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77贴子:137,696

回复:「大悲所熏」之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色不异空(凡夫境界),万事纷纭。这就是空,何以故?你把握不住啊!
空不异色(声闻境界)不要守空,或抓住清净。
色即是空(缘觉境界)。
空即是色(菩萨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21-04-02 09:43
回复
    般若之体---相空,是诸法空相---空一切外相,把空也要空掉。一切相空了以后,般若之体自然现前。这个空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啊。相空了,就是不染污,不执着,六根还是六根,六尘还是六尘。一般人误以为见空相就是究竟,见了空相以后,还要入世,随缘度人,得体以后还要起用,所谓出世入世毫无挂碍,生死,涅槃,成佛与否都无挂碍,无修无证,不被生死所缚。自然无挂碍,无挂碍即无恐怖。
    空并不是没有东西,明心见性,确有其事,所以经说“真实不虚”。


    来自iPhone客户端48楼2021-04-07 16:56
    回复
      把般若明白了以后,才能开释《华严》。《华严》为唯识要典,本经讲十方法界只有一位毗卢遮那佛,一切诸佛均系此佛之化身,乃法身本体佛也。一切菩萨罗汉众生都是他的化身,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佛初成道时所说,乃向诸天所说,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一切众生的语言都是此佛的语言,一切声音都是佛说法故。本经与其他各经不同。他经从身心(小我)修起,而后与法界合一。本经从宇宙说起,从法界起修而与身心合一。本经包括印度数千年学术思想。“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场面之伟大,文字之美妙,太壮观了。但是众生心量狭隘,接受不下来,其实众生真的心量确是那么大。一般人以为表法而已,确实真是那样,因心量太窄故不知。杜顺和尚、李长者,均是弘扬本经大德,成立华严宗。学禅的人到达一念清净时,即与毗卢佛法性之光明相触,整个虚空都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不过只是此一大身的一小部分。打破空间的错觉,一切声音,都是你的声音,一切色相都是你的色相,不过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被习气妄想所障,不敢认此广大无边的法身为我身乎!上下五千年,只是一弹指耳,纵横十万里,又有什么隔碍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49楼2021-04-18 18:39
      回复
        练腿子,身体好,一定要多走,走透了以后,筋骨会坚固,气脉可以流通,所以古德常说:“踏破草鞋,下盘才会稳固。”


        来自iPhone客户端50楼2021-05-05 17:48
        回复
          “谁无念,谁无生。”无念是你,无生是你,念佛的也是你。真无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无生无不生。木石人没有灵性,不能成佛。真正体会到清净圆明,就是我,不要求无相。所谓一念清净,如何清净?没有清净之相可取。(师击香板一下)你看多清净啊,鸡鸣狗吠,清清明明,行住坐卧,都在修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51楼2021-05-21 10:56
          回复
            (四点整)
            截断众流固然对;不截断众流也对。不打妄想对了,打妄想也对。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师击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鸡鸣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这个时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点力,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样子也是,中间不是;有些人样子是,中间也是。放不下,挑起来。我所说的,听不懂也好,他生来世,会一闻千悟,获大福报。般若道场,十分庄严,“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52楼2021-05-31 09:36
            回复
              平静的时候,妄念提都提不起来,但偶一不慎,喜怒哀乐之情发起来,更厉害,此心不能安,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修行必然的经过。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觉,到金刚喻定,破最后一品无明,才到如来果位,此渐修之路也,岂有那么容易呀?修行人要“防微杜渐”,此心不能安,是你气机没有归元,触到你的感官,所以不得安。凡夫心脉只开一脉,到八脉具开时,气机动得更厉害,佛经里都有对治法门,用之皆有效。密宗用戏曼歌舞来疏解它。禅宗修法对此不安之一念,都不用对治法门,正念一提,三际托空,心就安了。重新安了以后,功用见地,又更进一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53楼2021-05-31 11:16
              回复
                当我初入道时,我的老师印证我,说我明白了。平时我最怕鬼,一夜,到坟场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经验一番过来,马上被老师打破。到峨眉闭关,也时常发生杨居士一样的问题。七月十五夜里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贤菩萨大放光明,为我证明。以后出关到各地参访,乃至遍学显密等教,经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过十五六年耳。古人说,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回,也确有道理,谈何容易。得无所得,了无所了,就是要认清此心。认识了此心清净,还是要养它,会有种种变化。如何培养此心?修禅定。“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电影一样,如梦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向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向里跑了,放射的电能向内收回,全宇宙的电能一起向你射来,而你心性没有通达,不易接受,所以时时会有退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55楼2021-06-20 11:45
                回复
                  《法华经》最重要的几句话:“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信“一心是佛,一心成佛”此外并无二事。(对杨管老说:)信心清净,便生实相。须知不明心见性,不能除去贪嗔痴。了无一物--就是本来面目,什么是本来面目?本来无面目。你参参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56楼2021-06-20 19:55
                  回复
                    理是障道的,但是当你见道以后,就不怕理障了。
                    十方诸佛,皆从定中得来。如何定法?认清本来面目!气机发动了,把它由海底冲上顶去,与天地合一。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乃养气而已。当心佛法如何?


                    来自iPhone客户端57楼2021-06-20 20:07
                    回复
                      一念不生全体现,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则弥与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怎么收?万缘放下,一念不生(道体也)。用的时候,此心一动,忠孝仁爱,用到济世度人,功德圆满,就可以神通具足,于宇宙合一,充塞于天地之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59楼2021-06-21 12:53
                      回复
                        杨管老问:这一枝香,我一上座就好像昏沉,像是要睡觉的样子。我又听到老师说:“昏沉就随它去昏沉,散乱就随他去散乱,不要去修正它。我就没有去把清净圆明的境界用心去把持住,知道自己好像是睡着了,但是清清静静,外面一切响动,听得清清楚楚,心情非常舒服,就这样坐了一枝香。我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请老师开示。”
                        师云:你跟我学佛五、六年,这一次总算是让你摸到了边。这两天我总是拿话来引你,不要修正啊!不要修正啊!可是你总是翻不过来,知道吗?这样才是入定的前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跟着就会一步一步到达,一切神通妙用,也要从此定中发出来。要能够随时随地,一切动作行为,行住坐卧,都不离开这个,就可以有大成就。


                        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21-07-07 13:54
                        回复
                          师谓杨管老曰:你看你前两天,气机发动了,气机窜动,气脉不能归元,所以精彩外露,面如桃花。你今晚能够大休大歇下来,气脉初步归元,所以精华内敛,气色马上就不同了。若能再退藏于密,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你了,就是一切天人也找不到你了。这时天地与你合一,宇宙和你一体,就可渐渐地与佛光相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1楼2021-07-07 1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