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5,137贴子:1,181,996
  • 4回复贴,共1

物理学统一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ies,GUTs)。试图用同一组方程式描述全部粒子和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四种人类目前所知的所有的力)的物理性质的理论或模型的总称。这样一种尚未找到的理论有时也称为万物之理,或TOE。
   这并非完全荒唐可笑的梦想,因为在统一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就在19世纪中叶,电和磁还被看成是两种独立的事物,但麦克斯韦研究证明它们实际上是现在叫做电磁现象的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可以用同一组方程式加以描述。到20世纪中叶前,这一描述又改进到包括了量子力学效应,并以量子电动力学(QED)形式成为物理学家提出过的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它以极高精度正确预言了诸如电子等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质。
    地球上的物体不管形状、大小如何,最终总要乖乖地落到地面上,原因是什么?天空中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原因又是什么?科学家牛顿经过艰苦的思索和研究,找出了统一的理论——万有引力。不论是地球上的物体,还是天空中的天体,都可以用万有引力来解释它们的运动。关于热现象人们总结出热学理论,关于电磁现象人们也总结出电磁场理论,物理学的各部分内容就是总结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规律和理论。这些规律之间能不能再总结出更基本的规律,解释更广泛的内容,这一直是物理学家关心的问题。
    现在,人们发现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它们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称为大统一理论。
发展历程
    
     ■力的发现和本质:
     引力:万有引力,乃任何有质体(即有质量之物)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牛顿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他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电磁力:电磁相互作用力乃是带电荷粒子或具有磁矩粒子通过电磁场传递着相互之间的作用。法拉第发现了某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尽管表面现象不同,但是电和磁仅仅是同一个基本现象的不同的方面。 1861年,苏格兰理论家詹姆斯·麦克斯韦成功地把法拉第的发现转换成数学语言。其成果就是现在著名的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这些方程阐明了电与磁实质上的统一性。
     强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乃是让强子们结合在一块的作用力,人们认为其作用机制乃是核子间相互交换介子而产生的。 1973年,维尔切克,格罗斯,波利策三位物理学家用完美的数学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乍一看,他们的理论是完全矛盾的,因为对他们的数学结果的解释表明,夸克间的距离越近,强作用力越弱。当夸克间彼此非常接近时,强作用力是如此之弱,以至它们的行为完全就像自由粒子。物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渐近自由”,即渐近不缚性。反过来也是正确的,即当夸克间的距离越大时,强作用力就越强。这种特性可用橡皮带的性质来比喻,即橡皮带拉得越长,作用力就越强。渐近自由理论解释了质子和中子的成分夸克为何从来都不会分离。这一发现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诞生。这一理论对标准模型有着重要的贡献。标准模型描述了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有关的所有物理现象,但它并没有包括重力。在量子色动力学家的帮助下,物理学家终于能够解释为什么夸克只有在极高能的情况下它才会表现为自由粒子。在质子和中子中,夸克总是像“三胞胎”一样出现。
     弱相互作用:上个世纪末,在发现β衰变的时候,关于弱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同的物理作用力的想法,其演化是很缓慢的.只有当实验上发现了其它弱作用,如μ衰变,μ俘获等等,并且理论上认识到所有这些作用能够近似地用同一个耦合常数来描述之后,这一看法才变得明朗起来,才产生了普适的弱相互作用的看法.只有在此之后,人们才慢慢地认识到,弱相互作用力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或许可与万有引力,电磁力和强作用核力及亚核力等等量齐观. 最早观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变是弱作用现象。弱作用仅在微观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其强度排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之后居第三位。其对称性较差,许多在强作用和电磁作用下的守恒定律都遭到破坏(见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例如宇称守恒在弱作用下不成立。弱作用的理论是电弱统一理论,弱作用通过交换中间玻色子(W+/-,Z)而传递。弱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弱衰变,弱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大于10-13s。



IP属地:北京1楼2010-02-10 14:11回复
    所谓对称性自发破缺理论,通俗地说,它认为一些不同的现象或规律可追溯到同一源头,最初有着共同的对称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对称性被自发地破坏,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对称性来研究它们的共性,从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来研究它们的特殊性。1965年起温伯格也开始了关于对称性自发破缺理论的研究,并渐渐意识到这将是通向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的合适道路。1967年秋,温伯格终于确定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可根据严格的、但自发破缺的规范对称性的思想进行统一的表达。他的理论结果发表在这一年的《物理评论快报》上,题目是“一个轻子的模型”。温伯格的理论被称为弱电统一理论,这是科学上第一个成功的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理论中所预言的中间玻色子W和Z,在1983年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找到。弱电统一理论的成功,肯定了相互作用统一思想的正确性,促使许多科学家进一步去研究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在一起的大统一理论,以及把引力相互作用也统一进去的巨统一理论。
         ▲强、弱、电磁三种作用统一理论
         70年代中期,人们进一步提出强、弱、电磁三种作用统一的大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的结论之一是预言质子要衰变,这与实验结果有矛盾。大统一理论虽然还未获得成功,但是寻找四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工作不会中断,人们仍在攀登这一高峰。
         ▲引力在其中的关系
         将引力统一到这一图像中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引力与其他三种自然力相比极其微弱。不过,在某种意义下,引力和电磁力同样简单和易于处理,因为它只要求一种传达粒子,即无质量的引力子。
         约翰"马隆著《科学难解之谜》中的一段话说得非常清楚:“在基本粒子层面,引力基本不起作用。一个电子和的一个质子组成的氢原子,靠的不是引力,而是强度更大的电磁力。到底多大呢?大10^40倍。正如法国物理学家和作家蒂阿纳所说:‘如果没有电磁力,仅仅在引力的作用下的话,1个氢原子就将充满整个世界。引力非常微弱,不可能使电子和质子结合的如此紧密.......除非能将引力与其他三种力统一起来,否则就不会存在‘万物理论’,或者大统一理论这类的现代科学的圣杯。
         将引力包括到TOE中的困难,可以通过考察四种基本力如何从一种统一的相互作用中‘分裂’出来而得到了解,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分裂’应发生在宇宙由大爆炸中刚产生之时。光子与中介矢量玻色子和胶子的本质差别之一,是光子没有质量,其他粒子却有质量。光子因没有质量而容易被创造,且能够(原则上)在整个宇宙范围内传播。传达弱力和强力的玻色子则做不到这点。在一次相互作用中,‘创造’特定玻色子组所需要的质量是按照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向真空借来的。但测不准原理指出,这些所谓的‘虚’粒子能够不时出现和随即消失,条件是它们不能存活过久以避免被宇宙‘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这样一个粒子的质量越大,它在短暂生存期需要借用的能量越多,它也就必须越快地偿还债务。这就限制了玻色子在完成任务并消失之前运动所及的范围。
         但是,当宇宙很年轻时,它浸泡在原始火球的能量大海之中。只要这一能量的密度足够高,即使是胶子和中介矢量玻色子也能从火球抽取足够能量而变成真实的粒子,并在火球中到处游荡。那时,它们真正与光子等效,而不仅仅是类似;所有基本相互作用也都是同样强和远程的作用。但是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它们逐步失去部分能耐,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限在原子核内部的短程粒子。
         在这幅图像中,引力仍然独树一帜。根据目前的最好理论,当作为整体的宇宙温度为时,引力与所有其他力一样强。当宇宙开始平缓膨胀和冷却时,其他三种力仍然是统一的。但在开始之后秒、温度达到时,宇宙冷却到不能供养强力的载体,于是强力被局限在今天我们所见的距离以内。到秒时,温度为,宇宙冷却到无法维持中介矢量玻色子,于是弱力也变成了短程力。这是在整个宇宙的温度与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迄今达到的最高能量相当的时期发生的——弱电理论之所以比QCD远为坚实可靠,这就是原因之一(因为能够与实验进行比较)。
    


    IP属地:北京3楼2010-02-10 14:11
    回复
      咋没人评


      7楼2010-02-10 19:22
      回复
        就是让大家看看,这是我转载的。


        IP属地:北京8楼2010-02-10 20:16
        回复
          就象爱因斯坦说的."上帝不会那么浪费"希望能看到最简单的理解.只有一种基本的场.一种至力因子.对于能量的流动.物质世界总会选择最近最快的方式.


          9楼2010-02-11 0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