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吧 关注:123,012贴子:815,217
  • 10回复贴,共1

给大家推荐一个人--卢安克 不知道的赶紧百度一下 强烈推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12-29 10:15回复
    记者: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必须赢得一群知识分子的支持,帮助你宣传和实现你的教育理念。你可以接受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给孩子们上课搞活动。你需要一个组织在你的背后。
    卢安克:也许,你对我的期待太大了。我也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所以,每一个合作者都需要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自己安排自己。另外,我做不了联系人;我完全只属于当地人和学生。不这样的话,我的心会分裂了,因为我的力量确实有限。
    记者:有更多去你们学校的志愿者不是更好吗?
    卢安克:不一定。大部分来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和客人都带着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想象。由于不同的看事情的角度,他们与当地人往往会发生一些双方不理解的事情。最后,在他们发现自己对我的想象也不符合事实的时候,他们就离开;给学生留下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毕竟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再次经历到被抛弃的感觉,还 是不如什么志愿者都不来。
    记者:你为什么不成家?
    卢安克:我暂时还没有成家养家的能力,更不会有一个能安家的地方。如果在别人的帮助之下还是去成家,我也就会为了学生去对不起我家里的人。一个人不能什么都要,不能又要自由做事,又要属于自己的家。
    记者:有媒体报道你申请过加入中国国籍失败。如果你能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这不是能帮你吗?
    卢安克:想加入中国国籍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们个人的愿望不可能全都实现。如果为了实现个人的想法就利用非个人的事情,这就等于把个人的愿望看得高于大家或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这样去做呢?我不能利用任何情况实现个人的愿望。后来,广西共青团邀请了我回来,这样也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工作条件。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给我 的机会和自由。
    记者:你为什么不继续开展活动,不继续做教学研究?
    卢安克:因为有人告诉我,我在这里所发表的研究早就已经被别人研究过,而且他们做发表所用的语言比我的通顺得多。我以前开展的教育,都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美术、科学、音乐等课。但现在都已经有了,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分开来做我在这里介绍的那种活动。只要把不同门课长期地联合起来,就行。另外,我下降的记忆力也不允 许我继续做研究。
    记者:你能不能到城市来做教育?
    卢安克:在农村做什么,不管做得怎么样都行。在这样的地方,不管我做得怎么样也都行。但在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做到一定的事情。在那样的地方,我很快就会被淘汰了。如果在城市,我只能做服务工作,而我最想服务的是:帮助不同群体的人互相理解,建立和平。
    记者:你要小心,不要被人利用。
    卢安克:我不担心,因为我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有什么能利用我的方法?我都想不出来。我只知道怎样利用别人说我而编(想象)出来的故事。如果还要去管这些传说,那不是活得太累又假吗?如果怕吃亏,所以就抓各种好处,我不是又变得很不自由吗?因为每次接受,我都会增加一种对不起别人,必须配合别人的感觉。
    以上是记者的采访,下面有一个关于打人的思考。
    卢安克感触:“这里的人总是要吃东西,不按时睡觉,还以喝酒的方式表示朋友关系,这些我不习惯,但其他的都习惯了。那边是酒文化,家家酿米酒,有人天天喝醉。这里小孩的头,天天都被无聊的人打。而小孩子,早已接受了这种没有道理的生活,习惯了被打。”
    卢安克很不理解孩子们每天都在打架,而且不分轻重,捡起鹅蛋大小的石头就砸向别人的头,丝毫不顾及后果。这里缺乏文明。
    小孩子反倒觉得卢安克奇怪,问:“你为什么不打人?”
    “我不喜欢打人。”
    “你个子那么高,你应该喜欢打人。”
    “不,我不打。”
    卢安克用就这样开始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些“野蛮”的孩子相处,并逐步影响他们。
    “说教是不管用的。因为太抽象,他们不接受。” 卢安克说:“用行动表达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
    他不是说教,而是用行动,用玩耍与孩子共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不是简单灌输给他们知识,而是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不对的。比如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前没有人认识到砍伐是对自然的破坏,但现在孩子们知道了。如果再这样不受限制的砍伐,总有一天洪水会冲走他们的家园。孩子们有意识的劝阻大人,不要砍伐树木。
    孩子的话是真心话。
    再次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教育,也可能是一种抹杀。
    卢安克,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敬仰的德国人!
    


    4楼2009-12-29 10:24
    回复
      值得尊重的德国朋友,向你学习!


      5楼2009-12-29 10:54
      回复
        记者:你怎么能为别人付出得那么多?
        卢安克:如果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在他的同学都抓机会的时候,自己并没有跟他们抢的能力,如果这样就总是都吃亏,他就会很难受。当这种感受太多的时候,为了挽救自己,他就会放弃对这种竞争的参与。当他没有了这份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有很多的空时间,可以去做别人不会去做的。
        记者:我觉得你很特别,从你那里能得到一种力量。
        卢安克:那种特别仅仅是一些理想主义者编出来的传说。很多来过我们板烈的人都把传说当真,但在他们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多空的时候,他们就对我失望。我最害怕的人就是崇拜者。我本身是没有什么力量。如果去看一个人的行动,这也没有什么帮助,不会带来任何力量。但如果去看是怎么样的一种观察和认识才 引起了他的行动,这反而能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与这个人同样的力量。
        记者:但你怎么能坚持那么多年?你所靠的力量是什么?
        卢安克:我根本不是坚持。假如是坚持,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逼迫自己难受下去呢?让我在这里的是一种缘分,是我的兴趣、我的研究、对人类和精神的研究。它给我带来我所需要的力量。有的人需要知道自己只能活一个月,他才想到去做些自己愿意的事。我一直都想到明天已经太晚的可能。虽然我的研究已经结束,但缘分不会有结束。
        记者:你为什么不给你们山村里的学生带来你西方城市的东西呢?
        卢安克:给他们带来外界的东西只会让他们感觉到世界的不公平,让他们依赖和失望。我认为,他们更需要的是这样的一种经历:他们自己能创作新的东西,一些基于自己起源(文化)的东西。这样自信起来之后,得到外面的东西才适合。
        记者:那能不能把你的具有德国特性的教育思维与中国的传统思维进行互相融合呢?
        卢安克:我们学校有学生跟着打工的父母到广东上学。他们回来就说:“那边的人非常奇怪。我看着我旁边的同学,找人跟我打闹,但他们都看书,不愿意跟我玩。老师都不打骂,甚至有时都不在教室,为什么还要看书呢。”所以,从其他地方转到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教不下去,也就所以还有那么多的失学生。其他地方或国外的教育绝对不符合我们本地的现实。所以,我反对任何进口教育。我全都要靠自己的观察去寻找适合当地学生的教育。
        记者:你是不是想解放学生的思想?
        卢安克:我不能从解放思想来开始,而必须在更基础的范围开始,也就是从行为,然后是从感受。很多学生已经知道最好的社会该是怎么样的,但却没有改变现状所需要的力量。有了行为和感受作为基础之后,被解放的思想才能基于行动力和感受,才能有根据和稳定。如果相反去做,得到的就只能是乱。
        记者:为什么不推广你所研究的教育?如果扩大你的影响力,你就可以帮助更多人。
        卢安克:我没有想过帮助更多人。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这个人的自由就越小。我不希望失去我的自由。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推广的。我认为,最害教育事业的,是定下一定的做法,这种行为。但没有一定做法的教育又不好推广。别人会不会接受我的观点,这也不是我要管的事情。
        记者:你做教育工作不会想到更大的目的吗?
        卢安克:我以前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教育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但只为了研究跟学生在一起,这又造成了我不适合学生的心态。所以现在,我做教育的一切只是为了跟学生当场的发生而已,让我们互相成长。
        记者:你为什么不敢让别人看到你给小学生上的课?
        卢安克:我的课仅仅是为了我的学生,否则的话,我就不能把自己的心全部都放在学生的身上。有观众时,我的心还会分裂。我做教学工作仅仅是为了学习再学习。另外,我害羞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在这个行业,我比谁都困难,不能让别人向我学习。
        记者:我们还是非常希望你能到我们学校来谈谈你的教育理念。
        卢安克:以前,我还有自己的理念,但现在已经没有,甚至我已经记不起来我以前的在这个博客所发表的理念。工作时间长的人都会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可谈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值得给别人说的经历。只有那些还没有开始做事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谈什么,他们才觉得有谈的必要。这好象是一种人性规律。只有当场看到的, 我还能谈。
        


        7楼2009-12-29 11:09
        回复
          记者:有媒体报道你申请过加入中国国籍失败。如果你能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这不是能帮你吗?
          卢安克:想加入中国国籍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们个人的愿望不可能全都实现。如果为了实现个人的想法就利用非个人的事情,这就等于把个人的愿望看得高于大家或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这样去做呢?我不能利用任何情况实现个人的愿望。后来,广西共青团邀请了我回来,这样也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工作条件。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给我 的机会和自由。
          记者:你为什么不继续开展活动,不继续做教学研究?
          卢安克:因为有人告诉我,我在这里所发表的研究早就已经被别人研究过,而且他们做发表所用的语言比我的通顺得多。我以前开展的教育,都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美术、科学、音乐等课。但现在都已经有了,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分开来做我在这里介绍的那种活动。只要把不同门课长期地联合起来,就行。另外,我下降的记忆力也不允 许我继续做研究。
          记者:你能不能到城市来做教育?
          卢安克:在农村做什么,不管做得怎么样都行。在这样的地方,不管我做得怎么样也都行。但在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做到一定的事情。在那样的地方,我很快就会被淘汰了。如果在城市,我只能做服务工作,而我最想服务的是:帮助不同群体的人互相理解,建立和平。
          记者:你要小心,不要被人利用。
          卢安克:我不担心,因为我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有什么能利用我的方法?我都想不出来。我只知道怎样利用别人说我而编(想象)出来的故事。如果还要去管这些传说,那不是活得太累又假吗?如果怕吃亏,所以就抓各种好处,我不是又变得很不自由吗?因为每次接受,我都会增加一种对不起别人,必须配合别人的感觉。
          以上是记者的采访,下面有一个关于打人的思考。
          卢安克感触:“这里的人总是要吃东西,不按时睡觉,还以喝酒的方式表示朋友关系,这些我不习惯,但其他的都习惯了。那边是酒文化,家家酿米酒,有人天天喝醉。这里小孩的头,天天都被无聊的人打。而小孩子,早已接受了这种没有道理的生活,习惯了被打。”
          卢安克很不理解孩子们每天都在打架,而且不分轻重,捡起鹅蛋大小的石头就砸向别人的头,丝毫不顾及后果。这里缺乏文明。
          小孩子反倒觉得卢安克奇怪,问:“你为什么不打人?”
          “我不喜欢打人。”
          “你个子那么高,你应该喜欢打人。”
          “不,我不打。”
          卢安克用就这样开始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些“野蛮”的孩子相处,并逐步影响他们。
          “说教是不管用的。因为太抽象,他们不接受。” 卢安克说:“用行动表达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
          他不是说教,而是用行动,用玩耍与孩子共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不是简单灌输给他们知识,而是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不对的。比如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前没有人认识到砍伐是对自然的破坏,但现在孩子们知道了。如果再这样不受限制的砍伐,总有一天洪水会冲走他们的家园。孩子们有意识的劝阻大人,不要砍伐树木。
          孩子的话是真心话。
          再次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教育,也可能是一种抹杀。
          卢安克,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敬仰的德国人!
          


          9楼2009-12-29 11:09
          回复
            DDD,转上一些文字作补充——


            删除|10楼2009-12-29 11:39
            回复
              


              删除|12楼2009-12-29 11:46
              回复
                发送的链接被百度熊吃了,大家可以从百度百科上进入他的博客。


                删除|14楼2009-12-29 11:50
                回复


                  15楼2009-12-29 14:01
                  回复
                    • 113.14.145.*
                    大好人啊!


                    16楼2009-12-30 00:38
                    回复
                      不顶不是人~


                      17楼2010-05-21 1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