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吧 关注:391,730贴子:1,553,937
  • 0回复贴,共1

成裕烧坊:茅台镇孕育了享誉国内外的酱香白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贵州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从古便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擅于酿酒,在古代茅台人们习以为常称为“酒乡”,以仁怀地区茅台镇所酿成的酒最为甘冽,古人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酿出的酱酒酒质绝佳,闻名遐迩;从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世人皆知茅台镇出产美酒,而这种美酒他处难以仿制,故只要提及白酒,必定会说茅台镇的酱香酒品质好。久而久之,人们就以“茅台酒”“茅酒”的名字,指代茅台镇一带所酿造的酱酒。
贵州茅台镇酿酒拥有历史悠久,从考古出土文物分析,茅台镇在商周时期就存在酿酒活动。从明代《邬氏族谱》上标有茅台镇酿酒作坊位置的情况分析,邬氏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即1599年)定居茅台,说明茅台酱酒酿造工艺早在1599年之前便已成熟。
据《仁怀县志》的记载,有文字可考的茅台镇最早的酒号,是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茅台偈盛酒号”;其次是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时候的“大和酒坊”。茅台镇酿酒活动在清代兴旺的因素,与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开修赤水河航运,使茅台镇成为川盐运黔东南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

茅台由于盐业的兴隆,促使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于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侧面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与酿酒技术的提高,当时坤沙酱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已经成熟。清朝著名文人郑珍就曾经写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huǐ)河”的诗句。
在清咸丰初年(大约为1854年左右)开始, 茅台镇接连遭受战争的摧残,村寨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镇上的几十家酒坊皆毁于战火,茅台镇的酿酒活动一度中断。而同治元年(1862年),贵州盐商华联辉在茅台镇购得酒坊旧址,重新开办酒坊,取名为“成裕烧坊”,至此,茅台酒的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成裕烧坊乃正宗茅酒之源,由华联辉在1862年创立。酒厂建立初衷,一是为满足华联辉祖母彭氏想要再次品尝茅酒的心愿,二是为了储备往来应酬所需的好酒。华联辉在购得杨柳湾酒坊旧址后,找来昔日酒师,在旧址上建立起简易作坊,酿出的酒经彭氏品尝后获得她的认可,因此酒坊得以继续经营。
起初成裕烧坊规模不大,只有两个酒窖,年产酒1750公斤,酒名为“回沙茅酒”。直到民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后,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才将年产量扩大到8500-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公路相继开通,为茅台酒外销创造了条件。1944年,成裕烧坊遭火灾大部烧毁,华之鸿之子华问渠借此机会重建并扩大规模,成裕烧坊窖坑增加至18个,年产量最高的时候达21000公斤。

1951年,国家在征得成裕烧坊老板华问渠的同意后,分别于当年6月25日与11月8日两次立约,以人民币旧币1.3亿元的价格将成裕烧坊全部收购,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由税务局长王善斋暂为代管。


1楼2020-08-13 14: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