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榜单
第一名 武夷九曲溪
七子
胜景不楼台,正宜叠嶂飞流,九曲同看天日远;
优游绝车马,好趁清风绿酒,一篙来试水云深。
叶孤城:通篇紧扣筏游特色,以点带面写出九曲溪风光,不楼台,绝车马用辞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尾句有意在言外吟哦不尽之感。
鸠竹:以写游情为主,情景交融,读来有秀润明丽之感。
第二名 武夷九曲溪
本子
武夷迂此水,不妨乘筏而游,九转看山峰卅六;
文脉济斯源,更喜烹茶可舀,一瓢留我客东南。
叶孤城:虽是平实朴素的联风,然所有要素皆能抓住,简单白描亦能出彩。
鸠竹:写的也是娱游闲适之乐。下起提及文脉一事,但并无后续,转写烹茶,殊为遗憾。
第三名 武夷九曲溪
无子
欲逢水尽,别有径通,旧游说朱子来时,疑向腹胸行屈曲,
怪石欲飞,奇峰如立,移舟到白云生处,拂开烟雾唤神仙。
叶孤城:写人亦写景,景语若情语,山水别开生面如朱子襟怀,下联一转用奇峰怪石描摹神仙之境,用语纯熟自然,人文风景皆具足,唯有舟到白云生用语较隔,与实境相差略远。
鸠竹:脉络清晰,境界较为开阔,“屈曲”一词稍嫌硬涩,白云生处与实境不大相符,其余尚好。
第四名 武夷九曲溪
强子
春秋佳日,宜安排竹筏杉篙,聊共清溪桓九曲;
邂逅名山,堪记取丹崖碧嶂,好生直梦到三洲。
叶孤城:通篇看来,如截取优美的风景画分镜铺排成文,座次有序,使武夷山溪流与山峰脉络清晰,极清新可咏。
鸠竹:“桓”、“直梦”皆不甚得当。所写景物与境相称。
第五名 武夷九曲溪
琴子
欸乃一棹遥,波叠涟漪,山光倒浸峰流翠;
豁然千迭出,曲绵逶逦,庐壁沉烟鹤听经。
叶孤城:欸乃山水绿化用在这极为得体形象,豁然千迭出也很巧妙,美景随溪流旋转,妙处自出,有曲径通幽之感。
鸠竹:以一观一闻来写境界,清秀可读。在取材方面可以旁收一些,更利于组织裁剪。
第六名 武夷九曲溪
剑子九
曲溪护几点人家,星饭晨炊,恍若洞仙云出岫;
三春景渲大千世界,水声蝶影,犹随农父日耕田。
叶孤城:全篇明显带有桃花源记的味道,皆取化外之境中涵有烟火人间的联意,美则美矣,却与实境相违和。
鸠竹:这单纯是取材问题,看法同光子。
第七名 武夷九曲溪
南子
风月作媒和,拘山水童奴,来酬嘉士;
形容关妙契,就沧桑委曲,一涤尘襟。
叶孤城:以山水起兴,风月媒和,原为雅事,然拘字不妥,有强扭嫌疑,败坏了风雅,沧桑委曲用字极妙,能取溪水其神。
鸠竹:以自我抒发为主,颇能顿挫。但这种名胜还是要兼顾一下本来的景物、风俗、人文等等,不然会感觉无所依托。
第八名
武夷九曲溪
七子
列嶂下秋声,绿蔼千重浮雁影;
一溪涵海气,清涟九曲濯山襟。
叶孤城:格局颇高,可惜雁影,海气,生发太远。
鸠竹:造句精致,吐词清雅。可惜有两处不符合实际。
第九名 武夷九曲溪
石子
九曲抱水幽,最相宜乘筏浮槎,流转风光遗足下;
数峰眠云秀,若倒影鹄衣仙袂,氤氲缱绻落杯中。
叶孤城:上下联仿佛取自不同分镜,上联取自乘筏出游,风光因倒影在足下而生,下联取自山峰绝壁,若有仙人风行,寥寥数字,可窥豹斑。
鸠竹:上联较为自然,下联后半略显杂乱凑泊。
第十名 武夷九曲溪
石子
清波是仙子裙裾,染九曲烟霞,列岸青峰皆拜倒;
流韵添武夷幽境,看一篙秀色,浮云竹筏醉徜徉。
叶孤城:拟人化的写法,也得移情之妙趣,似无我,亦有我,缺陷在处理略粗疏。
鸠竹:青峰拜倒在清波的裙裾之下,感觉有些浮佻。下联缺少相应的办法,比较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