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惯性的印象,就是认为安装涡扇大推的机型一定比安装涡扇中推的机型威猛。主要是因为大推的推力似乎天然比中推大。推力大了战机自然飞的又高有快。不过这种印象明显是有些先入为主。实际上牛顿的物理几大定律早就讲得很清楚:物体的运动加速度除了和外来推力的指标有关外,还和其自身的总质量直接有关。用大推力推动一个质量巨大的物体,其获得的加速度未必能超过用相对较小推力推动一个质量更小的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对空中的飞行物来说,不管其极限速度还是其瞬间的变向机动能力,其本质上都来自推力和自重相对比获得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大多数涡扇大推的推力绝对值大于大多数中推涡扇,但是其推重比却往往不如中推涡扇。比如当代大多数3代大推涡扇的自重都在1.5吨上下,加力推力的极值在12到15吨之间。推重比在8到10之间。大推中实际推重比超过10的,只有三代大推中的“鸡血版”或者干脆是让涡轮前温度更高,压缩比更大的4代涡扇大推才行。而先进3代中推,却基本早早的普遍可以达到推重比到10。也就是1吨的自重产生10吨的加力推力。再进一步改进,“升级版”先进中推甚至可以做到推重比高达12。也就是1吨的自重产生12吨的加力推力,推力绝对值已经看齐3代大推的早期型号了。那么先进中推看齐大推的早期型号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2台中推如果推力达到了24吨的最大加力推力,那么它们相对2台大推24吨的加力推力,在自重上就整整减轻了1吨。要知道任何战机减轻一吨的自重对性能的提高都是立竿见影的。减轻了1吨自重,
就等于增加了1吨的内油或者多带1吨的弹药。而更重要的是。2台中推产生24吨推力的油耗量,很可能不到2台大推产生24吨推力油耗量的70%,也就是至少减少30%的油耗。或者说相同的内油航程会增大30%。考虑到2台发动机本身减重的1吨,那么用2台中推的作战半径很可能大于用2台大推的作战半径。自重大大减轻而作战半径增大。对舰载机的影响更大于对陆基起降战机的意义。因为陆基跑道足够长。对陆基战机来说,哪怕起飞重量到40吨,降落时仍然有30吨,只要起飞滑跑和降落滑跑距离足够长,问题都不大。但是舰载机却完全不同。虽然现在最强电弹也可以弹射起飞40吨以上的超重舰载机,但是在拦阻降落时的最大重量却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任何舰载机不怕弹射起飞或者滑跃起飞时超重,而怕降落时超重。而大推的发动机加机体本身就很重,拦阻降落时可保留的内油和带回的弹药重量都卡得很死,非常紧张。而如果采用推力大而又自身轻的双中推,节省的自重都会变为富裕燃油和可带回弹药的自重。对舰载机拦阻降落会更轻松。
现在看来,WS19增推指标很可能是中间推力78kN,加力推力为120kN。推重比已经高达12以上。是第一种推重比超过12的涡扇型号。而“鸡血版”WS19的最大加力推力会超过13吨。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对未来的6代机的备选发动机来说。推重比到13是入门级,而推重比到15以上是基本要求。虽然6代机未必用中推,但是率先达到推重比13的WS19,也会为大推重比的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发提供宝贵的经验。
就等于增加了1吨的内油或者多带1吨的弹药。而更重要的是。2台中推产生24吨推力的油耗量,很可能不到2台大推产生24吨推力油耗量的70%,也就是至少减少30%的油耗。或者说相同的内油航程会增大30%。考虑到2台发动机本身减重的1吨,那么用2台中推的作战半径很可能大于用2台大推的作战半径。自重大大减轻而作战半径增大。对舰载机的影响更大于对陆基起降战机的意义。因为陆基跑道足够长。对陆基战机来说,哪怕起飞重量到40吨,降落时仍然有30吨,只要起飞滑跑和降落滑跑距离足够长,问题都不大。但是舰载机却完全不同。虽然现在最强电弹也可以弹射起飞40吨以上的超重舰载机,但是在拦阻降落时的最大重量却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任何舰载机不怕弹射起飞或者滑跃起飞时超重,而怕降落时超重。而大推的发动机加机体本身就很重,拦阻降落时可保留的内油和带回的弹药重量都卡得很死,非常紧张。而如果采用推力大而又自身轻的双中推,节省的自重都会变为富裕燃油和可带回弹药的自重。对舰载机拦阻降落会更轻松。
现在看来,WS19增推指标很可能是中间推力78kN,加力推力为120kN。推重比已经高达12以上。是第一种推重比超过12的涡扇型号。而“鸡血版”WS19的最大加力推力会超过13吨。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对未来的6代机的备选发动机来说。推重比到13是入门级,而推重比到15以上是基本要求。虽然6代机未必用中推,但是率先达到推重比13的WS19,也会为大推重比的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发提供宝贵的经验。