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籍七旬失明老人渴望落叶归根
一 驴友在深山中的惊天奇遇
唐河的两位驴友,伟哥和路哥,二人酷爱运动,除了冬泳,还热衷户外,一有时间就“不走寻常路”,专拣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探幽,而2020年10月直抵深山老林的一次户外之行,大山为他们上演了一幕“大变活人”的“魔术”,而且“变”出的是一位已经73岁、双目失明的老人,——从那天起,这位盲人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了两位驴友手中。
那天,两位驴友哥哥驱车来到了位于祁仪镇板仓村豫鄂交界处的大山,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通讯完全没有信号。就是在这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了已经在山脚下住了43年、双目失明的徐启付老人。
这是一次极其偶然的相遇,却也是一次改变老人命运的相遇,甚至可以说是改变老人余生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不是这次相遇,这位身世凄凉的可怜老人,最终的命运就是自生自灭于大山里。
两位驴友哥哥离开老人的时候,特意费尽心思记清楚行驶路线,到家之后,他们很快联系了笔者老张。
需要说明的是,两位驴友哥哥跟老张是同事。
二 令人唏嘘的第二次回访——生活为什么会这样欠你?
路哥是在10月15日的清晨跟老张联系的,那天是星期四,路哥在电话里让老张把单位事情安排一下,请好假,然后,一行三人立即驱车出发。
尽管上一次两位哥哥细心记下了行驶路线,这次我们还是走错了,车子驶出祁仪、准备走上山路的时候,三个人方向全失、同时懵圈,然后赶紧问了路边的行人,才知道我们把方向搞反了,差点误入歧途。
我细心的路哥在路边买了一袋大米、40斤干面条、一桶食用油,他还带上了自己受贿的一大盒月饼。
山路非常不好走,或者准确地说,那不叫路,更让我惊奇的是,我和伟哥同时感到了耳膜的轻微塌陷,我们不禁嘀咕,按说这山不高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山是太深了点。
两位哥哥的记忆力,让我超级惊奇,这条路让我跑100遍,我都记不住,他们竟然七拐八摸找到了目的地。
车子在一户破落得不能再破落的院门前停下,我们的脚下是厚厚的落叶,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老人,他刚把门掩上,准备去地里撒菜籽(请注意:他是盲人)。
我们说明来意,老人摸索着又把门打开,进到屋里,他双手摸索着给我们找椅子。
进到屋里那一刹那,说真的,我忍了几忍眼泪——这不能叫一间屋子,它的凌乱超乎人类想象,这是他住了40多年没有被整理过一次的家,那边是是他睡了40多年没有被整理过一次的床。
我们把米面油找个空地方放下,我在想,他应该有多少年没有吃过油了?他看不见,以后他炒菜放油的时候,他怎么样知道放了多少?他吃的盐从哪里来?他烧火的火种从哪里来?……
令人欣慰的是,老人的身体不错,记忆力挺好,更让人鼓舞的是,老人居然识字,他说他上过小学二年级。
屋里很暗,老人摸索着拉开了电灯,——他屋里居然有电!这是我又一个没想到,然后我就在心里继续疑惑,这电是怎么装的?他用什么去交电费?
老人的四川口音很明显,他告诉我,在他20多岁的时候,他从家里出走,这一走就是43年!43年间,他没有离开这座山,在这深山里一直待到现在,早些年他给别人放过猪,放过牛,挑过担子,慢慢地人都走了,没人用他了,他年纪也越来越大,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使,他自己说可能是老年白内障,现在只有光感。
对于他的家庭,老人不愿多说,明显有回避不谈的意思,他说他家里有一个儿子,他出走的时候儿子才五岁;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有100多岁了,所以他推断哥哥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对于他有没有侄子侄女,他并不愿意多谈,他这个心理我能理解,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死心塌地地接受了被抛弃,甚至他早已经做好了老死在大山里的准备。
“我们帮你回家,”我说完这句话,深深地埋下了头,有难过,也有不踏实,因为我怕我做不到。
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让老人很开心,听我说帮他回家,老人沧桑的脸上更是露出了笑容,但是他马上又忧愁地说,也许不行,人家不会要我,因为我没有钱,我交不起上户口的钱。
交谈完毕,路哥一直问今天中午在哪里吃饭。我的善良的局长,我知道你想在这里陪老人吃一顿饭,其实我何尝不想在这里给老人做一顿饭吃,但是我想,如果在这里吃饭,我们会哭晕在老人家里。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不能说的最重要的原因,中饭时候我必须在唐河县城,雷打不动。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谢绝了老人真诚的挽留,他站在门口注视我们离开,其实他什么也没看到。
感谢坚强仁厚的大山收留了他。他从年轻的时候不得不开始流浪,40多年深居山林、没有迈出大山一步,大山成了他的父母,成了他的朋友,成了他的一切;孤为天涯沦落人,他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感谢这本不会发生的偶遇。感谢善良。感谢生命。
三 答复一下微友关注的一些问题
徐启付,男,生于1948年,属相鼠,今年虚岁73岁,原籍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林巴区(镇)溪起qi公社中心八队。1977年离开四川,一直在河南省唐河县祁仪乡的大山里生活至今。老人患有严重白内障,眼睛几近失明,仅有光感。身体状况尚可。
亲爱的人们,来,让我们一起,带, 他,出,山!
导航人:路勇,宪伟
联系人: 老张
联系电话:15638961186

一 驴友在深山中的惊天奇遇
唐河的两位驴友,伟哥和路哥,二人酷爱运动,除了冬泳,还热衷户外,一有时间就“不走寻常路”,专拣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探幽,而2020年10月直抵深山老林的一次户外之行,大山为他们上演了一幕“大变活人”的“魔术”,而且“变”出的是一位已经73岁、双目失明的老人,——从那天起,这位盲人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了两位驴友手中。
那天,两位驴友哥哥驱车来到了位于祁仪镇板仓村豫鄂交界处的大山,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通讯完全没有信号。就是在这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了已经在山脚下住了43年、双目失明的徐启付老人。
这是一次极其偶然的相遇,却也是一次改变老人命运的相遇,甚至可以说是改变老人余生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不是这次相遇,这位身世凄凉的可怜老人,最终的命运就是自生自灭于大山里。
两位驴友哥哥离开老人的时候,特意费尽心思记清楚行驶路线,到家之后,他们很快联系了笔者老张。
需要说明的是,两位驴友哥哥跟老张是同事。
二 令人唏嘘的第二次回访——生活为什么会这样欠你?
路哥是在10月15日的清晨跟老张联系的,那天是星期四,路哥在电话里让老张把单位事情安排一下,请好假,然后,一行三人立即驱车出发。
尽管上一次两位哥哥细心记下了行驶路线,这次我们还是走错了,车子驶出祁仪、准备走上山路的时候,三个人方向全失、同时懵圈,然后赶紧问了路边的行人,才知道我们把方向搞反了,差点误入歧途。
我细心的路哥在路边买了一袋大米、40斤干面条、一桶食用油,他还带上了自己受贿的一大盒月饼。
山路非常不好走,或者准确地说,那不叫路,更让我惊奇的是,我和伟哥同时感到了耳膜的轻微塌陷,我们不禁嘀咕,按说这山不高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山是太深了点。
两位哥哥的记忆力,让我超级惊奇,这条路让我跑100遍,我都记不住,他们竟然七拐八摸找到了目的地。
车子在一户破落得不能再破落的院门前停下,我们的脚下是厚厚的落叶,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老人,他刚把门掩上,准备去地里撒菜籽(请注意:他是盲人)。
我们说明来意,老人摸索着又把门打开,进到屋里,他双手摸索着给我们找椅子。
进到屋里那一刹那,说真的,我忍了几忍眼泪——这不能叫一间屋子,它的凌乱超乎人类想象,这是他住了40多年没有被整理过一次的家,那边是是他睡了40多年没有被整理过一次的床。
我们把米面油找个空地方放下,我在想,他应该有多少年没有吃过油了?他看不见,以后他炒菜放油的时候,他怎么样知道放了多少?他吃的盐从哪里来?他烧火的火种从哪里来?……
令人欣慰的是,老人的身体不错,记忆力挺好,更让人鼓舞的是,老人居然识字,他说他上过小学二年级。
屋里很暗,老人摸索着拉开了电灯,——他屋里居然有电!这是我又一个没想到,然后我就在心里继续疑惑,这电是怎么装的?他用什么去交电费?
老人的四川口音很明显,他告诉我,在他20多岁的时候,他从家里出走,这一走就是43年!43年间,他没有离开这座山,在这深山里一直待到现在,早些年他给别人放过猪,放过牛,挑过担子,慢慢地人都走了,没人用他了,他年纪也越来越大,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使,他自己说可能是老年白内障,现在只有光感。
对于他的家庭,老人不愿多说,明显有回避不谈的意思,他说他家里有一个儿子,他出走的时候儿子才五岁;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有100多岁了,所以他推断哥哥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对于他有没有侄子侄女,他并不愿意多谈,他这个心理我能理解,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死心塌地地接受了被抛弃,甚至他早已经做好了老死在大山里的准备。
“我们帮你回家,”我说完这句话,深深地埋下了头,有难过,也有不踏实,因为我怕我做不到。
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让老人很开心,听我说帮他回家,老人沧桑的脸上更是露出了笑容,但是他马上又忧愁地说,也许不行,人家不会要我,因为我没有钱,我交不起上户口的钱。
交谈完毕,路哥一直问今天中午在哪里吃饭。我的善良的局长,我知道你想在这里陪老人吃一顿饭,其实我何尝不想在这里给老人做一顿饭吃,但是我想,如果在这里吃饭,我们会哭晕在老人家里。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不能说的最重要的原因,中饭时候我必须在唐河县城,雷打不动。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谢绝了老人真诚的挽留,他站在门口注视我们离开,其实他什么也没看到。
感谢坚强仁厚的大山收留了他。他从年轻的时候不得不开始流浪,40多年深居山林、没有迈出大山一步,大山成了他的父母,成了他的朋友,成了他的一切;孤为天涯沦落人,他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感谢这本不会发生的偶遇。感谢善良。感谢生命。
三 答复一下微友关注的一些问题
徐启付,男,生于1948年,属相鼠,今年虚岁73岁,原籍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林巴区(镇)溪起qi公社中心八队。1977年离开四川,一直在河南省唐河县祁仪乡的大山里生活至今。老人患有严重白内障,眼睛几近失明,仅有光感。身体状况尚可。
亲爱的人们,来,让我们一起,带, 他,出,山!
导航人:路勇,宪伟
联系人: 老张
联系电话:1563896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