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必须赢得一群知识分子的支持,帮助你宣传和实现你的教育理念。你可以接受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给孩子们上课搞活动。你需要一个组织在你的背后。
卢安克:也许,你对我的期待太大了。我也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所以,每一个合作者都需要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自己安排自己。另外,我做不了联系人;我完全只属于当地人和学生。不这样的话,我的心会分裂了,因为我的力量确实有限。
记者:有更多去你们学校的志愿者不是更好吗?
卢安克:不一定。大部分来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和客人都带着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想象。由于不同的看事情的角度,他们与当地人往往会发生一些双方不理解的事情。最后,在他们发现自己对我的想象也不符合事实的时候,他们就离开;给学生留下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毕竟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再次经历到被抛弃的感觉,还 是不如什么志愿者都不来。
记者:你为什么不成家?
卢安克:我暂时还没有成家养家的能力,更不会有一个能安家的地方。如果在别人的帮助之下还是去成家,我也就会为了学生去对不起我家里的人。一个人不能什么都要,不能又要自由做事,又要属于自己的家。
记者:有媒体报道你申请过加入中国国籍失败。如果你能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这不是能帮你吗?
卢安克:想加入中国国籍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们个人的愿望不可能全都实现。如果为了实现个人的想法就利用非个人的事情,这就等于把个人的愿望看得高于大家或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这样去做呢?我不能利用任何情况实现个人的愿望。后来,广西共青团邀请了我回来,这样也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工作条件。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给我 的机会和自由。
记者:你为什么不继续开展活动,不继续做教学研究?
卢安克:因为有人告诉我,我在这里所发表的研究早就已经被别人研究过,而且他们做发表所用的语言比我的通顺得多。我以前开展的教育,都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美术、科学、音乐等课。但现在都已经有了,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分开来做我在这里介绍的那种活动。只要把不同门课长期地联合起来,就行。另外,我下降的记忆力也不允 许我继续做研究。
记者:你能不能到城市来做教育?
卢安克:在农村做什么,不管做得怎么样都行。在这样的地方,不管我做得怎么样也都行。但在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做到一定的事情。在那样的地方,我很快就会被淘汰了。如果在城市,我只能做服务工作,而我最想服务的是:帮助不同群体的人互相理解,建立和平。
记者:你要小心,不要被人利用。
卢安克:我不担心,因为我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有什么能利用我的方法?我都想不出来。我只知道怎样利用别人说我而编(想象)出来的故事。如果还要去管这些传说,那不是活得太累又假吗?如果怕吃亏,所以就抓各种好处,我不是又变得很不自由吗?因为每次接受,我都会增加一种对不起别人,必须配合别人的感觉。
以上是记者的采访,下面有一个关于打人的思考。
卢安克感触:“这里的人总是要吃东西,不按时睡觉,还以喝酒的方式表示朋友关系,这些我不习惯,但其他的都习惯了。那边是酒文化,家家酿米酒,有人天天喝醉。这里小孩的头,天天都被无聊的人打。而小孩子,早已接受了这种没有道理的生活,习惯了被打。”
卢安克很不理解孩子们每天都在打架,而且不分轻重,捡起鹅蛋大小的石头就砸向别人的头,丝毫不顾及后果。这里缺乏文明。
小孩子反倒觉得卢安克奇怪,问:“你为什么不打人?”
“我不喜欢打人。”
“你个子那么高,你应该喜欢打人。”
“不,我不打。”
卢安克用就这样开始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些“野蛮”的孩子相处,并逐步影响他们。
“说教是不管用的。因为太抽象,他们不接受。” 卢安克说:“用行动表达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
他不是说教,而是用行动,用玩耍与孩子共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不是简单灌输给他们知识,而是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不对的。比如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前没有人认识到砍伐是对自然的破坏,但现在孩子们知道了。如果再这样不受限制的砍伐,总有一天洪水会冲走他们的家园。孩子们有意识的劝阻大人,不要砍伐树木。
孩子的话是真心话。
再次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教育,也可能是一种抹杀。
卢安克,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敬仰的德国人!
卢安克:也许,你对我的期待太大了。我也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所以,每一个合作者都需要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自己安排自己。另外,我做不了联系人;我完全只属于当地人和学生。不这样的话,我的心会分裂了,因为我的力量确实有限。
记者:有更多去你们学校的志愿者不是更好吗?
卢安克:不一定。大部分来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和客人都带着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想象。由于不同的看事情的角度,他们与当地人往往会发生一些双方不理解的事情。最后,在他们发现自己对我的想象也不符合事实的时候,他们就离开;给学生留下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毕竟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再次经历到被抛弃的感觉,还 是不如什么志愿者都不来。
记者:你为什么不成家?
卢安克:我暂时还没有成家养家的能力,更不会有一个能安家的地方。如果在别人的帮助之下还是去成家,我也就会为了学生去对不起我家里的人。一个人不能什么都要,不能又要自由做事,又要属于自己的家。
记者:有媒体报道你申请过加入中国国籍失败。如果你能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这不是能帮你吗?
卢安克:想加入中国国籍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们个人的愿望不可能全都实现。如果为了实现个人的想法就利用非个人的事情,这就等于把个人的愿望看得高于大家或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这样去做呢?我不能利用任何情况实现个人的愿望。后来,广西共青团邀请了我回来,这样也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工作条件。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给我 的机会和自由。
记者:你为什么不继续开展活动,不继续做教学研究?
卢安克:因为有人告诉我,我在这里所发表的研究早就已经被别人研究过,而且他们做发表所用的语言比我的通顺得多。我以前开展的教育,都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美术、科学、音乐等课。但现在都已经有了,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分开来做我在这里介绍的那种活动。只要把不同门课长期地联合起来,就行。另外,我下降的记忆力也不允 许我继续做研究。
记者:你能不能到城市来做教育?
卢安克:在农村做什么,不管做得怎么样都行。在这样的地方,不管我做得怎么样也都行。但在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做到一定的事情。在那样的地方,我很快就会被淘汰了。如果在城市,我只能做服务工作,而我最想服务的是:帮助不同群体的人互相理解,建立和平。
记者:你要小心,不要被人利用。
卢安克:我不担心,因为我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有什么能利用我的方法?我都想不出来。我只知道怎样利用别人说我而编(想象)出来的故事。如果还要去管这些传说,那不是活得太累又假吗?如果怕吃亏,所以就抓各种好处,我不是又变得很不自由吗?因为每次接受,我都会增加一种对不起别人,必须配合别人的感觉。
以上是记者的采访,下面有一个关于打人的思考。
卢安克感触:“这里的人总是要吃东西,不按时睡觉,还以喝酒的方式表示朋友关系,这些我不习惯,但其他的都习惯了。那边是酒文化,家家酿米酒,有人天天喝醉。这里小孩的头,天天都被无聊的人打。而小孩子,早已接受了这种没有道理的生活,习惯了被打。”
卢安克很不理解孩子们每天都在打架,而且不分轻重,捡起鹅蛋大小的石头就砸向别人的头,丝毫不顾及后果。这里缺乏文明。
小孩子反倒觉得卢安克奇怪,问:“你为什么不打人?”
“我不喜欢打人。”
“你个子那么高,你应该喜欢打人。”
“不,我不打。”
卢安克用就这样开始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些“野蛮”的孩子相处,并逐步影响他们。
“说教是不管用的。因为太抽象,他们不接受。” 卢安克说:“用行动表达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
他不是说教,而是用行动,用玩耍与孩子共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不是简单灌输给他们知识,而是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不对的。比如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前没有人认识到砍伐是对自然的破坏,但现在孩子们知道了。如果再这样不受限制的砍伐,总有一天洪水会冲走他们的家园。孩子们有意识的劝阻大人,不要砍伐树木。
孩子的话是真心话。
再次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教育,也可能是一种抹杀。
卢安克,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敬仰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