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78贴子:137,699

回复:「大悲所熏」之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祖师说:“此事如鸡抱卵”,如微醉后,一身发热,都松了。绵绵密密地抱去,啐啄同时,石破天惊。积雪为粮,磨砖做镜,迷了几多年少?神入炁中,含光昧昧,切勿揠苗助长。守住了神,气自然调柔,连气都没有了,只有出入的感觉,谓之息。出息不随外缘,入息不随蕴界,一息即是一念,一念之间不知起了多少妄念,如能神与息凝而为一,自然气住脉停,发起大乐,天地与我溶化在一起,一身骨头都酥了软了,妄念很难出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12-11 10:49
回复
    道家用八卦代表道,天地定位,代表时间空间。山泽通气,雷风相薄,(冬春之交有地雷,以后生长气才出来,农夫开始耕地。)水火不相射,要水火既济,必须要水火易位,所谓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妄念就是火,未生之精炁就是水,在海底,但无相。念息了,先天一炁,自然而起。水火既济,即可返本还元。四象五行皆藉土,以地球为中心也(戊己代表肠胃、中宫,一念清净为真土。)九宫八卦不离壬(真水性空。无形相的。)万物滋生,全靠精水。地球水多于土地。精炁神未发之能也,从海底而来,所谓自有源头活水来。一念清明,灵明自在,醍醐甘露,从上而下也。专心一致,一通百通。若搞搞这样,又搞搞那样,则一无所成。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12-11 13:53
    回复
      杨管老讲《心经》:《心经》重在“照”字,功夫在观字。第三堂我觉得很好,亦看亦听,亦不看亦不听。譬如拿手电筒觅食物谓之照,大太阳出来谓之观,身心皆亡,无烦恼无痛苦,度一切苦厄。但是认空即是见体而不见用,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抓住一个空的境界,那就是色(执著),再进一步有照的境界,无照的观念,就是自在了。一般人提到空,什么都没有,落于顽空,一般人认为空空洞洞是空,落于有上,常上。空是空一切相,相空而性不空,打破时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依性起修,入世以后,利世方能心无挂碍……究竟涅槃。涅槃在哪里?就在这里。见性以后方能济世利人,终日纷繁,而无动于衷。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0-12-17 09:30
      回复
        第五天——农历正月初六
        (早上六点半上香)
        今天是第五天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今天大家不要闲谈,身心要收拾起来,好好用功啊!不要守在身体上,虚空就是你,你就是虚空,守个什么啊!早晨起来,清清净净没有境界,虚空与我一体。把你的学问道理丢掉,身心放下,把你肚子里的渣子都放下,不要起贪嗔痴慢。什么是慢,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是慢。不要执著我的话,莫妄想!这就对了。念念放下,目前清净亦不可着。年轻朋友更要注意,太老实的,我就叫你开放,你不听话,做人至诚就是道。当成骂人啊?那才冤枉哩!张拙秀才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大家要珍惜这个会,珍惜这段时间,什么是道?心空一念就是道。学问不可以骄慢,心性没有修养好,谈个什么学问。我的话不要听。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0-12-30 08:45
        回复
          宋朝秀才张拙见禅师,师问他姓名,他说姓张名拙,师曰:“觅巧不可得,拙自何来?”张拙因此有省。说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你懂了,你做到了吗?懂有什么用啊!“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真心无体相、无方所,“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一切皆如梦如幻,执著有个道可得,这就是魔。你到了吗?没有到,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说什么不在座上,你没有到,少说大话。“我无知人之智,而有自知之明。”期望各位立志济世利人,自己没有成道,就没有本事入世救人。方法呢,放下即是。放不下所以要管理,如果真放下了,何须管理?上座。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0-12-30 09:40
          回复
            烦恼哪里来的?妄念来的。妄念哪里来的?真如本体所现的用。无断除之心,坦然而住。骨血都化了,脱胎换骨。人还要清瘦一点,长寿的人都是瘦的,“列仙之俦,其形清癯”。气脉没有归元,修个什么道?注意啊!“一念不生全体现”,就到了。放下呀!只有两天了,快得很。“天地为炉鼎,身心为丹药。”把身体丢在那个大炉鼎里,让他受尽煎熬,这才叫做仙佛合参。心清净,一念不生,身清净,无障碍,这就是灵丹,你以为肚子里有个东西啊!那不是生癌了吗?参!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1-01-10 12:37
            回复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那么容易,就是办不到。气脉归元,元在哪里?无所归,即是元。住在哪里?哪里也不住。气不入中脉而得明心见性者,绝无是处。发心修道,处处都是魔障,要跳出来就难了。邪正二道,不能相容,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是烦恼魔。一正压百邪,大科学家对宇宙的奥秘不可知,最后只好皈依宗教。像爱因斯坦,就是一例。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1-01-14 10:52
              回复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要战战兢兢,培德修业,古人说:“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富贵人家,穷人都恨你,你地位高了,无位之人都是你的冤家,“遽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什么叫魔?外面境界,内在妄想。魔从心造,妖由人兴。一念不生全体现。放下!放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1-01-18 23:02
                回复
                  这些都是闲话,闲话听过了就算了。眼睛要管束起来,不要东看西看。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你们悟了没有?你们不是睡了午觉了吗?没有悟就白睡了。“有不有,空不空,笊篱捞取西北风。“门前绿树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临济祖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这是修行。“长伸两脚眠一寤,起来天地还依旧。”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参!走!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21-01-19 10:29
                  回复
                    须菩提问佛:众生发无上道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样子。般若的道理很简单,妄心跑掉以后就这样住就对了。初发心者即成菩提,有修有为有证的都是假的。佛又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也不能住,住了就着了佛魔了,被绳子绑住了。注意!无踪迹处莫藏身。观想和观世音法门不是以色相求吗?是的,但是那只是方法,借着他达到一念不生啊!一切放下来再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念之间,心头清净,不要打妄想。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1-01-28 07:04
                    回复
                      师欢喜赞叹说:但愿如此。你以后打算如何修法?
                      法师:我还想走我的老路子,一念不生。
                      你打算怎样自修呢?
                      (法师不做答复。)
                      我有一首诗送你去参:“不求解脱出红尘,声色场中自在身,顶后有光还是幻,云腾脚下也非真。桃花春树年年绿,流水高山处处新,试指神通玄妙境,穿衣吃饭一忙人。”两个腿子一盘,度己乎?度人乎?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1-01-28 07:19
                      回复
                        周太太:今天比昨天好,但不如前三天好,还是参话头。
                        师云:希望你一直参下去,打七结束以后有什么问题可打电话问杨管老。“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要一直努力下去。真肯用功,半年后有好消息。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21-01-28 19:54
                        回复
                          杨管老:今天随时都可以找到它,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就是信不过。自问这四天没浪费,但不觉得有进步。
                          师云:功夫上不进步,是身体不好的关系。见地信心不够,信不过,是慧力不够。
                          傅居士:我想把住定境,如何定法?
                          师云:理上所知的,事上见了一下又跑掉的,气不入中脉办不到,中阴身的时候才成就,心物一元故。一合相不可说,凡夫贪着故。你反而须做禅定功夫,一旦气入中脉,就能成就。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1-01-28 20:11
                          回复
                            初发心即成正觉,最初的就是最后的,人从生到死,就是这个。大家如能像今早这一堂,三天就够了。外缘究竟依它而起,你不去依它,它就没奈你何。忍下去,由最初而到最后。一会儿就跑掉了,后天的聪明又出来了。你要认清楚,不要把它买来又卖去呀!把它赶快找回来保任住啊!为什么你平常抓不住它?因为你有一个想抓它的心呀!心死下来,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你怎么那么活动啊!就剩今天了!但是不要着急,放下就是。风声雨声,人的咳嗽声,分明一片闲天地,不是很清楚吗?那些佛法,那些道理,都是故纸啊!拿着它干什么呀!明明白白现前的事,千千万万不肯休,不要用力去求它,放下就是,放下!莫妄想!若是休歇不下来,我也拿你没办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21-01-29 22:54
                            回复
                              不要求那些小乘的定,哪能够练习得到啊!昏沉的也是这个,清醒的也是这个。
                              年轻人身上的气脉充满了的时候,轻微的闭住一会儿气,就会有转机。菩提者,觉也。知道气脉胀了,不去理它,不是把它空掉,而是任凭它。


                              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21-01-30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