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斛(Dendrobium hybida)是指以原产于热带地区的常绿石斛为亲本,经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一大类石斛优良品种,是石斛兰中最具观赏价值的种群之一,因其花型花姿优美、色彩丰富艳丽、花期及瓶插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是观赏兰花中的重要切花和盆花,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因秋石斛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整个生长期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同时还要保持60-70%以上的湿度。而我国仅有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贵州等省市的部分地区能够生产秋石斛,即使在海南,冬季部分天气温度亦低于15℃,无法满足秋石斛最低生长温度的需求。发展秋石斛均需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冬季可加温的设施(大棚或温室),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冬季的低温不仅造成切花产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切花的品质,同时由于生长停止,还将影响到来年的秋石斛生产。因此提高秋石斛的耐寒性以降低冬季低温伤害损失是秋石斛产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获得高耐寒性的秋石斛品种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虽然近年来我国引进和培育了较多的品种,但缺少系统的耐寒性评价,限制了耐寒品种的选育,因此对秋石斛进行耐寒性评价,对我国秋石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秋石斛自然低温条件下的田间耐寒性评价为材料选择依据,先以不耐寒的'三亚阳光'及耐寒的'红珍珠'的成苗及幼苗共4种试验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处理,对低温处理后的植株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半致死温度(LT50)的测定。对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等综合性分析,初步构建出秋石斛综合性耐寒性评价体系。然后以不耐寒的'699'和耐寒的'水晶'为试验材料对建立的秋石斛综合性耐寒性评价体系进行校验,最后用建立的秋石斛耐寒性评价体系对32个市场常见的秋石斛品种、建立体系所用的4个不同阶段的秋石斛品种和校验的2个品种共计38个秋石斛品种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自然低温条件下的田间耐寒性调查,综合黄叶率、落叶率和落花率分析,'水晶宝宝'、'紫霞'、'玉翡翠'、'迷你红白'、'水晶'的耐寒性较好,而'41'、'709'、'513'、'699'的耐寒性最差,其他秋石斛品种的耐寒性居中。(2)测定了低温处理后的'三亚阳光'和'红珍珠'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LT50等生理指标并统计黄叶率、落叶率和落花率等形态学指标,结果分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受胁迫温度和时间变化影响波动较大,与LT50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MDA、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黄叶率受胁迫温度和时间变化影响均格外显著,变化趋势明显,与LT50成显著相关关系,能够较好的反应出秋石斛随低温胁迫的变化水平,反应各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最终确定5℃处理8d下的MDA、游离脯氨酸、叶绿素、黄叶率及LT50作为建立秋石斛耐寒性体系的测定指标,由此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法,建立出秋石斛耐寒性评价体系。以'699'与'水晶'作为研究对象对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校验,结果表明,'699'与'水晶'的综合分析的耐寒性与田间耐寒性评价结果相符,即评价体系有效。(3)以秋石斛耐寒性评价体系得出的秋石斛耐寒性结果表明,38个秋石斛样品的耐寒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异,'863'、'NPR969'、'911'、'泼墨'、'水晶'属于Ⅰ级高耐寒品种,'迷你红白'、'956'、'Lisa'、'出水芙蓉'、'水芙蓉'、'水晶晶'、'X1'、'红珍珠(成苗)'、'X2'属于Ⅱ级较高耐寒品种,'NPR2183'、'天鹅兰'、'三亚阳光'(中苗)、'913'、'紫霞'、'水蜜桃'、'红珍珠'(幼苗)、'马来西亚绿花'(成苗)、'红霞'、'黄绿'、'915'、'727'属于Ⅲ级中耐寒品种,'青苹果'、'梦露(709)'、'三亚阳光'(成苗)、'白钻石'、'844'、'马来西亚绿花'(幼苗)、'Lucy'属于Ⅳ级较不耐寒品种,'中华红'、'699'、'962'、'纯绿花'、'三亚阳光'(幼苗)、'绿花(NP1062)'属于Ⅴ级不耐寒品种。(4)建立的秋石斛耐寒性评价体系与秋石斛田间耐寒性调查结果和LT50结果相对比,此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较为可靠,符合地方实际,可为海南地区的秋石斛种质资源的耐寒性提供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依据,并且能够为秋石斛耐寒育种提供选择品种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