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树脂吧 关注:175贴子:635
  • 7回复贴,共1

SAP(高分子超干爽吸水性树脂)技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AP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的生产历史了,随着我国对高分子市场的认可和不断扩大,日本三大雅公司、触媒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台湾台塑保公司纷纷入驻大陆市场,产能不断扩大,国内生产企业也最早加入了竞争行列,并出台了相关的部颁标准,加速了国内SAP企业的生产和扩张。
截止 目前国内SAP市场分化相当严重,一是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生产,技术上并没有大的提高或者说肯本就没有新的变化,所谓技术创新也只是SAP物理上的变化,变相的增加吸收速度或者提高一下吸收倍率,在核心工艺上并没有提高。通过多年的研发证明SAP技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一个交联、聚合过程,只要SAP成为了胶体,烘干、粉碎就成了商品SAP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国内外很多企业倒在了技术线上。这是因为他们对下游企业的认知度不够或者根本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致使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达不到下游企业的认知和应用,大大远离了下游企业的技术标准,破产倒闭也在所难免了。还好有的企业迎难而进放弃原有的工艺生产模式(光聚工艺)改为反应釜中、聚等模式,工艺改进了但未必就能技术上有大的突破,这是因为SAP工艺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温度、时间、中和值都能决定SAP的最终产品质量。所以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必须以下游企业的质量需求为前提,干爽、松散、吸收倍率高、加压吸收快才是SAP研发的最终方向。不过也有一个笑话,有家企业产品质量及其一般通过与有关企业的产品混合后包装销售竟然有了自己的市场,当然与下游企业技术人员品质不高、原则性不强也有关,市场有了但利润却谈不上,属于赔钱赚吆喝那种,我多次检测过这家企业的产品,几年来始终如此。事实证明SAP的技术国内外并没有大的提高,只是在延续着原工艺的生产。
我从事SAP研发。生产多年并有自己完整的生产工艺,也到过国内外SAP企业交流座谈,但能与之技术相提并论的工艺几乎没有,他们更不敢做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也不敢拿出自己的产品来说事,只是迫切想知道我的交联剂、引发剂、中和值、温度、时间等具体的技术指标。技术交流是为了产品的质量但是关键技术指标的交流就会失去工艺的先进性和权威性。所以SAP的先进工艺体现在产品质量上,那就是下游企业也同样追求的吸收能力强、加压吸收快、干爽性好通液性强、遇盐水、尿液体态保持好(不出现侧漏、反渗等现象),做SAP良心工艺,之所以提出良心工艺那是有的SAP企业为了提高局部产品质量添加了丙烯酰胺、硫酸铝等化工助剂,破坏了SAP内在品质,给下游企业的用户造成了皮肤上的伤害,这是不道德的,相信这样的工艺最终会被淘汰。
放眼SAP国内外技术生产企业想提高,但真正提高的却没有,有的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滴聚、反相悬浮法只能让SAP工艺生产更落后更远离下游企业的质量标准。愿同行们努力、提高、进取!
济南 张工13805413318(微信同号)


IP属地:山东1楼2020-11-21 10:09回复


    2楼2020-11-21 23:46
    回复
      该说法不针对任何企业,只是就技术说事。


      IP属地:山东3楼2020-11-24 15:07
      回复
        理解


        4楼2020-12-16 18:33
        回复
          楼主,您的见解很好,看了您几个帖子,受益匪浅,您能说说淀粉类SAP或者纤维类SAP吗?我看好像没有企业用这类型的,也不知道这种生物质SAP他的应用领域在哪里


          IP属地:浙江5楼2022-01-25 16: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