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云轩吧 关注:122贴子:2,684
  • 2回复贴,共1

【书摘】林妹妹的眉眼/关键字:罥.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林妹妹的眉眼
-----------------------------------------------------
■书摘 □周汝昌
       一般的《红楼梦》读者很难想到,原来曹雪芹在给林姑娘传神写照时,对如何传写她的眉和眼,却大费神思,或者不妨说简直难倒了这位艺术大师,不知怎么措语铸词,才能惬合心意。我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在现存的古钞本《石头记》此处的文字,其种种不同的“文本”竟达七种之多。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不同的本子写到林姑娘的眉眼之处的用语有七个样子!这个现象,若说里面可能包含着后人奋笔妄改雪芹原文的缘故,也许不能尽免,但总也表明了当年往外传钞的本子并不一致,雪芹此处的文字还没有确定下来,曾是屡经推敲斟酌,则可见黛玉的这眉与这眼,确是难写得很呢。
       本文不拟罗列众多的本子的异文的全貌,只举一二普及铅印本《红楼梦》为例,也可窥豹一斑。解放后多次重印的那个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其文如下:
      
      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而1982年出版的新校本则作: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新校本此处恰有“校记”,说是这两句底本即《庚辰本》原作“两湾半蹙鹅眉,一双多情杏眼”。其余“各本均异,且大多残阙”,现在所采的是《甲辰本》的文字,而据《己卯》、《甲戌》(原钞)等本将“笼烟眉”改为“罥烟眉”的。
       只这么简单一举例,这“热闹”可就不小了!
       先说这个“罥烟眉”,有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曾毫不含糊地向我表示,对此三字措语,他是“接受不了”的!而主张仍以“笼烟眉”为通顺可懂,云云。
       我要告诉读者:是罥烟,不是笼烟。罥是雪芹原文,笼是后人妄改,绝不可从。若问这理由何在,只因“罥烟”二字明见于雪芹好友敦敏的诗句中,可见这是他们创造的新的文学语言,极有别趣。而“笼烟”则老生之常谈,不但索然寡味,而且大透其凡俗之气了。然而为陈词滥调所束缚的粗通文墨者,都往往是认识能力不够,颠倒了艺术上的高下优劣。(罥音绢,缠绕、牵挂之意。)
       这还不算麻烦。到了“含情目”,事情就更缠夹了。《庚辰本》的“一双多情杏眼”,俗不可耐之陈言旧语也,尚易辨识。要说对“含情目”还有什么怀疑,便不易获得同感共鸣了。但我曾细审《甲戌本》原钞,明是“含露目”无疑。这方是雪芹原文。
       读者至此,定是诘问我了,说:含情目,何等自然通顺,合情合理;什么“含露目”!?真是“没听说过”,标新立异,其奈“群众不答应”何!
       我说:且慢且慢,少安毋躁,听在下交代。含露者,是写黛玉两目常似湿润,如含有仙露明珠——亦即雪芹在另处说她是“泪光点点”同一用意。罥烟、含露,对仗精切无匹!这是雪芹费了大心血而创造的足以传写黛玉神态的高级艺术语言。若作什么“含情目”,不但失去对仗,简直是太俗气了!雪芹岂能出此败笔乎!
       我很知道光是这样摆道理是不易说服所有人的,还得找有力佐证。
       佐证哪里去寻?老天不负苦心人。1984年12月,我到苏联去访寻列宁格勒藏旧钞本《石头记》,翻到此处,只见一笔极好的小行书字,钞写清楚,其文曰: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于是乎,“含露目”获得了佐证。我不禁大喜!



1楼2010-01-05 23:32回复
    风露清愁一目了然嘛。


    2楼2010-01-28 23:34
    回复
      回复:2楼
      头像一模一样


      3楼2010-02-10 0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