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发现”是整个研究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导向更富价值的研究前景。当前的设计心理学研究问题(目的)常可以按照描述、解释、预测分为三类。
(1)描述设计相关行为中的消费者/用户和设计师两大主体的心理状况和过程。如:消费者/用户特征描述和分类;消费者/用户对设计对象(物品、环境、平面广告等)的认知、需求、评价、购买和使用行为、情感、体验等;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主体心理状态的影响等。
(2)解释主体与设计对象的交互行为和过程,通常是在描述的基础上,探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如消费者/用户对设计对象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等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因果关系;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师创意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影响因素和过程等。
(3)预测主体的需求和未来的变化。根据当前情况的描述和解释,预测一定时间或条件变化后,主体和设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例如特定人群的需求和特征变化;主体心理状态与行为变化引起设计对象的趋势变化等。
表1列举了常见的设计心理学研究选题。其中,描述性研究比较简单具体,也最为普遍,适合作为设计实践的前期研究,旨在发现设计对象与主体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解释性研究则需要在描述的基础上归纳或演绎出背后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推广性。例如,描述性研究发现“设计师比普通人对图形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解释性研究则可能要探究“为什么设计师对图形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结合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这一效应的影响因素,如“图形感知能力提高”“注意指向”等,并加以验证。预测性研究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控制或创设某些条件或者措施,验证对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设计心理学中往往体现为预测并验证设计对象的变化趋势。
内容来源:柳沙,谭宇.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J]装饰.2020(04):10-15.
文献用于学习分享,若不宜分享,请联系删除。
武汉黑箭头手绘2021设计考研国庆快题综合提升课程、冲刺手绘压题课程、冲刺理论精讲课程
(1)描述设计相关行为中的消费者/用户和设计师两大主体的心理状况和过程。如:消费者/用户特征描述和分类;消费者/用户对设计对象(物品、环境、平面广告等)的认知、需求、评价、购买和使用行为、情感、体验等;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主体心理状态的影响等。
(2)解释主体与设计对象的交互行为和过程,通常是在描述的基础上,探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如消费者/用户对设计对象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等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因果关系;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师创意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影响因素和过程等。
(3)预测主体的需求和未来的变化。根据当前情况的描述和解释,预测一定时间或条件变化后,主体和设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例如特定人群的需求和特征变化;主体心理状态与行为变化引起设计对象的趋势变化等。
表1列举了常见的设计心理学研究选题。其中,描述性研究比较简单具体,也最为普遍,适合作为设计实践的前期研究,旨在发现设计对象与主体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解释性研究则需要在描述的基础上归纳或演绎出背后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推广性。例如,描述性研究发现“设计师比普通人对图形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解释性研究则可能要探究“为什么设计师对图形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结合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这一效应的影响因素,如“图形感知能力提高”“注意指向”等,并加以验证。预测性研究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控制或创设某些条件或者措施,验证对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设计心理学中往往体现为预测并验证设计对象的变化趋势。
内容来源:柳沙,谭宇.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J]装饰.2020(04):10-15.
文献用于学习分享,若不宜分享,请联系删除。
武汉黑箭头手绘2021设计考研国庆快题综合提升课程、冲刺手绘压题课程、冲刺理论精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