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35贴子:95,668

论夏朝国家形式及其统一的意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资料出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作者:杜勇(天津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研究所, 天津 )


IP属地:天津1楼2020-08-12 20:34回复
    摘 要:关于夏朝的国家形式, 过去提出的专制集权国家说或城邦联盟说, 都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 借鉴德国学者罗曼· 赫尔佐克关于世界早期国家形成的另一种理论模式———贵族国家说, 深入分析有关夏 朝历史的考古和文献资料, 可发现夏朝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的贵族统治单元, 又是一个代表中央 政权而凌驾于万国之上、以贵族国家作为统治形式并初步具备地方二级制政区体系的早期统一国家。 夏朝 统一国家的形成, 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夏朝国家形式;贵族国家说;早期统一国家


    IP属地:天津2楼2020-08-12 20:34
    回复
      关于夏朝的国家形式问题, 目前学术界尚 未形成一致的认识 。归纳起来, 大体有两种最 具代表性的意见 。一种是专制集权国家说。在 传统史学中, 夏朝被描绘成中国的第一个统一 王朝 ,似乎同秦汉诸帝国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 所谓“中华大一统” 观念, 长期居于主流史学的 地位 。今日有学者认为,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王朝”[ 1] (P369), 夏后是“专制的世袭君主”[ 2] (P69),专制主义是 “包括夏 、商、周早期国家在内的古代中国国家 制度的稳定的特征”[ 3] (P472), 都是这种意见的 体现 。另一种意见是城邦联盟说 。有学者认 为, “古代或古典时代的国家包括起初的城邦和 继起的帝国,城邦是最早形式的国家”[ 4] (P1); “古代城邦是与城邦联盟并存的,城邦联盟不是 国家 ,城邦才是国家 。古代中国的三代王朝, 实 际上就是城邦联盟”[ 4] (P4);也有学者称之为 “方国联盟”[ 5] (P90),说“夏商周都是方国之君” [ 6] (P145)。这两种关于夏朝国家形式的见解, 前 者过于强调夏朝的国家统一性, 未能对周边方国的地位给予较好的说明;后者过于强调诸方 国的政治独立性, 较为忽视夏朝统一国家的政 治格局 ,各自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 。本文 拟另辟蹊径, 运用德国学者罗曼 ·赫尔佐克关 于世界早期国家形成的另一种理论模式———贵 族国家说 ,对夏朝国家形式及其统一的意义略 作探索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


      IP属地:天津3楼2020-08-12 20:36
      回复

        1998 年,德国政治学家罗曼 ·赫尔佐克的 《古代的国家 ———起源和统治形式》[ 7] 一书被 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 ,使我们看到了对世界早 期国家形成路径的一种新见解。赫氏认为, 世 界文明发生史上除了经由建立城邦的道路而形 成的早期国家外,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以贵族统 治的面貌出现的早期国家形式 。“这种统治类 型的饶有兴味之处在于:它很可能就是国家真 正的原始形态 。”[ 7] (P141)赫尔佐克关于贵族国 家的理论体系, 不仅通过自己构拟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 , 而且根据大量历史文 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 对上古时代贵族国家的 统治形式给予了有力的证明。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 赫氏还对中国早期国家形式给予了应有的 关注 ,认为中国在建立帝国(公元 221 年)之前 的那批互相竞争的国家 , 都具有与贵族国家完 全相同的结构。不过赫氏把这种贵族国家的统 治形式追溯到商朝就停止了, 对于夏朝和龙山 时代的国家形态却着墨不多, 只是用较为谨慎 的态度说道:“今天已经没有人想要完全排除下 面这一可能性 ,即有关夏王室的传说并不仅仅 是杜撰, 但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没有确切的结 论。”[ 7] (P247)


        IP属地:天津4楼2020-08-12 20:37
        回复
          按照赫尔佐克的观点, 贵族国家是指单个 的贵族领主拥有自己的部落国(civitas), 每个 部落国都有自己的领土 , 亦即每个贵族领主都 统治着一个各自为政的小国家 。在这样的贵族 国家里,社会分化已相当明显 ,产生出了一个富 裕而强大的贵族阶层 , 世袭掌握着统治机关 。 贵族领主拥有控制支配其依附者的权力, 并以 效忠自己的“随从”即专门以打仗为职业的士兵 作为实现其经济和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 。贵族 领主居住在加固设防的巨大城堡, 建有组织严 密完善的行政实体, 还有维护内部治安的常设 司法机关 ,从而形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中心 。 赫氏认为, 这种“贵族生活形式和领导形式, 是 人类于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出来的大多数国家在它们摇篮时期的形态”[ 7] (P169)。


          IP属地:天津5楼2020-08-12 20:38
          回复
            不过 ,这种贵族统治开始还只是一些较小 的国家。虽然这些较小的统治者有时也有“国 王”一类的头衔或称号,但实际与“真正”的国王 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其统治疆域较小 ,另外还 在于他们很容易成为后者的附庸。所以对这些 麾下或多或少有一批臣民的统治者 ,赫氏提出 , 最好还是称为“诸侯”或仅仅称为“贵族领主”可 能更为确切。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正的贵族国 家应该是在这种贵族统治单元的基础上形成的较大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以一个宗主国为中 心 ,由好些贵族统治的部落国通过自愿或被迫 的方式联合成一个较大的贵族国家。因此 ,“国 王在这里作为中央政权的执掌人所面对的是一 批藩属王侯 ,他们虽然在自己管辖的地区相对 说来是独立的, 但却有义务服从王室的重大决 定 ,特别是外交政策、军事政策、税收政策几个 方面。国王仅仅在他自己带到联合体中来的那 个他直接统治、因而———用现代的话来说 ——— 在那里他既代表`联邦' 一级又代表`州' 一级的 地区之内,才没有这样一个王侯作梗 ,从而也才 在行使权力时不受任何限制”[ 7] (P176—177)。所 以 ,“一个凌驾于一批贵族藩属王侯之上的的国 家 ,其中央政权多多少少是不稳固的 ,这一权力 的强弱, 取决于各种势力之间事实上的力量对 比 。于是一个比较远大的政治目标的国王, 除 了努力去巩固自己那不稳定的地位之外根本就 别无他途, 所以说, 一切真正的贵族国家的历 史 ,实际上同时也是力图通过加强王权去克服 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历史”[ 7] (P182)。在赫氏看 来 ,这一类贵族国家在历史上是多得不可胜数 的 ,诸如斯屈滕人的国王阿特拉斯,雅利安人在 印度建立的王国 ,时代更远的凯尔特诸国王,迈 锡尼国家联盟,赫梯人的国家,米诺斯时代的的克 里特岛 ,以及前王朝时期的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 也都有过这种经历。


            IP属地:天津6楼2020-08-12 20:39
            回复
              现在,我们就根据赫尔佐克有关贵族国家 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夏朝的国家形式问题。首先 要说明的是 ,夏朝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自 身就是一个强大的贵族国家, 这是它能够成为 以一国统领天下万国的宗主国的必要条件 。 据《史记 ·夏本纪》载:“ 禹为姒姓 ,其后分 封 ,用国为姓 ,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 鄩氏、彤城氏 、褒氏、费氏 、杞氏 、缯氏、辛氏、冥 氏 、斟戈氏。”在这 12 个部落中 ,夏后氏是姒姓 部族中的王族,其他族氏(除有扈氏有可能属东 夷族外①)则是从姒姓部族中分化出来的以国为氏的政治共同体, 与夏后氏具有同一远祖的 亲缘关系 ,是夏朝统治力量的中坚 。但是,夏自 身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 仅以夏后氏的活 动区域为限, 并不包括以国为氏的其他同姓部 落国 。


              IP属地:天津7楼2020-08-12 20:40
              回复
                关于夏后氏的活动中心, 文献记载多集中 在豫西和晋南 。从考古发掘看, 这两个地区也 都发现了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 ,此即分布 在豫西地区的二里头类型和分布在晋南地区而 起始年代略晚的东下冯类型。东下冯类型的来 源不甚明了,二里头类型则是“从当地龙山时代 王湾三期文化经由新砦期发展起来的”[ 8] (P91)。于是人们更倾向于把豫西地区看做是夏 族的主要发祥地 。这在文献上也有较为充分的 支持 。如古本《竹书纪年》说:“太康居斟鄩, 羿 亦居之,桀又居之 。” 臣瓒说 :“斟鄩在河南”(《史 记· 夏本纪》正义引),指今河南洛阳 。《国语 ·周语 上》说 :“昔伊 、洛竭而夏亡。”《史记 ·周本纪》 说:“自洛汭延于伊汭 ,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说 :“夏桀之居, 左河济 (山东东北),右泰华(陕西华山), 伊阙(河南洛 阳)在其南 ,羊肠(山西晋城)在其北 。”这些材料 表明 ,以伊洛河流域为中心的洛阳盆地及其周 边地区是夏后氏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东据虎 牢,西扶崤函, 北依太行 ,南跨伊阙 , 水网密布 , 土壤疏松 ,暖湿相宜 ,交通便利, 适于抗灾能力 较弱的远古先民的生存与发展 。夏后氏所具有 这种区位优势 ,无疑是促成夏后氏雄居姒姓诸 族之首并成为赫赫王族的重要条件 。


                IP属地:天津8楼2020-08-12 20:41
                回复
                  在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 经过近半个世 纪考古发掘的二里头遗址 ,面积约 5 ~ 6 平方公 里, “是二里头文化中现知规模最大 、级别最高 、 内涵最丰富的惟一具有都城性质的中心遗址” [ 9](P90)。目前虽未发现遗址外城墙 ,但以宫殿 宗庙为中心的遗址内涵 、布局和规模都决定了 它的都邑性质 ,反映出夏后氏的社会组织已进 入国家发展阶段 。遗址中心部位的高地是宫殿 所在地,面积约 1 .2 万平方米。在以往发现的 属于二里头三、四期的一、二号夯土建筑基址 外,近来还发现了宫城城墙[ 9] , 表明当时社会 财富的集中和权力中心的形成 。尤其是一 、二号宫殿,坐北朝南,门 、庭 、堂、室依中轴排列, 左右庑廊大抵对称, 而且堂高于庭 、庑 ,庑又高于 台基周围地面 。堂、庭 、台基 , 高低有序 , 大有 “人 主 之尊 譬如 堂, 群臣 如陛 , 众庶 如 地” (《汉书· 贾谊传》)的寓意。而一号宫殿柱础排列 往往是两个小柱子洞衬着一个大柱子洞 ,复原 起来便如商代二里岗期盘龙城宫殿, 是“四阿重 屋”的华厦, 呈现出统治者的尊贵和威严。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有鼎 、爵、斝、盉等礼器和 戈 、刀等兵器 。古人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作为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和打仗用的青铜兵器 , 都是国家权力的物化表现形式。此外 ,遗址出 土的玉礼器如戈 、璋、圭、戚、鉞等 ,也同样是王 权和礼制的象征物。


                  IP属地:天津9楼2020-08-12 20:42
                  回复
                    二里头遗址已发掘的 300 多座墓葬较为分 散 ,其中大型墓 1 座,中型墓 20 多座(包括未发 表者), 大量是小型墓。大型墓位于二号宫殿遗 址的北部 ,墓穴面积在 20 平方米以上 , 以其被 盗 ,内涵不明 。中型墓的墓穴面积在 2 平方左 右 ,墓中铺撒有较厚的朱砂 ,随葬品有铜爵 、斝 、 戈 、戚、鉞等 ,玉器有戈 、戚、鉞、圭 、璋等,往往还 有漆器和比较精致的陶礼器 。小型墓的墓穴面 积大都不足 1 平方米 ,多数墓内有少量陶器随 葬 ,少数墓无随葬品。这些情况表明 ,社会已有 分化并形成了相应的等级制度 ,小型墓的死者 应是平民阶层, 中型墓的墓主生前掌握一定的 财产,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属于贵族阶层 。特 别值得注意的是, 中型墓不仅有铜器和玉器随 葬 ,而且主要集中在宫殿区周围 ,说明贵族阶层 是分享国家权力的社会统治者。 站在贵族阶层顶端的最高统治者应是居于 宫殿区内夏后氏的国君。夏后氏的“后” , 《说 文》解释为“继体君也” 。《尔雅·释诂上》亦云 : “后 ,君也。”典籍所谓“夏后启” 、“夏后芬” 、“夏 后皋” , 都是指的夏后氏的国君。其时 ,夏后氏 已拥有一个合法的进行暴力镇压的权力机关 , 此即《尚书·甘誓》所见“天子六军” 。这是由夏 后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左传 ·昭公六年》说 :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就是夏后氏的刑法 , 包括肉刑、赎刑等 。夏后氏的监狱,文献上称为 “夏台” 。《史记·夏本纪》说 :“桀不务德而武伤 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 已而释 之 。”可见夏台正是囚禁犯人的牢狱。这些具有


                    IP属地:天津10楼2020-08-12 20:43
                    回复
                      暴力性质的国家机器都操在夏后氏统治者手 中。如军队听命于六卿 ,而六卿同时又是掌管 国政的大臣。由于上古兵刑不分, 此六卿亦应 掌握着国家的刑罚大权。但不管六卿的权力有 多大 ,都必须听命于夏后 ,夏后对他们拥有绝对 的领导权和专断权。《尚书·甘誓》说:“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 :嗟! 六事之人 ,予誓告汝 。 ……用命 ,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 。” 夏启在这 里所显示的形象 ,正是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 专制君主之所为 。凡此说明, 夏作为一个独立 的政治实体, 以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作为社会 结构的基础,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 ,建立了完善 的暴力机构,并由夏王行使其最高权力 ,从而形 成了一个典型的贵族领主国家 。尽管作为一个 独立的政治单元 ,也就是作为万国林立中的个 体之一,夏后氏直接统治的政治区域不是太大 , 有如《孟子 ·公孙丑上》所说 :“ 夏后、殷 、周之 盛, 地未有过千里也” , 但与当时其他方国相比无疑是一个头等大国了。


                      IP属地:天津11楼2020-08-12 20:44
                      回复

                        从夏朝也是一个独立的贵族统治单元来 看,说它是当时的方国之一并不为过,但我们的 认识如果仅限于此就未必符合事实了。应该 说, 夏朝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的贵 族统治单元, 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于 万国之上、以贵族国家作为统治形式的早期统 一国家。
                        有夏一代, 除夏后氏所建立的国家外,还有 所谓“天下万国”的存在。《左传·哀公七年》载 诸大夫云 :“禹合诸侯于涂山 , 执玉帛者万国 。” 《庄子 ·天下篇》说:“(禹)沐甚风, 栉疾雨,置万 国。”《战国策 ·齐四》载颜斶言:“古大禹之时 , 诸侯万国。”《吕氏春秋 ·用民》说:“当禹之时 , 天下万国 。至于汤而三千余国 ,今无存者矣 。” 《淮南子·修务》说:“(禹)平治水土, 定千八百 国。”典籍所谓“万国”或“千八百国” , 是极言邦 国甚多,不必指实。至于当时到底有多少邦国 (特别是异姓方国), 虽无法确考,但可以肯定不 会是一个小数目 。如与夏同时并存的先商 、先 周王国就是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两个贵族领主国家, 其在夏代的先公先王世系能够较多地传 留下来就是明证。它如昆吾氏 、有易氏 、有过 氏 、有仍氏、有虞氏,等等,均同此类。对万国中 的个体来说 ,其社会发展可能是不平衡的。有 的可能仍处在部落社会, 大多数当已进入国家 社会阶段。如与夏朝同时的商族 、周族的先公 先王,实际就是自己族邦的最高统治者 。


                        IP属地:天津12楼2020-08-12 20:45
                        回复
                          周族 之始祖弃被称为“后稷” ,其子嗣失其代数 ,世为 稷官,亦称“后稷” ,此“后”当为周族之国君 。殷 墟甲骨文所见殷先祖“王亥” 、“王恒” , 同以王 称 ,也是其握有对商族最高统治权的表征。有 扈氏与夏后启两军相战于甘, 商汤“兴师率诸 侯” ,“自把鉞以伐昆吾 ,遂伐桀” ,表明方国也有 自己的军队 。(《 史记· 殷本纪》)从有仍氏设有牧 正 、有虞氏设有庖正等情况看,这些族邦还拥有 内庭外朝的官僚机构。这说明夏代的方国多为 独立的政治实体 ,文献上常常以“国”相称 ,实际 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贵族领主国家。


                          IP属地:天津13楼2020-08-12 20:46
                          回复
                            这种万邦林立的局面在考古文化上也是有 反映的 。如分布在豫西晋南的二里头文化之 外 ,荦荦大者尚有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 , 冀北和北方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山东地区 的岳石文化 ,晋北地区的光社文化,等等。而每 一种文化又可根据各自的特点 ,再细分为不同 的类型 。这种考古文化或其类型的命名, 注重 的是其文化个性。又由于强调文化个性, 从而 把这些文化与夏文化鲜明地区分开来 。按照考 古学的这种技术方法 ,其逻辑结论自然变成这 样的表述,夏文化只集中在豫西晋南地区 ,并未 大范围覆盖黄河流域 ,所以夏所在的时代是一 个方国林立的时代 , 夏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是 有文化交流的。“就传播的广度和所占比重看 , 是以二里头对周边文化的影响为主, 而周边文 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居次” , “二里头文化确 实是一支高于周边诸文化、具有核心地位的先 进文化” 。[ 9] (P137-138)这种情况结合文献加以 分析,可能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


                            IP属地:天津14楼2020-08-12 20:46
                            回复
                              考索文献,不难发现有些提法本身就是耐 人寻味的。一是“诸侯万国” , 诸侯在传统文献 中是相对于天子的宗主地位而言的, 表明诸侯 万国乃是夏的附庸。二是禹“置万国” , 表明天下万国都受夏的支配 ,故可“置”(建立)之,亦可 “定”(安定)之 。三是“执玉帛者万国” , 表明天 下万国都得向夏后纳贡, 以尽臣属的义务 。这 说明夏在当时万国体系中发挥着主导和支配的 作用 ,具有凌驾于万国之上的领袖地位 。夏不 仅统治自己的族邦, 而且把天下众多的部落国 都联合到自己的旗帜之下 ,组成了一个地域辽 阔的统一国家。


                              IP属地:天津15楼2020-08-12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