回还京城。八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升江辽东都指挥佥事。
正月至六月、登州,宁海诸县疫病流行,死人六千余,我张氏先祖幸免。
永乐年间、从江苏、安徽、湖广、福建移民大嵩卫。
永乐年间,在个风城统一村东南始建学宫。
明宜德元年(1426年)
三世组张宣公(?-1463)、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陈氏诰封太淑人,
明宣德十年(148年)
三世祖张宣公,征取武定州扫平有功,十二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管京操事。
明天顺七年(1463年)
四世祖张样公(?-1479),于九月初四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于氏诰封太淑人。
明化十六年(1480年)
五世祖张聪公(1465-1519)字文博,于三月二十六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朱氏,胡氏均诰封太淑人。
明正德元年(1506年)
五世祖张聪公被调即墨营镇刘贼寇,山东克奏大捷于临朐破贼安民,蒙兵部官提清,诰封昭勇将军(从二品),并因才全德备,文武超众,钦赐功封名宦,血食孔侧以彰忠勇。
七月初六,海水忽逆流三十里,沿海庄稼被淹。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
六月初七日,五世祖张聪公病故。葬于今凤域张氏南河沟东老茔。清朝未年编《海阳县续志》”名人坟地”栏目中记载:“明昭勇将军名宦 张聪墓 在南河沟村东。
六世祖张国勋公(?-1555)字元功,于十二月十五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第九号文凭一道。后又升为浮图谷都司,配偶朱氏,匡氏均浩封太淑人。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蝗灾,禾稼殆尽。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地大震,损农舍甚多。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一股倭寇在大嵩卫城西小海口登陆,大嵩卫驻军出兵迎击,设于烟台山的震远炮击沉贼船一只,残敌溃逃。
明万历三年(1575年)
七世租张延龄公(1536 -1609)字寿吾,于十月十五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第十号文凭一道。配偶李氏、孙氏、石氏均诰封太淑人。
明万历七年(1579年)
晦夜大雨,平地水滥,庐舍尽圮。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八世祖张钲公(1561-1637)字太阶,于十月内蒙兵部官引泰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请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文凭一道。 配偶李氏,王氏、陈氏均诰封太淑人。
此年代间,八世组张锐公经科举考试,诰封承德郎、承德府通判(正六品)。配偶郝氏诰封安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三至九月无雨,赤地干里,蝗蝻遍野,次年大饥,至人相食。
明崇祯十年(1637年)
九世祖张彭泽公字肖儒,于十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魏氏诰封太淑人。
年内五六十名倭寇在羊角泮登陆,被大嵩卫驻军击退。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清兵由辽东渡渤海破宁海州入登州,二月,攻破莱阳。
嵩阳张氏族系大事记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始祖讳张匡合公(? -1399)从原籍海西军户落籍至今山东省海阳市凤城东南部,后发展为张家庄(以姓命村名,即今先锋村所在地)。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张匡合公以军功累升辽东都指挥金事,诰封昭勇将军,《海阳县志)记载为“元、明、清十一将军”之一,“正三品",配偶诰封太淑人婆婆。
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
五月,明王朝在今凤城望石山之南,龙头港之后的张家庄等渔村所在地设置军事要地一大嵩卫(因依嵩山而得名),屯兵1767人,卫内设置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17员,镇抚1员,千户10员,百户20员,辖中、后千户所。张匡合公诰授大嵩卫指挥使。
同年大嵩卫在城东80里设立海阳守御所(令乳山市海阳所所在地),屯兵1120人,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镇抚2员、百户10员。时年起沿海筑烟墩(烽火台)18座。遇警时,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至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裁。
明建文元年(1399年)
八月二十五日.始祖张匤合公随驾征讨在真定大战中阵亡。
九月二世祖张山公(?-1426)继父补役,寄功升总旗。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配偶诰封太淑人婆婆。
翌年二月张山公率军过淮河,六月初三渡江,十三日克金。同月蒙兵部官引奏钦升金吾左卫指挥使。
明永乐八年(1410年)
二月,二世祖张山公跟随都指挥薛脱火赤随驾征沙漠,五月至灭胡,勇敢当先人阵交锋杀败胡寇阿鲁台有功回还京城。八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升江辽东都指挥佥事。
正月至六月、登州,宁海诸县疫病流行,死人六千余,我张氏先祖幸免。
永乐年间、从江苏、安徽、湖广、福建移民大嵩卫。
永乐年间,在个风城统一村东南始建学宫。
明宜德元年(1426年)
三世组张宣公(?-1463)、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陈氏诰封太淑人,
明宣德十年(148年)
三世祖张宣公,征取武定州扫平有功,十二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管京操事。
明天顺七年(1463年)
四世祖张样公(?-1479),于九月初四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于氏诰封太淑人。
明化十六年(1480年)
五世祖张聪公(1465-1519)字文博,于三月二十六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朱氏,胡氏均诰封太淑人。
明正德元年(1506年)
五世祖张聪公被调即墨营镇刘贼寇,山东克奏大捷于临朐破贼安民,蒙兵部官提清,诰封昭勇将军(从二品),并因才全德备,文武超众,钦赐功封名宦,血食孔侧以彰忠勇。
七月初六,海水忽逆流三十里,沿海庄稼被淹。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
六月初七日,五世祖张聪公病故。葬于今凤域张氏南河沟东老茔。清朝未年编《海阳县续志》”名人坟地”栏目中记载:“明昭勇将军名宦 张聪墓 在南河沟村东。
六世祖张国勋公(?-1555)字元功,于十二月十五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第九号文凭一道。后又升为浮图谷都司,配偶朱氏,匡氏均浩封太淑人。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蝗灾,禾稼殆尽。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地大震,损农舍甚多。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一股倭寇在大嵩卫城西小海口登陆,大嵩卫驻军出兵迎击,设于烟台山的震远炮击沉贼船一只,残敌溃逃。
明万历三年(1575年)
七世租张延龄公(1536 -1609)字寿吾,于十月十五日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第十号文凭一道。配偶李氏、孙氏、石氏均诰封太淑人。
明万历七年(1579年)
晦夜大雨,平地水滥,庐舍尽圮。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八世祖张钲公(1561-1637)字太阶,于十月内蒙兵部官引泰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请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得到山东文凭一道。 配偶李氏,王氏、陈氏均诰封太淑人。
此年代间,八世组张锐公经科举考试,诰封承德郎、承德府通判(正六品)。配偶郝氏诰封安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三至九月无雨,赤地干里,蝗蝻遍野,次年大饥,至人相食。
明崇祯十年(1637年)
九世祖张彭泽公字肖儒,于十月初一蒙兵部官引奏钦准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诰授山东都司大嵩卫指挥使。配偶魏氏诰封太淑人。
年内五六十名倭寇在羊角泮登陆,被大嵩卫驻军击退。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清兵由辽东渡渤海破宁海州入登州,二月,攻破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