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倦览吧 关注:39贴子:3,157
  • 3回复贴,共1

【第十一幕】穆为巘、叶何廷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一幕】以乱求其治,以邪求其正
时间:正观二十一年
地点:京师
人物:穆为巘、京畿道监察御史叶何廷彦
内容:会逢天子禅位,百僚称颂,巘乃举其事于黎庶,祸水东引于盐商漏税、交游江淮等事,而该省虚浮大计亦出现水面。后交由御史台风闻,黎庶传扬,上达圣听。


1楼2020-10-06 22:59回复


    3楼2020-10-13 15:18
    回复
      1、
      【至年尾,内禅之事,便已成了定局,与其身后之际,储位不定,不若身前之际,钦定名分,可见人君思虑之深,只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军国大事,仍在于太上一人而已。子子父父之间,谁又能放过这一回机遇?我书请叶何来此一坐,正是改天换日之时,添上一把柴火。】
      廷彦坐。咱们开门见山,我亦不弯弯绕绕。今日请你来,是有求于你。
      【早为他布下酒席一桌,只等他来入席了。】
      3、
      【若论探听的功夫,御史台的功夫,无人出其右,朝夕之间,兴替则在一纸言论而已。我做过兰台官副宪,也考量过文章刀笔吏的酣畅淋漓,所以我与他之间,鲜有隔阂。】
      风闻言事,从来是兰台之责,叶何御史这差事当得不甚称职哟。
      【这一头打趣,另一边已让小厮为他斟酒,热冷菜相济,甜咸点心纷至沓来。】
      5、
      罢罢罢,你在京中,不晓得千里之外的移风易俗。
      【不错,天下之事莫重于神器更替,禅位之典,庶民亦与有荣焉,上位者的煊赫,于万姓的粗茶淡饭总是脱不了钩的,几家饭桌上又念叨着正观换成光,寓意是何,新帝若何,谈资而已。只是这庙堂的饭菜,虽必小民的菽食淡饭有些味道,却不能似黔首一般,肆意胡说。我这里要讲的,是一桩,搅动清宁的案子。停杯举箸,寻觅空碗作箜篌。叮当之间,吟唱出一首前些日子遍传乡里的歌谣来。】
      我给你唱首小民谣。有道是“君不见两淮青天,讲理不顶金银钱“
      7、
      【旁的不说,这歌谣是怎么起来的我心中的自是有分寸,而江淮之地是否又正如歌中所唱的讲理不抵金银钱呢?我晓得一杆子打翻船上的人并非我所秉持的道义,但既然这火烧不到京中,也需得将江淮这一处,烧的一干二净。巡盐御史的话,言犹在耳,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东南半壁江山,真若好像不姓觉罗了一般。】
      江淮等地,本是天下士子文枢所在,而近来街面上官府多着人缉拿,吟唱此句之人,不是做贼心虚,不是暗怀鬼胎,那又是什么?叶何御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呐!
      9、
      【他是京畿道监察御史,本来这拜菩萨,自然是应该拜江南道的监察御史来,只是我不晓得深陷江淮泥淖的江南道究竟还能有几成的功夫容我唱完这首暗讽的民谣。举盏相邀,盛情款款。】
      这不难办,我已给你将两淮之事,誊写在这之中了,万望御史细细研读,精心雕琢,文字功夫自然需得拿捏得当,内府与两淮已然不分你我,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我知道御史比我清朗的多。此情此景,倒有王勃的一篇赋来的妙,幸承恩于伟饯,是所望于群公!某之所言已尽,当浮一大白,请。


      4楼2020-10-13 16:34
      回复
        2、
        【时值年尾,按惯例要将一年的卷宗文档理上一理,分门别类的收纳放好,若是完结的便按着年份封存起来,将来若有什么需要查找的,即可随需随找。若是未完结的,便放在另一处,方便来年调档查阅。至于其他,便是自己手里头那几桩事情,不能假手于人,自己慢慢整理就好。早前接了穆大人帖子,看看自鸣钟时候差不多,便出了门,往约定地方去了】
        【如约而至,穆大人已在屋内坐着,酒席齐备,单等自己入席,拱手笑了笑】
        因着有些事情所以来的迟了,穆大人勿怪【入席坐定,听他言罢剑眉一扬】哦?不知穆大人所言为何,不妨说来听听?
        4、
        【早在接下帖子的时候,便早料到这一席除了吃酒用饭,怕是还有些别的,如今到了这里,听穆大人开口之后,不得不夸一句自己料事如神。与他也算相熟,况又都与那人有关,有话也不藏着掖着,小厮倒完酒,乖顺站到远处,看着杯中澄澈,抬手拈杯,笑道】
        如今已到年尾,朝中最大的事便是圣主内禅,便是都察院,这会儿也为此多了许多责任,其他事情与这一比,便显得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顿了顿,二人举杯饮下一口酒,又道】自然,能让穆大人记挂的事儿,又在这个档口说出来,想来是件极重要的事儿。
        6、
        【他在朝中行走早于自己数年,况又有外放之人脉,自己虽为监察御史,原是朝堂喉舌,奈何职责只在京畿道上,若是出了外头,倒是不如他消息灵透了。他不着急说,自己也没在往下追问,二人推杯换盏,如是饮了数杯,便瞧着他举起竹筷一根,以空碗为乐器,叮叮咚咚敲出一首小调来。这曲子换做旁人还则罢了,叶何家祖籍扬州,这调子一听便知是江浙一带的小曲儿。酒杯举在手中,不急着喝,只耐心听他后面唱的词儿】
        【唱罢了这两句,心中已有数儿】原是这调子,前几日听自老宅上京的管事们说起,在两淮地区,已经是传遍了,下至幼童,上至耄耋,都能唱上这一两句。【抬眼看向穆大人,复又道】原来这曲子,亦已传到穆大人耳朵里了。
        8、
        【都察院十五道监察御史,各司其职,自个儿脑袋上顶着的乌纱帽乃是京畿道,管的便是京畿这一块地方的监察事宜。按说这两淮的事儿,本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实属在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范围内。但自己面前对坐饮酒这人的性子十分了解,他能找到自己面前来说这事儿,便实打实是对那地方的人信任不过。如是一想心中已有盘算,只稳稳坐在椅子上,剑眉一扬】
        既如此,穆大人不妨将个中实情直言相告,如此一来,也好早做打算不是?
        10、
        【这件事儿换做旁人,胆小些的未必敢接了,毕竟管着京畿道的人,将手一下伸到了江南官场上头去,任谁看来,私下里都得说一句手伸的长了些,保不齐还会在同僚之间生了不虞。可有句老话儿说得好,“富贵险中求”,搁在前朝这话也说得通,做言官怕的是什么,怕的便是无事可奏,无事可查,如今有这么一桩事送到眼前来,恰如瞌睡便送来了枕头,不接下来,倒是对不住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撂下酒杯,自他手上将本子拿过,也不曾打开,直接放入怀中】
        穆大人言重了,此事原是我等分内之事,况且上达天听,以为百姓言,自当义不容辞。请!
        【说罢这话,二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举杯共饮。酒酣畅热,二人方才告别起身,各自回府去了】


        5楼2020-10-18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