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原
太原,古城晋阳,别称并州。在隋朝,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隋末,李渊父子就是在太原起兵而最终夺取天下的,也就是说:太原是唐王朝的发祥地,唐文化的发源地。就连其国号也是因为晋阳古有唐国之故而得名。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并称“三京”。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高欢父子坐镇晋阳,建立北齐;前有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唐后的五代十国战乱频仍,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
-
经过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到五代,太原超越长安、洛阳,成为中国第一大古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