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我又蛋疼了。月海GE那个武从潜水艇脱出的问题也算是老问题了。我还是说一下。
首先,我先阐明我对此问题的看法: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编剧的理想化情况的产物,可以说是一处小的瑕疵。但是一个编剧不可能精通物理,而游戏剧本也没必要完全符合真实情况,只要游戏自己能自圆其说即可。既然连BW都能接受,一个潜艇脱出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好。既然是蛋疼文,那么蛋疼的分析开始。说实话,真正的分析是很困难的(试想一下潜射导弹所需要的强大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就使用简单化的分析。
我们来假想这样一个实验:有一缸水。现在你把一个玻璃杯口朝下从水面压入水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杯中有空气,水不会进入杯中。随着杯子深度的增加,水压增大,杯中空气被压缩,界面处压力仍平衡。杯子始终不存在漏水的情况,水能进入杯子多少取决于压力平衡时杯子容积与该压强下气体体积之差。
然后我们考虑游戏中的情况:舱中封有高压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水压。那么释放后,内外压力应当达到平衡。那么就是说有空气被放出,但由于压力减少而导致空气体积增大,舱内仍充满空气,不可能进水。
因此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潜艇的质量减少了(释放空气质量+武的体重)这么多。那么潜艇就能上浮。
我们再复杂一点,考虑舱门非垂直或由于湍流原因(尽管可能性不大)导致确实有些水进入隔水舱。那么我们知道,只要进水质量不大于释放的总质量,那么潜艇的实际质量仍减少,仍能上浮。
我们最后考虑得更加复杂。气体喷射而出会产生推进力,使得潜艇此刻大致相当于一个潜射导弹的水中推进过程。那么如果此刻潜艇姿态恰好正确,那么潜艇会加速上冲。如果姿态不会,那么潜艇就会折断损毁。而姿态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编剧应当完全排除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
F合=F浮-G潜
在F浮不变的情况下,武的出舱使得G潜变成了(G潜-G排出气体-G武)
理想情况下,潜艇此时不会进水。潜艇上浮。
实在有人非要说进水,那么只要进水量不大于排出质量,潜艇仍能上浮。
所以在一个简单化的理想情况(不考虑实际流体力学工程)下,这处剧情没什么BUG。不要跟我说什么实际的具体情况,除非你是潜射导弹工程师且具备潜艇设计经验。
以上……
首先,我先阐明我对此问题的看法: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编剧的理想化情况的产物,可以说是一处小的瑕疵。但是一个编剧不可能精通物理,而游戏剧本也没必要完全符合真实情况,只要游戏自己能自圆其说即可。既然连BW都能接受,一个潜艇脱出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好。既然是蛋疼文,那么蛋疼的分析开始。说实话,真正的分析是很困难的(试想一下潜射导弹所需要的强大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就使用简单化的分析。
我们来假想这样一个实验:有一缸水。现在你把一个玻璃杯口朝下从水面压入水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杯中有空气,水不会进入杯中。随着杯子深度的增加,水压增大,杯中空气被压缩,界面处压力仍平衡。杯子始终不存在漏水的情况,水能进入杯子多少取决于压力平衡时杯子容积与该压强下气体体积之差。
然后我们考虑游戏中的情况:舱中封有高压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水压。那么释放后,内外压力应当达到平衡。那么就是说有空气被放出,但由于压力减少而导致空气体积增大,舱内仍充满空气,不可能进水。
因此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潜艇的质量减少了(释放空气质量+武的体重)这么多。那么潜艇就能上浮。
我们再复杂一点,考虑舱门非垂直或由于湍流原因(尽管可能性不大)导致确实有些水进入隔水舱。那么我们知道,只要进水质量不大于释放的总质量,那么潜艇的实际质量仍减少,仍能上浮。
我们最后考虑得更加复杂。气体喷射而出会产生推进力,使得潜艇此刻大致相当于一个潜射导弹的水中推进过程。那么如果此刻潜艇姿态恰好正确,那么潜艇会加速上冲。如果姿态不会,那么潜艇就会折断损毁。而姿态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编剧应当完全排除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
F合=F浮-G潜
在F浮不变的情况下,武的出舱使得G潜变成了(G潜-G排出气体-G武)
理想情况下,潜艇此时不会进水。潜艇上浮。
实在有人非要说进水,那么只要进水量不大于排出质量,潜艇仍能上浮。
所以在一个简单化的理想情况(不考虑实际流体力学工程)下,这处剧情没什么BUG。不要跟我说什么实际的具体情况,除非你是潜射导弹工程师且具备潜艇设计经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